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帮助。 ”
廖胜功脱口道:“此种战法好象雷霆闪电,迅如飘风,让人无从捉摸,无所适从,就叫闪电战吧。 ”
“对,廖将军说得太对了。 ”李庭芝是率先赞同,余下诸人也是没有二话。
“还闪电战呢,哪来的坦克?那位被称为恶魔的元首提出的闪电战思想是建立在装甲部队基础之上,而我的这战速战速决的思想居然和他拉上关系了,真是奇哉怪也。 ”李隽在心里如是想,道:“这种打法的要点在于:快准狠!快是指行动一定要迅速,要不断地机动,让敌人来不及做出反应。 准是指一定要找到敌人的弱点下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这点需要灵活处理。 狠嘛,当然是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
清风道长摸着白胡子。 直点头,道:“至理名言,至理名言呐!快准狠,字字金玉之言,贫道眼界大开。 ”
他地话又得到群臣的认可,赞叹不已。
其实,这种脱胎于二战的装甲战理论的作战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 并不新奇,对于古人来说却是很了起的事。 很新鲜的事,要他们不赞叹都不行。
熟悉战史的朋友都知道,闪电战思想是那位名声不好地元首提出来的,他分析了德国地战略形势,不利于两线作战,必须要找到一种方法,实施闪电突袭。 要敌人在来不及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就给打倒。
一种美好的构思需要一种美妙的工具才能实现,他一直找不到实现他理论的战争手段,直到在一次阅兵式上看见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部队,他知道他找到了他需要的工具,不住地自言自语“这就是我所需要地东西,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 紧接着,古德里安就给任命为装甲兵总监,开始大量组建德国的装甲部队。 才有了二十四天打垮数百万英法联军的胜利,才有让北极熊损失惨重的“巴巴罗萨”计划。
要是把闪电战理论归结为元首创造,其实有些不对,德国人早就在研究闪电战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差点闪电成功。
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集中装甲部队从阿登地区突破。 通过阿登地区的装甲部队排成三个纵队,长达千余里,实施纵深突击。 德国实施的这个计划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是以计划提出者曼施坦因地名字命名的。
曼施坦因计划其实是一个闻名全球计划的翻版,这个计划就是著名的“史利芬计划”,史利芬计划在一战后写进了教科书,供人们讨论,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富天才的作战计划之一。
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要求集中优势兵力,从右翼进行快速机动迂回,直取巴黎。 以迅雷不及掩耳地手段拿下巴黎。 迫使法国投降。 因而,右翼是关键所在。 史利芬将军最为担心的就是执行者认识不到右翼的重要性。 他在弥留之际还在念着“右翼,右翼”。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非多余,这一计划的执行者小毛奇将军果然没有意识到右翼的重要性,从右翼抽调了八个精锐骑兵师去加强中路大军,等到右翼快速推进到巴黎城下后,再也无力对巴黎发起进攻。 才给法国人调集兵力,保卫巴黎赢得了时间,才有后来的那些著名的会战,最后打成了没完没了的阵地战,最终导致德国的失败。
要是说闪电战思想是那位名声不太好地元首极力提倡,并最终获得巨大成功地话,那就很正确了。
闪电战的精髓用中国话来说就是“速战速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敌人致命一击。 这在中国古代就有闪击成功地经典战例,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走廊,打垮盘踞在河西走廊上二十四万匈奴军队就是中国古代闪电战的范例。
当时,霍去病两次出征,率领的总兵力不到三万骑,他没有后方,没有辎重,没有补给,更没有增援部队,而他的对手却拥有二十四万大军。 他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他的军队绝不停留,哪怕是一刻钟也不停留,一路向西冲,深入匈奴国境一千多里后,匈奴人才知道他来了,可是已经晚了,在霍去病连串打击下,匈奴损失惨重。 霍去病这一战打到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去了。
所以,闪电战并不一定就要坦克才能实现,只要运用得当,骑兵也可以实施。 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的努力所证明的那样,右翼非常迅速出现在了巴黎附近,只是由于小毛奇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使得右路军无力发起进攻。
李隽提出的动用骑兵实施闪电突袭的战术,得到的并不是欢呼,而是惊讶、惊叹,因为这实在是太大胆,对于古人来说太难以想象的事情,要他们不惊讶惊叹都不行。 过了好一阵子,清风子他们才慨然而叹“真神人也!”
“中原决战的成败将由骑兵来决定。 ”廖胜功非常中肯地点评,道:“因而骑兵地运用就成了关键。 要考虑到天时地利这些因素。 皇上,臣以为,决战在秋后发起为宜。 ”
李庭芝思索着道:“秋后决战,雨水少,地面干燥,有利于骑兵快速机动。 ”
“中原之地虽不是江南那样的水乡,也有不少河流。 要是在夏季决战的话。 骑兵在泥泞中行动,马匹人员体力消耗非常之大。 很不利于决战。 皇上,臣也以为秋后决战为宜。 ”张世杰思考了一下,同意秋后决战。
李隽征询众人的意见,道:“选择一个好的决战时机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们有什么看法,可以说嘛,我们一起来研究。 道长。 你有什么高见,请讲一讲。 ”
“皇上垂询,贫道不得不言。 皇上,贫道对秋后决战并无异议。 ”清风子也同意了。
陈宜中想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秋后决战不可,决战应该尽早发起。 ”
这么多人都同意了,独陈宜中持有异议。 立时引导起了众人的兴趣,看着他。 “哦,陈宜中,你有什么看法,说出来。 ”李隽也是来了兴趣。
“皇上,秋高草黄之季。 正是鞑子马肥之时,鞑子地骑兵就可以打硬仗,打恶仗了,所以,臣以为还是决战早点发起为好。 ”陈宜中发表他的高见。
他地话立即得到陆秀夫和文天祥的赞同,道:“皇上,陈大人所言有理,还请皇上三思。 ”
李隽并没有马上发表看法,笑道:“这不就很好嘛,有问题就要提出来。 我们共同参详。 杜将军。 你给陈宜中解释一下,为什么秋后决战比夏季决战更好。 ”
“遵旨。 ”杜大用解释道:“陈大人说得有理。 秋季鞑子是草黄马肥,鞑子的骑兵很能打硬仗,打恶仗。 因为,到了秋天,草原上的草枯黄,喂养的战马膘肥体壮,冲刺力好,耐力强,能够满足长时间战争的需要。 ”
这是共识,在座之人都知道,没什么新奇之处,陈宜中点头道:“皇上,正是从这点考虑,臣才以为不要拖到秋季决战为好。 ”
李隽不置可否,要杜大用说下去。
杜大用接着道:“那是在草原上,鞑子除了草料以外,没有其他饲料喂养战马的情况下才是正确地。 战马的喂养的除了草料以外,还有精粮,上等谷子,再喂以鸡蛋,战马一年四季都是膘肥体壮,随时都可以打硬仗打恶仗。 我们的战马,正是用此法喂养的,早就是膘肥体壮了。 ”
文天祥若有所悟,道:“皇上,臣也以为秋后决战为好。 ”
陈宜中还有些迷糊,道:“皇上,这是……”李隽笑道:“用草料喂养战马,那是在成吉思汗时代,那时的蒙古人没有粮食,没有五谷,只能使用草料喂养。 要想战马肥壮,只好等到秋天了。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蒙古人占领了燕云之地,拥有了中原,有的是粮食,他们用精粮,用上等谷子喂养战马也就不稀奇了。 这种方法在西汉之时,匈奴就曾使用过,是以匈奴骑兵让西汉头疼,直到西汉学到了匈奴人地法子,一切就改观了。 ”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陈宜中恍然大悟,道:“皇上,臣妄言,臣妄言。 ”
李隽笑道:“你就不用自责了,朕把你们召集起来,就是要你们说说心里话,有话就说,你能说出来,朕很高兴。 秋后决战的好处,还不止这点,杜将军,你再说。 ”
杜大用接着往下说,道:“到了秋天,雨水少,地面干燥,除了利于骑兵机动外,还有利于步兵的开进,特别是对我们特种步兵的推进有很大的好处。 当然,特种步兵的推进主要是沿着官道前进,必要时也会走小路,抄近路,地面是越干越好。 ”
“对呀!”陈宜中有茅塞顿开之感。
好处太多了,说了一桩又一桩,杜大用还往下说,道:“火炮沉重,机动能力有限,要是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