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祥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一颗心怦怦直跳,强自镇定,道:“将军此言差也。 高祥生平最敬地就是孝子,哪会做出如此为人不耻的事。 ”
“你这是养其母而杀其子,侍卫蹈不测之渊,他的母亲难道就不思念儿子?难道就不为儿子担心?难道就不会伤心?”黄汉紧接着质问。
在这种情况下,高祥只有死撑到底一途了,反正这些事也是无人可以对质,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道:“将军有所不知,侍卫之母也是一个懂得大义之人,她不仅不反对侍卫代国主而死,还很支持。 ”
此人老奸巨猾,看样子他要在这上面死硬到底,要是与他在此事上纠缠下去,必然是没有结果,张珏心想该换个话题,说不定有收获,摆摆手让亲兵退下,道:“来啊,给丞相上茶,上好茶。 ”
“谢将军。 ”高祥心相总算是把最难的一关过去了,放松了不少。 他给吓得出了不少冷汗,正是口渴,端起茶杯大大地喝了一口。
张珏坐了下来,黄汉他们的心思也是敏捷,知道要想弄个明白,只有另想他法,也坐了下来。 “丞相此来,不知有何要事?”张珏叩问他的来意,道:“有事,丞相尽管开口,只要力所能及,自当尽力。 ”
高祥很是高兴地道:“高祥此来不是为私,而是为公。 大理国本是大宋朝地藩属,先王蒙大宋朝皇帝赏识,赏赐有加,大理国臣民无不感念于心。 高祥此来,是送一件仁德之功给将军,还请将军为之。 ”
“什么仁德之功?”张珏问道。
高祥回答道:“高祥是想请将军上书给大宋朝皇上,请皇上下旨恢复大理国,大理国过去是大宋朝的藩属,现在依然是,将来也会是。 如此一来,大理百姓无不感念将军之功,将军不用尺寸之力却有恢复之仁,将军之功德,千秋万岁之后为人颂扬,岂不美哉?”
他这是想恢复大理国,他能说会道,却说成是给张珏送上仁德美名,典型的说客之道。
张珏哪会不明白他的意思,道:“你是想恢复大理国,那么你说,谁来当国主?谁来当丞相?”
高祥模棱两可地道:“大理国是大宋朝的藩属之国,自然是一切听从皇上的旨意。 ”这种事情,他应该是一口回答要段兴智来当国主才对,他如此回答是因为另有玄机。
黄汉站起来,道:“我看这国主让高丞相来当最是合适不过了。 ”
高祥大喜,道:“谢将军!”
然而,他的高兴之情只存在瞬间,张珏接下来的话让他如坠冰窖,张珏说的是:“高丞相,你知道张某在皇上面前是怎么说的吗?张某对皇上说了,凡是妄想复国地人,张某保证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现在,就让我兑现这一诺言吧!”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七章 战争措施(上)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七章 战争措施(上)
李隽带着李庭芝,文天祥,廖胜功,杜大用,陆秀夫,黄永善他们大步而来。 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好象他们人人拥有金山银山似的。 当然啦,他们今天见到这么多好事,特别是李隽打算再建立几支突击力量,也就意味着南宋拥有更多的尖刀部队,哪会不高兴。
“臣沈毕参见皇上。 ”沈毕向跨进房里的李隽施礼。
李隽闻言之下很是高兴,一把拉住沈毕,道:“是沈毕啊,你来得真是及时,我有很多事要找你了解情况,你来了就好,省得派人去请你。 ”
沈毕和黄永善两人是南宋的科技支柱,他们不仅自己是大科学家,还是整个科技事业的掌门人,对于科技方面的情况他们比谁都清楚,李隽回到临安自然是要找他了解情况,这话不是随便说说。
“臣听闻皇上回来了,特地赶来向皇上请罪。 ”沈毕很是自责。
李隽一下子奇了,道:“你遇到什么事了?来来来,都坐下,都下来。 ”李隽热情地招呼李庭芝他们坐下来。
李庭芝他们知道李隽不喜俗礼,没有什么架子,道过谢坐了下来。
“臣没能造出更多的硝化甘油,致使钢炮没法使用,臣罪在不赦,还请皇上处罚。 ”沈毕一脸的惭愧,愧疚万分。
李隽笑道:“我以为是什么事,就这事。 你们能够造出硝化甘油。 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应该给你们记功,哪里有罪。 这科学上地事情,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成,你就不要放在心里去了。 这事不要急,只要你们努力,现在造不了更多。 将来一定会造出我们用都用不完的硝化甘油。 ”
“谢皇上。 ”沈毕还是不能释怀,道:“可是。 皇上,那些钢炮……”
李隽打断他的话头,道:“你不用担心,钢炮会重新鸣响起来,北伐之时他们会派上大用场。 ”正要给沈毕解释原因,段干木进道:“皇上,皇后来了。 ”
“她来做什么?要说心里话也要等我回去啊。 ”李隽在心里很是奇怪地想。 念头刚起,只见全皇后带着几个太监走了进来,这些太监都提着食盒。
全皇后香风阵阵,款款而来,一步一态,美得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向李隽盈盈一福,道:“臣妾参见皇上。 ”
“皇后免礼。 ”李隽笑道:“皇后过来有什么事吗?”
全皇后微嗔道:“皇上说的。 好象臣妾没事就不能来似的。 ”对太监道:“摆上来。 ”太监在她的指挥下把食盒里地食物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全皇后道:“皇上,你赶路辛苦,肯定也饿了,臣妾给你做了几个小菜,你填填肚子。 李大人。 文大人,陆大人,廖将军,杜将军,黄大人,沈大人他们有要紧事向皇上禀报,你们君臣就一边吃一边谈。 ”
她还真是可人,李隽万万想不到她是为这事来的,现在地全皇后变得越来越体贴了,这和李隽初来这个世界大为不同了。 已经不仅仅是“贤内助”三字所能赞美的了。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接近得多了,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你就要去结交什么样的人,看来很有道理。 ”李隽在心里大为感叹全皇后的巨大变化,道:“怎敢有劳皇后。 ”
全皇后笑盈盈地道:“皇上,看你说地,照顾皇上是臣妾的责任。 皇上,这白饭是李毕胡送来的杂交稻米做的,味道不错,很香,皇上你就尝尝鲜。 皇上,臣妾告退。 各位大人,你们好好陪陪皇上。 ”盈盈一幅,退了出去。 李隽看得很清楚,她退走时眼里的期待神情,其中的意思李隽心知肚明。
目送全皇后离去,李隽招呼李庭芝他们坐过来,道:“来来来,皇后盛情我们是却之不恭,就不如从命吧。 饭局上好办事,我们一边吃一边谈。 ”
“谢皇上,谢皇后。 ”李庭芝他们谢恩后坐了过来。
李隽扒了一口白饭,赞道:“味道不错,又软又香,你们也尝尝。 ”
文天祥尝了一口,道:“着实不错,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白饭了。 ”
“那还用说,老袁的技术还能有假?真没想到,老袁在另一时空地发明居然会惠及这个时空的人们,真是功德无量。 要是老袁知道了,他肯定又会吹他的牛了。 你们要是知道记者吃老袁的稻米饭差点把肚皮撑破的故事,不知道有何想法?”李隽在心里如是想,嘴上道:“好吃,你们就多吃点,不要浪费了。 ”
记者吃袁教授稻米饭差点把肚皮撑破是确有其事,据说有几个记者到袁教授的实验室去采访,袁教授请他们吃午饭,白饭就是用杂交稻做地。 有一个记者一连吃了五碗,连路都走不动了,记者感叹说那是他吃过最香的白饭。 (按:袁教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暴出的故事,非我虚构。 )
李庭芝是响应李隽的号召,吞下一大口白饭,道:“这个李毕胡还真有几下子,他今年晚稻就种了两亩,收了一千多斤,给皇上送了一百斤。 ”
陆秀夫一边扒饭,一边发表看法,道:“要是这杂交稻大量推广的话,要不了多久,华夏老百姓就不用饿肚子了,人人都可以吃上白饭,实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
“陆大人所言极是。 老百姓吃得饱了,身体素质也就提高了,军队的素质也会跟着提高,这是一个战略性举措。 ”廖胜功充分发挥他战略家的头脑,道:“皇上。 这事应该要加快进行,尽可能早地推广。 ”
李隽点头,道:“要是李毕胡那边取得地成就足够好的话,朝廷自然是要全力推广。 但是,科学上地事,谁也没办法,技术不成熟急也急不来。 目前提高粮食产量地最好途径还是在深耕细作。 大量使用肥份上下功夫。 对了,沈毕。 你那里硫酸的产量有多少?”
“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