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大帝国-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家军的疯狂反扑,被英勇的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宁肯主动出击,_决不消极防守。在打退了马家军最后一次反冲击的同时,第3乘机发起猛攻,又连续攻克了2、34阵地。
马家军失去了主阵地,全线动摇。北山残敌惊恐慌乱,纷纷退入河滩,龟缩在固关镇内,企图死守。
至此,固关南北两山主要阵地均被北方军攻占,对固关镇顽抗之敌,已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沿公路两侧正面攻击的主力部队,乘机迅速向前推进,很快完成了包围。
第24连指导员吴廷干,瞅准马家军防御上的弱点,率迅速隐蔽接敌,勇猛直插马家军中心阵地,突然用排子手榴弹在马家军阵地当中炸得烟火冲天,把马家军炸得尸肉横飞,乱成一片。
手榴弹打光了。吴廷干就高声喊道:
“用刺刀和马家军拼!杀敌报仇的时候到了!”
霎时,明晃晃的几十把刺刀,闪电一般冲进马家军阵地。
壕沟边,刀光闪闪,喊杀动地,顽抗的马家军,顿时变成了英雄们的刀下鬼。
机枪班的吴景山,提着一把圆头铁锨,猛虎扑食般地扑过去,对准一个抱着机枪顽抗的敌射手,举铁锨朝脑袋猛砍下去,只几下,就把那家伙的脑袋切了西瓜。周围的马家军一见,个个吓得丧魂落魄,心惊肉跳,面无人色。
吴廷干双手擎着一面鲜艳的大红旗,冲锋在前。他手中的红旗指向哪里,英雄的战士们就冲向哪里。在红旗指引下,后续部队紧跟上来,迅速拿下了56、7号阵地,向顽敌固守的固关镇内逼去。
在强大的炮火延伸射击下,北方军攻击部队四面出击,紧缩包围圈,直逼固关镇。激战持续到上午11时,马家军全线溃退,纷纷向西雨山沟逃窜。
北方军的炮兵,抓紧战机,集中射击,成群的炮弹,呼啸着飞向马家军的马队。
马家军几千匹战马,被炸得四处狂奔,互相践踏,烟尘蔽日。
固关完全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在强大炮火的配合下,北方军全线出击,追歼逃敌。整个阵地上,烟火弥漫,大炮的轰鸣声,刀枪的撞击声,战士的喊杀声,战马的嘶叫声,混合在一起。
狼奔豕突的马家军,被杀得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剩下的残敌拼命向西逃窜,北方军的攻击部队穷追不舍。
这时,北方军第7军第20已先敌一步插到了三桥子,切断逃敌退路,给正在逃窜的马家军当头一棒,将马家军撵羊似地堵了回来。
马家军唯一的逃命之路被彻底卡死了。
马家军完全成了瓮中之鳖。
北方军四面围拢上来,将逃敌圈羊似地堵截在当中。残敌一看没了指望,只好一个个跪在地上,双手将枪举过头顶,乖乖地当了俘虏。
7的太阳,炙烤着激战后的战场。枪声渐渐稀疏下来,硝烟四散。
川道里,山坡上,工事边,河沟旁,到处横七竖八地躺着残缺不全的马家军尸体。
马家军所谓“精锐铁骑”第14旅,经过半天激战,全部~灭了。
第二天董祥福之孙董恭,亲自劝说马福祥投降,之后马福禄迫于形势,也宣布投降。
西北只剩下马占鳌,兵力大约3左右,龟缩在兰州,惶惶不可终日。
第五卷 神州风雨卷 第十五节 西藏风云起
 更新时间:2008…8…22 13:52:29 本章字数:3209
到目前的这个局势,马占鳌看来已经无力回天,但是己的家族,马占鳌还是企盼奇迹出现,再一次发出了求和的意愿,并且在信中表示,愿意离开西北,到北京做一个闲职,以求得到北中国政府的信任。
这时,远在万里的英国,刮来了一股微风,间接的引起了西北的变化,终于带来了可怕的狂风。在二十年后马仲英高举反旗,进行的河湟之变,不能不说是斩草不除根带来的恶果。
早在既无战争之后,清朝在内忧外困中继续衰落,英国人发现清朝已经无力担负起缓冲国的责任,俄国的南下似乎不可避免,1896年元旦这一天,伦敦的陆军少将约翰。阿尔达,著名的前进派人物,当时的英国参谋总部的军事情报处长,向英国外交部和印度事务部提交一份建议。
阿尔达的建议中说:中国过于软弱,“无法担负起充当俄国和印度北部边疆之间的缓冲”…终将并吞中国的新疆至少是其东部地区,然后就会“极力将其边界尽可能的向南推进”。英国政府已经习惯于把喀喇昆仑山作为印度在东北方的边界,
“一般看来,喀喇昆仑山形成一条可以接受的防御性的边界”,但是,“喀喇昆仑山的自然条件,它的广度、高度、交通极难,以及人口稀少等因素,使我们对它的实际分水岭进行警戒成为不可能。如果我们要充分地维护边疆安全。并收集敌人地情报,就必需要在它北面地斜坡(其实就是指阿可赛钦)和。沿着那些与山脉平行的河谷(指叶尔羌-今天地莎车,还有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地区)自由巡逻。”
最后的结论是:英国应该“严密防止我们的敌人占领这些与山脉平行的河谷并进而准备对山口进行突然攻击。”为次目的英国应该建立一条可以使英国拥有在其附加的地图上划出了这样地一条边界线,它不是沿着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而是沿喀喇昆仑山以北的一系列山脉(包括昆仑山)的山峰,根据阿尔达建议的沿着昆仑山脉的边界,阿克赛钦以及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地区都划入了印度境内。虽然他的这个建议当时并没有被采纳,但是在英国关于边疆政策不断的争吵中却一直产生这影响。
1、约翰逊线。看来。“1846~1847年慕边界委员会线”。只是确定了司圣提河到班公湖之间印度与中国地边界。而从班公湖到喀喇昆仑山口之间的边界尚需划定。为此。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于1865潜入南疆地区。通过“勘察”绘制出地图。把阿克赛钦、羌臣摩/以北广大地区偷偷划入英印克什米尔版图。“约翰逊线”。代表了前进派的主张。由于此后英国全力培植阿古柏政权。约翰逊的主张被搁置。但“约翰逊线”却出现在1868年地英国地|
2约翰阿尔达线。1891年英国侵占了原为中国属国、地处新疆与印度交通咽喉地带的坎巨堤。1893年英国代表杜兰与阿富汗划定了印度阿富汗的边界一一杜兰线。企图使阿富汗成为英俄间的缓冲区。俄背着中国政府私分了中国地帕米尔。解决了英俄在帕米尔问题上的争执(南下印度的战略通道瓦罕走廊由阿|:|题解决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划定从帕米尔到藏北高原之间克什米尔与中国的边界。只有这样。印度西北的局势才能基本稳定。围绕这一问题。英国政府内部争论激烈。时任英国参谋总部军事情报处处长、前进派代表约翰阿尔达。鉴于中国甲午之战新败。国力衰徽。于1896年向英国政府建议。中国已无法充当英俄间的缓冲。为防御俄国向印度推进。应以昆仑。将阿克赛钦以及叶尔羌和喀拉喀什河系地上游地区都划入印度。“约翰阿尔达线”与“约翰逊线”相近似。
3马继业-窦讷乐线(后面会提到)。英国驻喀什尔代表马继业。否定阿克赛钦全部是中国领土。提出阿克赛钦一部/。属于印度。并将此意见报告了英印政府。英国采纳了马继业的方案。并于1897年3由英国驻华公使窦讷乐正式向北中国政府提出划界
。。。赛钦大部和整河源划给中国。将林济塘洼地、整个羌臣摩河谷及奇普恰普河划归印度。但北中国政府未予理睬和承认。
而无论哪条线。在目前来说北中国都是根本不能承认的,就算是第一条线也将藏北适合人居住的几万平方公里划走了。西藏剩下的土地虽然面积广阔,但是并不适合大规模移民。而没有人,也就没有力量。无法实现赵刚饮马印度洋的野心。
在赵刚来看,英国的边疆政策:一是制造缓冲势力或缓冲区。二是寻求印度对外边界的划定。应当指出的是。英国不仅把沙俄看成是印度安全的主要威胁。而且有时也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威胁。特++加强边疆的措施时更是如此,这是英国制定边境政策的又一个考虑。
阿尔达的意见在伦敦还是受到重视的,毕竟他是情报处长嘛,但是印度的英国总督诶尔金对阿尔达这种不切实际的观点不屑一顾。对阿尔达这种坐在办公室,趴在地图上就随意决定边境的做法。他反驳道“我们看不出把边境推到大山的另一边在战略上有什么好处,因为越过高山入侵印度的事情是不致于发生的。”
“既然中国认为阿克赛钦是他的,那么试图推进阿尔达所提出来的边界,就必然会冒着时英国同中国的关系紧张起来的危险。阿尔达希望阻止俄国人向前推进。而上述尝试恰恰会使俄国人加速向前推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