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鸟的灰烬-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止,这一百万美金仍然无人问津。
一件事是不是足够证实了,也取决于时机环境。比如说,外面刚走过去的王老师可以说他知道杨铭望正在这间教室里教课。他怎么知道的呢?他看见杨铭望走进这间教室,现在他在走廊里都能听见杨铭望正在大声说话。但是,假如,不管因为什么神奇的原因吧,我们这颗星球的未来就取决于杨铭望是不是正在这间教室里讲课,那他可能就不那么确定了。没准他看到的是一个长得像我的演员,而他听到的是正在播放的录音。这是好莱坞电影的情节,你大概永远也不会被放到这么一个情境里。人生苦短实在没必要对每个芝麻绿豆的事都提出怀疑。你需要决定什么时候合适怀疑而什么时候不合适。比如说如果你需要出庭作证你肯定应该更谨慎一些。
对知识的探索不再是一个个体行为,而早就是是一个群体行为了。现在我们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别人。既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分享我们的知识,我们就比独自探索这个世界能获取更多。如果张三往北走李四往南走,赵五往东走王六往西走,然后他们集合在一起分享各自的发现,那比他们每个人都分别探索东南西 北要有效率得多。
人的交流能力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实践代代相传,由此而形成了文化。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不用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发明纸或者指南针,而可以在前人的智慧上继续累积新的智慧。牛顿曾经说:“我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的意思是他之所以能有那些伟大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建筑在前人的伟大智慧上。
尽管从他人那里吸收“二手知识”有这许多的好处,我们还是必须非常小心,不能陷入权威崇拜,不能不经过思考就盲目接受别人告诉你的任何事。 有好几百年大家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或者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但他们都是错的!一个见解可能很长命但这并不等于它就是真实的。
“二手知识”也可以叫做权威知识,这种知识的主要来源有文化传统,学校,互联网,专家意见,还有媒体。这些每个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来源,但它们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我们应该知道它们的有限性。
我们成长起来的文化传统对我们的世界观有很深远的影响,基本上设定了我们的知性默认值。你看待某件事是不是正常或者合理,传统是你思维的参考系。把一天等分成10个小时好像是更合理一些,但是我看没有人会同意用这种新的时间,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等分成12份的表盘。
既然文化传统是某个群体里传承的智慧,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传统予以尊重,记着我们总可以从别的文化里学来点什么。同时我们得记住,传统总在发展变化,我们不是非得囚禁在过去的传统中。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中国大儒可能会告诉你,祖祖辈辈的传统就是女人要三从四德,不能抛头露面。幸运的是,有人勇于挑战这一源远流长的见解。如果你想在知识的任何领域有所建树,你都需要在对传统的尊重和挑战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自从普及教育以来,学校是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你花在学校里的14000个小时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知识领域,所以任何学校的教学大纲只能选择有限的知识来传授。这就出现了经久不衰的争议,我们怎么决定学校里教什么?这个争议引出的最大议题就是,教育和灌输的区别。有些人说——我个人同意—— 教育和灌输的区别,不在于教什么而在于怎样教。一个好的学校的标志就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独立思考。
当你有作业要做的时候,你找资料的第一个地方大概就是互联网了。互联网的好处是快速和方便,而坏处就是没有质量保证。所以它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谣言。理论上你应该知道不能相信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每件事,但实际上如果一个网页做得漂亮你就更容易相信它。你应该知道有更好的方法来决定应该相信什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成为所谓的“全能天才”,没有人能知道所有事。我们不得不仰仗各领域的专家来证实各种信息的真实性。比如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知道太阳距离地球是1。5亿公里,但是我完全不知道怎么才能向你证明这一点。但是,如果必要的话,你可以请教一位天文学家,他可以告诉你各种专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里,每次我们搭乘飞机,去医院看病,或者请一个水管工,都是对别人的专业技能表达了十足的信心。
尽管信任专家意见有很大价值,我们还是必须记住两点:
第一,专家也经常会出错。比如说,从1923年到1955年即使遗传领域的专家也都认为人体有24对染色体。大家这么认为是因为一位叫做Theophilus Painter的生物学家在显微镜下数出来24对。不幸的是,这个结论是错的,而且在接下来的30年里没有被纠正!现在我们知道人是有23对染色体。专家在预测未来时尤其容易出错。1933年着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说“任何人指望原子裂变成为能量源都是在异想天开”,12年后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了;我们现在都在担心全球变暖的问题,但是近在70年代还有气象学家预测一个新的冰河时代!
第二,专家只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权威。你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专家对他专业领域以外的事有任何权威见解。你可以把爱因斯坦作为物理学的权威,但是在政治,伦理,宗教,他就不一定是个合适的指南。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对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见解有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新闻有措辞极尽客观的原则,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在选材和播报方式上新闻总会是有偏颇的。比如说,同一件事福克斯新闻和半岛电视台报导的肯定是不同的!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什么事会上新闻大约有这么三个特点:
坏消息。许多新闻频道更关注犯罪、战争还有自然灾害。一些人认为这会带来一种“坏消息偏见”,让人们总处于悲观和恐惧中。
特别事。有人说如果一只狗咬了一个人那上不了新闻,但是如果一个人咬了一只狗,那就是新闻了。新闻报导会更关注那些不同寻常的事。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么做的结果之一是那些微小的日常的、但却可能给人们今后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故事通常得不到报导,因为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很难挤进有限的新闻时 间,而且人们确实更喜欢看戏剧性的故事。
关己的故事。新闻一般报导和本国或本地的观众相关的故事。如果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有一架飞机在浓雾中失事全部乘客无一生还,我们国内新闻对这件事的报导篇幅就会取决于那家飞机上有多少个中国人了。
多年前有一家英国电台的广告语是“别信任何人——包括我们!”。这无疑是想鼓励听众多做批判性思考。但是如果你想知道世界上都在发生什么事的话那你必须得相信别人。真正的问题是“相信谁?”。尽管偏见总是存在的,但有些新闻平台总是比别的更加客观一些。麻烦的是大多数人关注时事的人会选择那些会反映他们既有偏见的媒体。如果保守的人只读保守派办的的报纸,而激进的人只读激进派办的报纸,那一点也不奇怪他们发现自己的见解总是被报纸证实。或许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些和自己政见不同的媒体,看看故事还有什么其他面,而不是认为自己的见解就是理所当然的。
讨论了这么多关于二手知识的问题,你可能也同意,二手知识是寻求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它不是一手资料。比如说我说我知道吴三桂在1644年四月二十二放清军入关。我说我知道是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写那本书的人说他是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的。这个链条的终点必须是一个当天在山海关亲眼目睹了那场战争的一个人。
既然权威给予的知识不是一手的资料,那么我们所宣称的知识必须经过证实,用感官也好,推理也好,本能也好。你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一件事是不是真的也有问题。如果你不把自己的见解和证实过程和别人的比较,你可能最终是相信了自己想要相信的而不是事实的真相,这一点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尤其明显: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夸大自己的强项而忽视自己的弱点。和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们交流有助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平衡的观点。
下一部分的课程我们会首先讨论一下语言——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的媒介;然后讨论三种个人获取知识的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