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面对着20出头却已经可以算是站在业界尖端的吕振羽,格林兄弟还是有些紧张的。现在的吕振羽,要想见一面虽然比起大部分公司的老总来说要容易一些,但最好还是有预约,像他们这样贸然闯来的行为,并不太受到欢迎。
吕振羽对他们所说的东西颇感兴趣的样子着实让他们大受鼓舞。他们就将他们研究出来的那个被称为“减法管线”技术的来龙去脉讲述给吕振羽听。
减法管线技术并不是说在芯片内可以进行内部的自精简以达到最高的使用效率。实际上,在传说中的所谓生物芯片投入之前,这种芯片的自我调整功能都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减法管线技术是一种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特别的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针对这种特殊的应用要求,通过模拟计算,将通用的芯片命令处理管线进行优化和精简,剔除用不到的部分,从而提到芯片的效率。说到底,这只是一种专用芯片的开发方法的复杂化,真的要说技术含量,那就是以软件环境模拟硬件运算的这个技术结合了减法学习机制进行管线设计,在业界能这样进行开发的企业并不多。这种专用芯片的设计方法,倒是很有点对吕振羽的胃口,因为芯片的集成度极限摆在了那里,比较精简的单一核心就可以在相同的空间里集成多个核心,要是能解决好多核心的接口问题,那这种特殊的专用芯片会是非常强大,也非常适合吕振羽的需要的东西。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格林兄弟的工厂仅仅具有65纳米的生产技术,虽然比起国内现在的75纳米技术还是先进了不少,但毕竟还不够好。
吕振羽一听说格林兄弟带着样品来的,他立刻就邀请格林兄弟跟着他一起去找个实验室测试一下。这也是格林兄弟所希望的。
对于吕振羽来说,书面的简单的芯片要求是很早就发出去了,而且也不限制英特尔和AMD将这份要求向外公布,但是,对英特尔和AMD,还有新加入的IBM,吕振羽都单独给了他们一份特别的测试软件。这份测试软件一共有177个测试项目,吕振羽早就声明,只要通过120个以上项目,就将对这种芯片开始订货。而目前,英特尔的实验室通过了92项,AMD的芯片通过了97项,距离120项的及格线还相差很远。
因为这次的全球I高峰就是在硅谷举行,这里附近有很多公司的老巢,找个实验室不算难,IBM设在这里的实验室就立刻表示,希望吕振羽和格林兄弟把这个芯片的测试放在他们那里进行。
对于格林兄弟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机会,如果他们的芯片能通过吕振羽的测试软件,或者,能表现得比英特尔和AMD的芯片好,甚至差得不太远,这都会是他们从一个二游都算不上的芯片供货商一跃而成为业界的新秀。假如失败了,那损失的也只不过是他们两个的面子而已。
当听说吕振羽亲自带着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借实验室进行芯片测试,参加的人多多少少感到了好奇。他们已经对吕振羽提出的芯片要求和两大巨头束手无策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了,有些二线的芯片厂商,或者一线的专业芯片厂商都对吕振羽的那个测试软件颇感兴趣,正琢磨着怎么向吕振羽开口,将这个软件公开化,给大家自己的产品玩一把呢,就正好冒出了这个事情。不少人就跟着一起来了。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IBM在业界的良好人缘了,在小小的计算技术实验室里,居然不久就聚集起了将近200人。计算技术实验室并不是高洁净实验室,在大家的注视下,格林兄弟就从一个铝质的安全箱里取出了一块绿色的pcb板。这块板比一般的主板都大了一圈,除了必备的一些接口外,就是主板一侧,4个安装了纯铜散热片的芯片组。
当哥哥维得&;#8226;格林开始将主板和实验室里的器材相连接的时候,弟弟纽博&;#8226;格林就跟在吕振羽和IBM实验室的主管身边,解释着他们的设计。
由于正在测试中,他们并没有尝试使用单芯片多核心的制作工艺,而是在一块主板上装载了4个芯片。通过特殊的接口和专用控制器连接,可以选择打开一个或多个芯片。也可以随时关闭。虽说是4个芯片在一起,但是,因为芯片本身的管线结构不是太复杂,无论是功耗还是发热都要比现在主流的芯片要好一点。
虽然强做镇定,单纽博&;#8226;格林的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今天在场观看的,不少都算是业界巨头,或者是极为著名的技术人员,都是他们这样2流厂商的负责人轻易无法见到的。他们虽然知道这些人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但既然这些人都到场了,那么,这次的测试对于他们的重要程度也就无形间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
维得&;#8226;格林操作的手法极为认真和专业,日耳曼人严谨认真的特性被他发挥到了极至。在测试用的板卡上,进行连接的除了一些公共接口,比如内存硬盘之类的,和很多其他设备的连接都只能依靠飞线和pin针,而密密麻麻的针脚只要接错一个,那测试就完全失败了。
维得&;#8226;格林将所有的线都接好了之后,仔细细细检查了2遍,有让纽博&;#8226;格林也过来检查了一遍之后才表示可以进行测试。
在表示开始进行测试前,IBM的实验室主管问了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吕先生的那个测试软件,我们通过了多少项?”
那个工作人员说:“94项。”主管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示意边上的工作人员给板卡加电。
打开了一个芯片,格林兄弟在一边紧张地等待着结果。
“用减法学习的方法进行管线测试的话,对程序的完美度要求很高。你们两兄弟都是学习芯片制造的,程序也是你们自己写的吗?”吕振羽问道。
“是的。减法学习程序的初始程序组实在是太难了。我们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我们只是2流不到的小厂家,我们有反复失败的时间,和资格。”维得&;#8226;格林说。
“你们进行了多少次尝试才得出了现在的这个成果?”IBM的实验室主管问道。
“从六月份看到吕先生的减法学习理论的阐述开始。一直到昨天我们4天前离开工厂来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我们兄弟两个轮流进程序调制和测试,大概在9月底才有了初步的程序模拟结果,而后,就是根据结果制作芯片,设计控制芯片和板卡,调整接口,和进行各种测试。我们没有钱供养一批成熟的实验人员和技术人员,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我们兄弟亲自来做。毕竟维持一个实验室,进行通用芯片的制作实验对于一个利润微薄的专用芯片生产商来说,实在是过于奢侈了。”维得&;#8226;格林说。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
他们兄弟两人的话,顿时让在场的这些人都肃然起敬。当年i狂潮里是个人就敢凭着创意拉起来干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I界,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烧,几乎是不太可能有什么成果的,而这对兄弟,真的就凭着两个人硬是弄出了点成果来。在场这些人也都明白,所谓的专用芯片能有多大利润。除了少数几个在行业里做大的,大部分的专用芯片厂商都是被盘剥的对象。
“主管,已经通过了20项。”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提醒道。
大家的注意力,都开始集中在了测试上。……大约20分钟后,格林兄弟的芯片开始冲击80项的指标了,而这个时候,他们总共进行的项目只有102项,通过率相当高。……而这个成果,则让吕振羽非常满意。这个测试软件是他和岳羽,青青,还有达摩绞尽脑汁才编制出来的。通过的那些项目和不通过的那些项目他自然是知道各自有什么意义。
当测试进行到第127项的时候,格林兄弟的芯片已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了,127项中他们通过了100项,已经突破了英特尔和AMD,还有IBM的记录了,虽然双方的技术体系不同,很难进行横向比较,但这个成绩却让吕振羽非常满意。他说:“后面50项都是常规评测,你们能不能将4个芯片一起打开,让我们看看极限的表现?”
这个时候兴奋异常的格林兄弟连忙点了点头,说:“好的。”
当4个芯片同时被打开后,格林兄弟带来的产品,总共通过了144项测试,已经达到了吕振羽所说的可以下订单的标准了。虽然芯片的完善和板卡的工业化设计还需要时间,不过,一款基本能派上用场的芯片终于出现了。
当大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