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又有“小正月”“元夕”“灯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日子。
托大姑的福许素有幸亲眼目睹了明代元宵灯节的盛况,明代的灯节持续的时间较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至正月十七夜里才落灯,前后整整持续十天,算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许素心想正月十五去看灯也算赶上看正灯了。
几个男人用长竿将天灯挂在门口,又祭祀了一番。由于要去镇上赏灯,阖家大约四点左右就吃好元宵,元宵做了好几样馅,可许素最喜欢的却是芝麻糊馅的。大姑以佟氏怀孕不宜奔波为由让佟氏留在家里,老爷子和和老太太直说老了就不去了,还说让你们年轻人好好玩一玩自己就不去凑份子了等等。大姑拗不过也就由他们去了,三叔说要照顾佟氏,尽管他们不去可是这么一大家子人去的人还是很多的,大伯家四个,自家五个再加上大姑统共十个人,用自家的耕牛套了板车再借来邻家的才够用。这次活动没有正式参与许素不用说自然是十万分的高兴。代步工具破点又有什么关系?
此时窝在郑氏肩颈上的许素很有兴致的看着黑暗中照田灯,一盏盏一闪闪,从远处看去像夏天的萤火虫,在这寒冷的冬天给人一种抚慰似的温暖。
一家人说说笑笑不一会就进了城,一进城许素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只见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上挂起灯盏,有各种生肖灯,有牛郎织女灯,有嫦娥奔月灯……现在的此情此景不由让许素想到“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这一对联。说的可不就是就万家灯火使夜如昼吗?
由于人数太多分成两批,五五一分,自家刚好够一队,大姑就和大娘一组,约好戌时(八、九点)在东门集合,日暮城门就关了,所以大姑就说去她那过夜,众人自是无异议。
许素坐在许海明的肩膀上视线特别开阔,看完了舞火把、火球、火雨、等节目后,又准备过桥那边去看灯,此时拥挤的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道来,许素不明所以,直到喧闹的声音由远及近才知道原来是舞龙的队伍,自家人也忙闪到一旁,许素等队伍从眼前过的时候经过的时候目不转睛的盯着看了一会,原来看起来犹如鲜活般的龙竟是由一截截竹子扎成的,再外面披上黄布竟是跟真的一样,不由得感叹古代人智慧和精巧的手艺,就像现在挂的各式各样的花灯,现代人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又有几人?终究是没有继承老祖宗的优秀手艺。迷失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里不能自拔。
许素看着此时的火树银花、灯火阑珊生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慨。。。。。。
过了桥,又是一番景象和对岸热热闹闹的景象有些不同,这边的成群结队猜着灯谜,许海明夫妇是不懂这些,不过还是拗不过许素和许夏的请求,也跟着凑上去,只听到“一只黑狗,两头开口。一头咬煤,一头咬手”许素暗自看了看大部分像是读书人,不曾想郑氏听罢有些兴奋的扬声说道:“是火钳”许素恍然大悟,在心里暗笑嘿嘿,这些所谓“君子远厨庖”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火钳为何物,没想到这次还能带回一盏花灯回家。
果然听到念灯谜的说道:“恭喜这位夫人,请挑一盏灯吧”
郑氏大概是第一次被人叫夫人有些不自在的看着许海明,许素不管那么多,用手指了指那盏兔子灯,许海明忙说拿兔子灯,接过递到郑氏手上有些调侃的说道:“这位夫人好生厉害!小生好生仰慕,不知芳名?”许素有些好笑的看着活宝爹学者前不久看戏的台词。
郑氏有些恼的瞪了许海明一眼,嘴角却泛起一丝微笑就拿着灯仔细看起来。许素也很高兴。看着郑氏一扫这一个多月来的阴郁而明朗起来的面孔,心里直替她欢喜。看来这盏灯的意义还真是不一般呢~
又走了一会,前面聚集了很多人,不时发出叫好声,中国人爱看热闹,许素也不例外,并成功的怂恿了自家爹娘和许夏、许秋两个小屁孩。
走近一看,原来也是猜灯谜,许素见人群中央一大约六岁的小男孩,着一身天青色的春衫,头发用同色系的布裹着,小脸认真的看着眼前的谜面,明明很萌的一张脸被有些严肃的神色破坏了。身边那个……咦?不是上次在墨宝斋遇到的那个店小二吗?怎么他也在这?看他寸步不离的跟随者那小正太,那小二哥应该是他家的仆人,这个小正太莫不是那帅锅的崽?唔,看样子八成是,啧啧~看看许夏又看看小正太还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呃…不要误会,她绝没有说许夏是老鼠的意思,许夏长的算是端正,可是有比较就有高低,她只是想说明一个叫做遗传的东西。
只见他用手指指了指花灯上的谜面,说道:“正月无初一,是肯字;旭日东升是九字……”
在他越来越快的说出答案,周围的叫好声越来越高涨,铺主汗冒的越来越多的额头中,许素有些开始有些敬佩这个小正太来,想不到古代的小孩这么聪明,才几岁就懂这么多。不由得对自己汗颜,自己这个伪小孩,古文半吊子水不说,猜谜更是她的弱项。跟这个小正太比起来她自个伪小孩真是自愧不如。
看着那个小二快空不出手的囧样,扯了扯许海明的衣服,示意他看去,许海明一看是上次那个热心的小哥,忙上前打招呼,又叫许秋和许夏帮忙拿着等,小二哥道了声谢后也不客气,就让他们帮拿了。
此时的许素全部心思放在那个小男孩手里提的花灯上,上面画着青翠欲滴的竹子她很是喜欢,不由看入了迷,知道声音传过来才回了神。
“小妹妹喜欢就送你好了!”
额?什么情况?送给我?真的?可是许素分明看到他把其它的灯都给那小二哥拿着,只独独留了这盏,可见他也中意这画着翠竹的灯啊。不由得摇了摇头。
许海明也连忙推脱着说什么上次欠你老爸的人情什么的,不能再接受小公子的好意云云。
许素听了,有些诧异,原来自家爹平时看起来傻乎乎的样子,心里明白着呢。
可是这位小正太不容置疑的伸着手就那么一直递着,许海明只好接过,连声道了谢。
许素也对那小正太甜甜的笑了笑,清脆的说道:“谢谢小哥哥”
他又分别送了许夏和许秋一盏,许素心想他还公平,可是他接下来的举动让许素目瞪口呆。
他又只留了两盏,其余的都还给铺主,那个人也有些惊讶,虽然心痛那么多制作精美的花灯,可是既然这些都是小公子靠实力赢去的也没什么好说的。
小正太执意要归还说自己只是出来猜灯谜只是觉得好玩,不想带这么多灯回去惹父亲生气……
许素心想,那个人会生气吗?只怕会很骄傲的说我儿子真聪明吧?小正太说这番话只是为了让那店主收回这些灯盏吧?想不打看似出生富裕之家并没有什么骄纵之气,应该是家教很好。觉得他们父子俩还真像,这个小正太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还是有些直拗。不过很可爱呢。天知道她有多想去捏捏他可爱的脸蛋。
作者有话要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许夏进学堂
同游了一段路,小正太说要早些回去免得双亲担心,许海明又是要送又是要亲自上门道谢等等,小正太连忙拒绝说是那些书都是他用不着的,不必一再感谢。没多说什么就带着那小二哥走了。
见许海明还想追去,郑氏连忙拉住他说:“孩子他爹,就让那小公子去吧?下次你带夏哥儿买点东西再去呗,这么晚冒冒失失像什么话?”
许海明不好意思的搓搓手,嘿嘿一笑,忙说:“媳妇说的是。”
这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