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暖婿-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多力量大,加上棉花地也不过一亩有余,并不算多,所以到了晌午,众人就已经采摘了一半了。田地边的装了好多袋袋子松软的棉花,而且每个人挎着的柳条筐里也装得是满满当当的。
今年雨水偏多,并不是最利于棉花生长的天气,但是因为有沟渠和蓄水池的调节,再加上村人们的精耕细作,李家村的棉花亩产量比起往年,并没有降低很多。
待棉花撞上牛车,李小婵谢过了众人,和与自家邻近的乡亲一起赶着牛车将棉花拉到自家的院子里,摊开在院子里和房檐下空着的布单子上晾晒,留待纺线织布裁衣,或者是做棉衣棉被。
文娴已经越来越有煮妇的自觉了,见李小婵回来,便招呼她洗手吃饭,自己则将刚刚做好的饭菜都端到饭桌上去了。
吃过饭,李小婵稍微午休了片刻,交代文娴收好院子里的芝麻和棉花,注意不时地翻晒,就去了棉花地里,继续采摘棉花。
因为上午已经采摘了半块地的棉花,所以下午就轻松多了。
李小婵顺路喊了几个人一起去地里帮忙,一个时辰余,众人就将地里盛开的雪白的棉花给摘干净了,至于剩下的刚刚张开口的,或者是还是青色的棉桃子,则还需要再在地里长上一段时间。
李小婵谢过了众人,自己赶了牛车载着采摘的棉花回家去了。
到了家里,卸了牛车,李小婵招呼文娴将棉花晒好,将老黄牛拴好添草料,她自己则去屋里将今天哪些人来自家帮忙,做了多久的工,都记了下来,等到秋收秋种结束之后,再一起结账。
因为姚士卿提前嘱咐了李小婵,要多留一些玉米种子,所以今年除了玉米,李小婵就只种了这两样麦茬庄稼,留作榨油和纺线织布裁衣或是做棉衣棉被。因此,接下来玉米成熟还有待时日,地里又没有别的活儿,李小婵便闲了下来,除了每天在家里磕磕芝麻、翻晒棉花,就是去地里将零星盛开的棉花再采摘回来,或者是将扒铲子、镰刀磨快,等着砍玉米秸秆,再顺便将院子里、房檐下拴上几条粗绳,留着晾晒玉米。
说不忙,其实也闲不住,这些琐碎活儿要是不先做好,到时候手忙脚乱的最耽误正事。
眼见着秋收眨眼即至,李家村的村人都开始着急,这秋收秋种的抢收队兼纠察队,到底还要不要成立。
夏收夏种的时候,大家都因为抢收队的成立获利不少,不少人便期待着秋收秋种的抢收队也能赶紧成立起来。大户人家,自然是希望自家的秋收秋种在任何田气情况下都能够顺利完成;田少或者是无田产的人家,自然是希望能够加入抢收队,获得府库发赏的数额可观工钱。
可难就难在李名远最近都住在瞻远院,听从姚士卿的指挥,正在忙着从全局上把握整个西川府秋收秋种的大局,哪里有时间管李家村秋收秋种这种小事。于是,村人们虽然着急,却也一时找不到合适人可以传话给姚士卿,只能日日去找李小婵询问李名远什么时候回来,顺便抱怨两句。
李小婵就在这些零散的抱怨中,灵机一动,想,自己报答李大娘一家的机会来了。
收集了民生民愿,李小婵没有耽搁,立刻就去动身进了城,准备向姚士卿反应李家村的百姓对秋收秋种时成立抢收队一事的期待,顺便,说出自己的打算。
不凑巧的是,姚士卿正好下乡视察秋收情况去了,并不在府衙,廖云清和李名远也一起跟去了,一个可以暂时拿主意的人都没有。李小婵又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说服整个李家村的村民,只得在府衙等着了。

推荐朋友蓝小懒力作《庶女谋》:
魔界公主沦为将门庶女,
爹不疼,娘不爱,
且看她步步为营,
精心谋划。
庶女谋,
一谋锦绣良缘,
二谋一品江山。
 第八十二章 举荐
时值金秋,丹桂飘香。
府衙后院也种有十数株桂花树,此时刚过正午,香味还很浓烈,幽幽丹桂香飘散到了后院的每一个角落。
李小婵就坐在回廊里,对着几株飘香丹桂,着急地发呆,丝毫静不下心来欣赏那些细细的米粒儿大小的金黄,还有油绿油绿的翠华,就连那平时闻起来沁人心脾的幽香,也让她觉得浓郁得想要让人窒息一般。
有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时,李小婵连忙站起来整好坐皱的衣裙,抬头就见姚怀礼和姚怀瑾两兄弟正在激烈地争执着什么,且边争执边朝她这边走来。李小婵想要躲避,却发现自己已经暴露在对方的视线里,而且周围也没有可供她躲藏的地方。
李小婵干脆浅浅一笑,主动施礼问好:“见过两位公子。”
见有李小婵在,姚怀礼和姚怀瑾两兄弟不便再争执下去,让人看笑话,都住了口,努力地收敛情绪,然而气得微红的脸色还是出卖了他们俩。
“小婵来了。”
“李姑娘来了。”
姚怀礼和姚怀瑾异口同声地回道,说罢,又惊愕地互看一眼,但是很快便都迅速扭过头去,不再理会对方。
只是称呼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事,姚怀礼生性洒脱,交朋友全凭性情,既然觉得她可以结交,直呼其名,也是自然;姚怀瑾为人知书达理,觉得男女有别,称呼她一声李姑娘,也不算见外。
李小婵清楚两兄弟的性情,所以并未在两人对她的不同称呼上纠结。
就当做没有看到两兄弟对他们各自称呼的诧异,李小婵笑着点点头,说:“村里有点事,需要向知府大人请示。”
姚怀礼一听是和姚士卿有关的事,顿时就不感兴趣了,一脸漠然地说:“那就等知府大人回来。你再跟他说吧。”
因为姚怀礼从来不避讳在外人面前展现他对姚士卿的“敬而不亲”,所以李小婵多多少少听过一些关于姚士卿和姚怀礼父子失和的风言风语。是以如今见姚怀礼如此置身事外,李小婵也没有计较他的“不仗义”,闻言只是笑笑。
倒是姚士卿。见姚怀礼又是这副事不关己的无所谓的态度,顿时面色难看起来。然而到底顾忌有李小婵在一旁,姚怀瑾并未就姚怀礼对姚士卿的态度说什么,只能深呼吸几口气,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这才如往常一样温和地笑问李小婵:“不知道是什么事,李姑娘可方便告知。”
“对着两位公子,有什么不方便。”李小婵报以微笑,将李家村村民期待建立秋收秋种抢收队的事告诉了姚怀瑾。
姚怀瑾还没有发话,倒是一旁的姚怀礼一听又是这些种田的琐碎杂事。想起自己夏收夏种时的悲催日子,顿时就没有兴趣了,耸耸肩,说:“那你们慢聊,我还要将上午刚学的招式演练演练。就先回去了。”
李小婵微笑点头,施礼告别。
姚怀瑾瞪着姚怀礼,半晌,尽量声线平和地对着姚怀礼的背影嘱咐了一句:“爹大概有事跟你说,你晚一点去见他。”
姚怀礼头也不回地摆摆手,不置可否,径直绕过回廊。消失在拐角处。
姚怀瑾气得暗自咬牙,面上却还不得不挂上温和的微笑,免得失礼于李小婵,更免得泄露了姚士卿和姚怀礼之间的沟壑天堑。
李小婵看着姚怀瑾少年英姿勃发的脸上,却有着一双过于忧郁沧桑的眼睛,心里暗自叹息。看来,一向风华无两、笑容可掬的二公子也过得不容易啊。
“大公子醉心武学,就像是二公子先前说的,指不定他就是将来的武状元呢。而二公子您又才华横溢,风姿无双。想来将来金殿夺魁,也不是难事。”李小婵微微一笑,不着痕迹地安慰道:“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将来若是姚家出了文武状元,知府大人指不定又多欣慰呢!”
姚怀瑾心思正乱,没有听出李小婵话里安慰他的意思,只是略带苦涩地一笑,说:“我们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李姑娘高看了。”
其实,姚怀瑾想说的是,姚士卿最欣慰的,不是他和姚怀礼两兄弟能有多大的出息,而是他们能够平安一生,恣意一生,父子和睦相处。但是李小婵是个局外人,姚怀瑾不想将自家的事,到处传扬给别人知道。
姚怀瑾一向觉得姚怀礼冷言冷语,拒人于千里之外,殊不知,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因为自幼丧母,因为继母心机深沉,姚怀瑾过早地带上了温和好说话的假面具,却还不自知。
李小婵看着姚怀瑾,突然觉得他有些可怜,一种悲悯的情绪瞬间涌了上来,弥漫开去,以至于姚怀瑾喊了她半天,她才反应过来。
“不好意思,二公子能不能将您之前的话再说一遍,我没有听清。”李小婵有些赧然地说,私自揣测别人的家事、心事被打断,怎么都让她觉得有种做坏人被人抓包的慌张无措感。
好在姚怀瑾自己也还没有从姚怀礼带给他的怒气中完全走出来,只当是李小婵只是一时晃了神儿,没有挺清楚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