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效仿刘禅的故事,是否可以扳倒司马氏呢?
返回许昌的路上,曹髦静静的坐在车中一路默然,没有谁关注这曹魏皇帝的动向。所有人的精力都用在了司马昭身上,已然是权势顶峰的司马氏立了此功后会被推上什么位置呢……
回到了许昌魏帝曹髦变成了最为忙碌的人。此番平乱的封赏明细被一一呈上,曹髦身为魏帝要做的只是盖上皇帝的大印。这只不过是给自己看一遍而已,实际的封赏都是由司马昭做主。
征讨寿春时候司马昭大军屯驻于丘头,为了彰显司马昭的武功,于是曹髦下令改丘头做武丘,纪念这次大胜。司马氏的党羽也在朝中鼓动,希望可以封司马昭为公。
这或许是司马昭的意思,也可能只是司马氏党羽用来奉承主子的手段。作为一国之主的曹髦却难以忽视眼前的现实,不封便是激怒了司马昭。封了,魏家的尊严何在?
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孤身一人,曹髦也想表现的有所不同。会有人安于做一个傀儡皇帝,可绝对不会是自己。朝堂之中早没有什么忠心可言,人们眼中只有司马昭,没有魏国皇帝。没有比这更坏的事情了,今日的情形不是曹髦造成,可曹髦必须承担这份屈辱。
仔细想想,皇室似乎早就没了什么尊严。于是曹髦拟旨,奉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进位为相国。将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河东,平阳八郡,七百里的土地赐给司马昭。
不出意料的是司马昭没有接受,反而推辞这份封赏。曹髦觉得很是无聊,也是无奈,这个时候谁不知道司马氏的居心?但司马昭想要牌坊,魏帝也要成全。否则被人说是并非诚心封赏司马昭,岂不是弄巧成拙?
出人意料的是司马昭竟然推辞了九次,这是真的不接受?曹髦彻底愤怒了,既然无心受封何必让党羽在朝中搬弄唇舌?看司马昭很是享受的样子,曹髦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满腔怒火往肚子里咽。
孙琳带着三万吴军日夜兼程赶赴建业,准备抢先夺取建邺城,免得夜长梦多。虎威将军丁奉,奋威将军陆抗随孙綝而行。孙綝自己的军事能力不足,但也知道要对抗荆州的施绩,唯有丁奉这种资历极深的将领才行。
还没有到达建业,营中却是出了变故。孙綝本身的三千多亲兵除外,其他的两万多吴军在丁奉和陆抗的带领下竟然哗变,反把孙琳的众军团团围住。错愕万分之后便是暴怒,因为孙琳看到太常全尚站在丁奉,陆抗身侧。
不知不觉中身边的将领竟然被策反了,这是孙琳万万没有想到的。四个兄弟不在军中,对于军队的控制力自然有所下降。加上孙綝不得人心,强行北伐又无功而返,军中对于孙綝早就有了看法。
吴主孙亮以天子名义命令诸将各统人马擒拿孙綝,凡是效忠于国家的吴人,有哪个会忤逆天子之意呢?被落在身后的十万吴军也接到了天子的传召,将军刘丞奉旨宣召。不过略动口舌,便成功拿下了这十万人马。
孙綝的骄横只限于孙綝一族,并不代表吴国的各个阶层,这或许是孙綝最为致命的弱点。
老谋深算往往用来形容算计很深,又很能藏的老家伙,司马昭就是这么一位。司马昭手中的权势不会因为被封晋公就增加多少。晋公代表的是名望,更是皇室低头的表现。只要再一次的提出封赏自己做晋公,司马昭便不会退却。让了九次,这戏已经做得很足了。
到了魏帝曹髦那边,却是觉得这戏做得太过了。连续九次都被拒绝,如今看司马氏党羽的意思,似乎还是要有第十次。这是让自己一个头磕在地上啊,从此以后在司马氏面前还抬得起头么?
过了数日,晋公的事依旧在朝中传个不停,只是魏帝曹髦没有了动作。魏帝不做反应,司马氏党羽干说也不是个办法。朝堂之上司马昭都是独断专行,行使皇帝的权利。曹髦在龙椅之上成为了看客,心中明净的很,这是司马昭对自己还以颜色。封了你做晋公,事态便会好转么?扪心自问,曹髦根本不相信会是如此。
身边可以托付的臣子不多,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数来数去也就这三人可以议事,曹髦决定先召三人入宫商量一番。这时外面的宦官入内来报,中护军贾充带着人马围住了宫殿!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司马氏党羽,气势汹汹却依然遵循礼数。来的目的很是简单,希望魏帝曹髦可以继续封赏大将军。大将军劳苦功高,为了国家的建设费尽了心,磨破了嘴,身子板差点没累毁。陛下你要是再不动作,那可要冷落了大家的心啊。大将军都是这等待遇,我等拼死拼活的又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曹魏的天下么!
这个人说完,另一个跳了出来高声呼喊着。一副打了鸡血的样子,好像不封赏司马昭大将军便等于欠了他巨款不还一般。蹦高的还没消停,那边又哭趴下一位。曹髦看那人的脸庞,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死了老爹般的悲伤。一边抹眼泪一边嚎个不停,国家怎么会变成这样?有功之臣得不到封赏,这是亡国的征兆啊!捶胸顿足的这位还没演完,身边的一位不干了。“彭”的一声跪在地上死命磕头,没几下已经见了血迹。一个字都不说,但那架势那气势都在告诉曹髦,必须要听从大家的劝告才是。
这一刻曹髦感到天旋地转,一张张嘴脸映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曹髦想笑,自己真是幼稚,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身边尽是这等佞臣,就算驱逐了司马氏,恢复曹魏的天下,凭这些人又能做些什么?
想到这里,魏帝曹髦突然万念俱灰……
(如果喜欢阅读劣作,还请不吝收藏,欢迎各位大大留言指正,大大们的反馈是不动写作的动力!)
第三十五章 诸葛连弩(上)
孙綝一族很快便被处死,同时也替被其害死的一干重臣和鲁育公主平反。一场浩劫就这么平安的渡过,各大世家阀门不由得对吴主孙亮另眼相看。对于孙峻,孙綝兄弟把持朝政期间的恶行,孙亮感到十分不耻。甚至认为这两族人不配作为皇室一族存在,于是御笔一挥将两家除名。孙峻死去多时也被发掘出棺木,迁至他方。很快各地的乱党也被平息。
作为孙峻,孙綝兄弟的得力手下,文钦唐咨一干人等都被列入了有罪之臣的名单中。在孙綝铲除异己,尤其是对付吕据,滕胤二人时,文钦和唐咨都是作为主要的将领出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寿春城破,诸葛诞文钦战死,唐咨降魏。东吴暂时没有了北上的理由,孙亮也需要休养一段时间避免手中的大权旁落。对于有功之臣大兴封赏,勤修政事安抚人心。同时更是派出使者出使川中,与同盟的蜀汉政权通传近况。
吴国恢复了平静,魏国却是朝野哗然。魏帝曹髦在群臣的“逼迫”之下,竟然不幸遇难。曹髦万念俱灰之下,推开了群臣抽出悬挂墙上的长剑便走向宫外。这个时候的曹髦不是满腔热血,而是一心求死。
只要自己还活着,终会妥协向司马氏低头。换做是年纪大些的人,或许忍一时风平浪静,也就这么过去了。毕竟这么多臣子恳求,这台阶也是很容易下的。但曹髦年纪轻轻,好胜心强,对于早就不复存在的皇室尊严依然十分看重。可以说这是一种气节,也可以说是一时想不开,无论怎样评价都改不了既成的事实。
殿内的群臣和侍者还没反应过来,魏帝曹髦依然持剑走出了宫殿。外面围着的是宫内的禁军,也就是曹魏一直看重的虎卫军。见到陛下怒气冲冲的走出,虎卫们都是感到奇怪。一朝天子拿着宝剑,这么冲了出来,要找谁拼命不成?好好的皇帝不做,活的不耐烦了?
领头的是中护军贾充,看到魏帝曹髦的模样也觉得诧异。钟会,裴秀,贾充三人都是深得司马昭器重的人才。治国治军贾充比不上钟会,裴秀二人。但提起为官之道,权术之变三人中以贾充为首。
曹髦大步流星的走了过来,贾充心知不能放魏帝出围,否则自己如何像大将军交代?陛下这个样子多半是在殿内受了刺激,但也不能不防陛下做出过激之举。于是贾充上前数步便要施礼。
虎卫军是当年保护曹操安危的重要力量,和虎豹骑并称于世。素来以忠心,强悍,精锐称雄的虎卫军,如今也沦落为司马氏的爪牙。曹髦直直的走了过去,没等贾充施礼,一剑便劈了过去。
贾充想到了应对之策,甚至早有准备,但自己并非是武班出身,又是准备跪地行礼。只听得惨叫一声,曹髦的宝剑正劈在贾充的肩膀之上。这一剑是曹髦含恨出手力道极大,切入了肉中后势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