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
晋帝司马攸之决断力比起司马炎要高上不少,但对于局势之判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尤其朝中群臣在做出决定之前,都要结合自身之利益考虑,出发点不同,看法不同,甚至判断上也有区别,哪怕是朝中的正直之臣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也是有着各自的角度与看法。
晋帝司马攸拿捏不定,看来事情并不好办。
燕王司马机沉吟片刻道:“中原动荡实乃难得之机,然已汉主之能恐怕不会持续太久。是战是和当早做决议,却须依据中原形势相时而动。”
以朝中群臣的才干远远超过了燕王司马机,这些名儒高士都争执不下燕王也是不敢妄下定论。可晋帝司马攸有意询问,燕王又不能不说,是战是和自己也是拿捏不定。
此乃国家大事,更会成为晋国命运的转折点,谁敢妄下结论?要知道司马氏刚刚成立晋国不过两个来月,要做出这般重大的决定,怎会不谨慎?
积弩将军孟观见状道:“汉人遭此动乱,确是难得机会,想要彻底平复骚乱恐怕也是需要一些时日。若是能够与汉人达成互不侵犯之盟,我大晋便可在此期间全力恢复国力!”
晋帝司马攸征询的乃是燕王之看法,积弩将军孟观虽然才干不差,但在朝中论资排辈仍是末尾之辈。所谓询问之言也不过是出于礼貌而已,因此孟观自知人微言轻也就敢于放胆直言。
……
占据了汉人留下的城池,异族不仅仅有了落脚之处,更是占据了百里之地,可谓是有了发展的根基。
当年的异族之乱,辽东所遭受的战火还算少些,可百姓对待塞外异族仍是仇视的态度。仇视是不假,可手无寸铁的百姓面对凶神恶煞的异族又如何?早就被人杀得怕了,恨不过是在心中,表面上连表露都是不敢。
进驻城池的不仅仅是异族的战力,还有无数异族老幼家人。这个时候王戎也无须顾及晋国的目光了,原本藏身在后方的兵力与妇孺老弱成群结队的开入城池之中。
这个时候晋国也是束手无策,若是翻脸,这王戎比起辽东的汉军实力何止强上一倍两倍?
坐在府邸之内,王戎微微感叹,多少来年风沙中讨生活,想不到有生之年能够回到往日的生活之中。不过人已经改变,置身同样的环境下,却是没了当初的心境与感觉。
“情况如何?”脚步声响起,王戎也不抬头的问道,对于来人是谁早已知晓。
步入房中的异族大汉约有四十余岁,古铜色的皮肤一脸坚毅神情,双眼好似鹰隼一般炯炯放光,举手投足之间颇有一股智者风范。
“大王所料不差,各城库府被搬运一空,城中百姓也是少了许多。我已差人打探,数日之前汉人便开始搬运钱粮人力,不知去往何处。”这汉子负手站在一旁,对于眼前之困扰也有一丝不解,但神态之间仍是信心十足。
王戎微微点头道:“古察那你做得很好,连你也查不出汉人之去向,继续追查也是徒劳无益。看起来汉人早已准备放弃这几座城池,幸好晋人提出将计就计的作战方针,否则被汉人悄然撤走,我等未必有机会抢占领地了。”
这古铜色的汉子名唤古察那,是王戎最为倚重的手下之一。闻言微微笑道:“以大王之才智,就算汉人撤走也必然能够如愿以偿。不过数日前局势还未明朗,汉人为何做撤军之准备?”
几天前三方态势仍旧保持不变,汉人无声无息的悄然转移物资人力,这又是为何?若是不能够掌握汉人之心态,恐怕便被落在形势的后面了。放弃这艰难得来的百里之地,必然是有更大的利益,又或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否则汉人渡过大海,抢占这辽东数城又是为了那般?
王戎沉吟道:“我等在此一切消息皆须从晋人这方打探,虽然安插了不少探子,可消息仍是少的。待与晋国正式建交之后,可暗自派遣人员前往中原,若无自己的消息来源,我等在此地想破头颅也是想不出所以然来。”
既然志在华夏大地,王戎早已派人渗入河北之地打探消息。不过许多消息都是民间,那汉帝刘禅精通制造谣言,通过舆论来迷惑对手,使对手无法得知准确的消息,就算得到精确的消息也要经过一番筛选。
这样的大环境下,王戎派人得到的消息也是什么都有,想要看清形势颇费一番气力。
经过抢占城池这一次后,晋人对待王戎等异族之人必然是加强力度,因此在晋国皇帝的国书未至之前,想要再渗透耳目并非容易之事。王戎很清楚这事儿欲速而不达,唯有按部就班的进行。
古察那露出白牙一笑道:“库府内颗粒皆无,城中百姓减半,接下来要如何筹集钱粮还须大王指示。”
王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闻言道:“军中钱粮见底儿,库府毫无收获,如此困境为何你仍是如此轻松之态?需要本王治你的罪么?”
古察那嘿嘿一笑道:“未曾遇到大王之前,古察那从来没想到各族之人能够如此亲密如一家人般生活。也从未想过凭借我们这些乌合之众竟然能在部落吞并之中杀出一条生路。有大王在此,古察那只需听命行事,完成好大王交托的任务便可,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王戎哈哈笑道:“城池已然有了,钱粮自有出处,附耳过来便可。”
待古察那离开,王戎再次陷入沉思之中。汉军的动向真是奇怪,均势之前便准备抽身离开辽东,这般打算所为的又是什么?
若不是汉人有所图谋,便是汉国内部发生了什么变故,或者又出于其他的考量。比起裴秀那让人窒息的压迫感,与让人不敢多言的睿智来讲,汉人私底下的动作有着另一股可怕的感觉。
汉人的战船早已离开,顺着陆地派出骑兵搜寻了几十里,也是没有汉人的踪迹。全员乘船过海返回中原,这是汉人的唯一的行动方向,更是让人疑惑不解。但仔细想一想也可以释然,汉人带走了方圆百里近半的人口也算是对晋国的一种“攻击”。
晋国方面的国书想必也就是这几日便到,那个时候王戎便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家,从而站稳脚跟。不过在与汉军一战中自己的表现,肯定不会让晋人放心,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此时仍是不能够得罪晋人。
思来想去,这解决钱粮的事情虽然暴露了自己的危急之处,但也是让晋国重新掌握自己“要害”的机会。将把柄放在晋人手中,晋人才会放心与自己合作不是么?
……
燕王司马机正等待邺都的最新指示,忽然有人来报异族派出使者求见。燕王脸色一变怒上眉山,积弩将军孟观见状连忙道:“燕王切勿动怒,且看其说辞再做打算。”
晋国使者也在座上,闻言也是劝道:“孟将军所言甚是,想那王戎占据些许城池,必然有其难处,不如借此试探一番,了解其中情形也好禀明陛下。”
燕王司马机见二人言之有理,脸上怒色渐渐消退,传令使人将异族来人请入大厅,准备酒宴款待,借此刺探对方虚实。
第三百二十章 筹谋(上)
徐州,下邳,城郊。
七千精锐汉军手持刀兵,排开阵势在校场上演练阵法,高台之上汉将姜胜手握旗帜不断挥动指挥。
烈日炎炎,人人额头都满是汗珠,无论姜胜还是一群兵将们都是汗透衣甲。自从北海一战受挫以来,姜胜便每日操练人马,没有丝毫懈怠。谁都知道北海一战功败垂成,虽然斩杀了晋国大将,却也折损了潘胜等人。
消息正传往成都,陛下远在成都,消息传递是需要时间的。不过看坐镇许昌汉朝大将军姜维的态度,对于此战并不满意。并非是汉军作战不力,而是晋人沿岸的防御体系构建的甚是严密。
晋军不仅仅可以稳稳挡住北海以及河内的汉军,同时还有余力反攻濮阳。若不是濮阳附近的汉军早有准备火速支援,恐怕这一战下来反倒是汉人吃了亏。眼下依照战势来看不过是五五开的局势而已。
可毕竟是晋人击退了汉军,汉军却是没能一举拿下北海。河内那场战斗本来便是骚扰战,速战速决退兵乃是计划之内。可北海这一处甚至调集了濮阳的汉军,又做了多方的工作掩盖虚实,仍是功亏一篑,这边是败绩了。
旁人不说,是因为这场失败着实是对手反应快速,兵力雄厚。可上官凖重伤,北海一战折损近两万人马,这些负担都被姜胜独自扛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汉军折损不少,晋人只多不少!
晋国卫将军马隆抗击汉军有功,听闻晋国皇帝立即增派兵将前往北海,北海晋军势力可谓是不减反增。回过头来汉朝内部发生动乱,中原人心惶惶,更有居心不良者散步各种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