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3年公布了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样调查结果。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大约100万人口中的约30万名15至67岁的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即对1940年以来的41年的婚姻和生育史的回顾性调查。这一调查是由计划生育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访问。可靠性较高。
有了几次人口普查和生育率调查数据,人口学家们就采用人口学的方法,对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修正。
美国普查局中国科科长班尼斯特(J。Bannister,她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班久蒂)是一位国际著名的人口学家。据李成瑞和她接触时的印象,这位学者没有政治偏见,对中国比较友好。她也用千分之一生育率调查的数据,重新对出生率进行估计。并用人口普查数据重估死亡率。她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中国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的总趋势。她的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对估计中国三年大饥荒期间的人口变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美国人口与人口学委员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斯利·科尔(Ansley Coale)对中国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从1952年到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Rapid population Change in China ,19521982》)一书上。他依据我国计生委的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重估历年出生率。再根据他推算出来的历年出生人数,减去实际存活人口,重新估计了死亡率。
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所长卡洛(G。Calot)(又译杰。卡罗特)也用他自己的办法重新修订了中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现将几位人口学家对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修订结果列如表235。
表225   几位人口学家对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修订结果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班尼斯特数 科尔数 卡洛数 班尼斯特数 科尔数 卡洛数
1954 43。44 44。4 41。91 24。20 29。1 19。96
1955 43。04 41。3 41。37 22。33 22。4 22。31
1956 39。89 40。02 38。28 20。11 20。8 16。85
1957 43。25 41。1 41。45 18。12 19。0 13。24
1958 37。76 37。7 36。22 20。65 20。4 15。98
1959 28。53 28。3 27。24 22。06 23。3 19。20
1960 26。76 25。2 25。65 44。60 38。8 40。76
1961 22。43 22。3 21。70 23。01 20。5 27。03
1962 41。02 40。9 39。79 14。02 13。7 18。28
1963 49。79 47。3 48。69 13。81 13。0 21。22
1964 40。29 40。7 39。82 12。45 13。5 20。82
1965 38。98 39。7 38。77 11。61 11。1 10。26
1966 39。83 38。3 39。52 11。12 10。4 12。27
资料来源:李成瑞:《“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载《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2期; Ansley J 。Coale:《Rapid Population Change in China,19521982》,NATIONAL ACADEMYPRESS Washington,D。C 1984
有了以上各位人口学家修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有了各年的平均人口数,就可以算出三年大饥荒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少出生人口。计算办法是,用1955-1957年的三年平均数作为起始点,用1964-1966三年平均数为另一点。如果不发生三年大饥荒,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连续的。即1959-1961年的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在这两个点的连线上。为简单起见,取这两个点的平均数为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
用班久蒂的数据计算:正常死亡率为:
{(22。33+20。11+18。12)/3+(12。45+11。61+11。12)/3}‰/215。96‰
正常出生率为:
{(43。04+39。89+43。25)/3+(40。29+38。98+39。83)/3}‰/2=40。88‰
用班久蒂提供的各年度死亡率减去正常死亡率,就是各年度的非正常死亡率。非正常死亡率乘以各年的平均人口(用班久蒂修正后的总人口数字,见下表),即各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1958年为300。1万人,1959年为386。8万人,1960年为1833。5万人,1961年为456。7万人。1958-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887。1万人。
同样办法,计算出各年少出生人口:1958年199。7万,1959年为803。4万,1960年为921。33万,1961年为1195。1万。四年共少出生人口总数为3119。5万人。
用班久蒂修订的数据计算,大饥荒期间中国人口减少总数为(2987。1+3119。5)万人,即6106。6万人。
表226  班久蒂对中国总人口和增长率的修正
年份 修正后的平均人口(百万) 修正后的总人口(百万) 修正后的自然增长率(‰)
1955 606。5 20。7
1956 619。1 19。8
1957 633。2 25。1
1958 638。85 646。7 17。1
1959 650。5 654。3 6。5
1960 652。5 650。7 -17。8
1961 647。75 644。8 -0。6
1962 653。3 27
1963 674。2 35。9
1964 696。1 27。8
1965 715。5 27。4
资料来源:彭尼。凯恩:《1959-1961中国大饥荒》,郑文鑫、毕建康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04页
用同样的办法,根据科尔修订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出正常死亡率为16。2‰,正常出生率为40。2‰。即:
正常死亡率:
{(22。4+20。8+19。0)/3+(13。。5+11。1+10。4)/3}‰/2=16。2‰
正常出生率:
{(41。3+40。2+41。1)/3+(40。7+39。7+38。3)/3}‰/2=40。2‰
用科尔修订后出出率和死亡率,计算出他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可求出科尔修订的总人口数(以1954年底总人口60266万为基数)。
表227   科尔修订的人口数
年份 修正后的自然增长率(‰) 修正后的总人口(万) 修正后的年平均人口(万)
1955 18。90 61405
1956 19。22 62585
1957  22。10 63868
1958 17。30 65075 64522
1959  5。00 65400 65238
1960 13。60 64510 64855
1961  1。80 64626 64568
1962 27。20 66384 65505
1963 34。30 68661
有了各年的平均人口,有了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就可以计算出这几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应出生而没有出生的人口。
1958年:64522×(20。4-16。2)=271万人;同样可以算出1959年为463万人;1960年为1468万人,1961年为278万人。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481万人。
少出生人口:1958年:64522×(40。2-37。7)=161。3万人,同样可以算出1959年为776。3万人,1960年为974。9万人,1961年为1155。8万人。四年少出生人口为3068。3万人。
用科尔修订的数据计算,大饥荒对中国人口总影响为非正常死亡和少出生相加,即5549。3万人。
用卡洛修订后出出率和死亡率,计算出他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可求出卡洛修订的总人口数(以1954年底总人口60266万为基数)。
表228  卡洛修订的人口数
年份 修正后的自然增长率(‰) 修正后的总人口(万) 修正后的年平均人口(万)
1955 19。06 61415
1956 21。43 62731
1957 28。21 64500
1958 20。04 65806 65153
1959 8。04 66335 66070
1960 15。11 653430 65838
1961 5。33 64994 65167
1962 21。51 66392 65693
1963 24。77 68037
依据表238中列出的卡洛提供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用1954年总人口为基数,用卡洛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出卡洛的年平均人口,计算的结果是,正常死亡率为15。96‰,正常出生率为39。87‰。1958-1962年五年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850。9万(1958年为130。3万,1959年214。0万,1960年1632。8万,1961年721。4万,1962年为152。4万)。四年少出生人口3197。85万(1958年为237。8万,1959年834。5万,1960年936。2万,1961年1184。1万,1962年为5。25万)。
用卡洛修订的数据计算,大饥荒对中国人口的总影响为上述两项加,即6048。8万人。
现将依据三位国外学者的的修订数据计算的结果列下表。
表229  根据三位外国学者的数据计算出的三年人口变动(万人)
年代 班久蒂 科尔 卡洛
非正常死亡人口数 1958 300。1 271。0 130。3
1959 396。8 463。2 214。0
1960 1833。5 1468。9 1632。8
1961 456。7 277。6。9 721。4
1962 152。4
总计 2987。1 2481 2850。9
少出生人口人口总减少 1958 199。7 161。3 237。8
1959 803。4 776。3 834。5
1960 921。3 974。9 936。2
1961 1195。1 1155。8 1184。1
1962 5。25
总计 3119。5 3068。3 3197。9
6106。6 5549。3 6048。8
四、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
蒋正华的研究
蒋正华研究的结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