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英道:“大官人、小官人们家里娘子能做的,你是官人娘子?你是官家的娘娘!你管恁多!宫外娘子们,凭她男人官至几品,便是王妃,也要愁生计。你是不须愁这些的,官家江山万万年,自有天下百姓供奉你。”
玉姐道:“娘不知道,如今官家也缺钱哩。我能帮他便帮他。”
秀英道:“你带头俭省还不够?”说完,又骂外头人,“见着宫里使人去做经纪买卖,也偷偷摸摸使人开铺,单收租子,他们如何能过得这般宽裕?原拿着干股,如今却也拿钱去做买卖。自家都不干净,还要说宫里‘争利’。”
玉姐听了,便问:“也有官人家做买卖的?”
秀英道:“都是悄悄儿的,使家人去做的。”玉姐一笑:“法不责众。”
秀英道:“拿你顶前头哩,你可要有主意。”玉姐道:“娘放心,李长福是我这里人,支使他的却是官家。”
秀英叹道:“你……处在这个地方儿,进不可进,退无可退。循规蹈矩尚且来不及,如何好自寻烦恼去?听娘的,这男人长进了,你便不能如先时那般待他了。先顾好自家,休出纰漏。”
玉姐想一想,问秀英道:“娘今番来,是爹的意思还是娘自家要来说的?”
秀英听了便伸手取过茶盏来,一饮而尽,抚胸道:“你爹聪明一世,今番也犯糊涂了!他倒还说你办得好哩!他们男人眼里,能帮着丈夫的,就是好。你切不可这般糊涂!没个男人喜欢女人好强的。休看我原先好强,那是……你爹是入赘来,看我如今,他说个是,我能硬说个不?你是嫁与官家的,可没我那时那般硬气。男人纵敬着贤妻了,也未必爱她刚强。我与你爹都老了,也没心思混闹了,官家可还年轻。你总要柔柔和和的,拢着他。”
玉姐猜着秀英的意思,无非是要她邀个好名声儿,日后好做个退步,纵九哥要充实后宫,她也占着礼法、占着口碑,无人能撼动。当下口气也软和了,道:“娘的心,我晓得,是要人都说我的好,再没处寻我的不是,纵日后有个万一,也好有人为我说话,是也不是?”
秀英道:“你既明白,怎地还要犟来?安安份份地罢。再不到二年,官家便出孝了,到时候儿,要充实后宫的,你……总要拿个章程。到时候休再这般脾气了。”
玉姐默然,道:“我总想信他一回,试上一试。谁个想将自己男人让与人 ?'…'我是不想的!不试一回,我是不会死心的!他亲生的父母兄弟皆不能认,满宫里他最亲的人都在我这里了,我得疼他。”
秀英道:“你就犟吧!”
玉姐低声道:“娘又来,哄人谁个不会来?我总不曾负过他,日后也不怕说。他若执意,我难道还能捆着他?”心里想的却是,到那时节,只好离心了。
秀英道:“我晓得你打小主便就大,有些事儿,与咱在江州时是不一样的。”玉姐道:“我省得。”秀英道:“总是你有道理,还是主意大,还是没听进哩。你是甚样人,休说我知道,外头也知道了哩。做事儿总带些儿你爹的邪气,又染那苏先生书呆子的硬气,叫人汗毛儿也要竖将起来,你自家还不觉哩!他两个是男儿能那般行事,你也行?”
玉姐听了一怔,将这话往心头一放,又问宫外新闻。
秀英道:“过了年,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儿要嫁与燕王家七哥哩,就是先前太皇太后想叫他入继先帝的那一个。”
玉姐道:“也差不多是时候儿了,娘也去喝杯喜酒。”秀英道:“这还用说?”
————————————————————————————————
却说这秀英劝了玉姐一回,自以是为玉姐好来,玉姐心里领她情,却并不想做那般“贤良妇人”。总想着信九哥一回,两个好生做夫妻。也不提秀英之劝,只管与九哥嘘寒问暖。
然心内也回忆自己行事,虽也不出礼法规矩,确有些儿咄咄逼人之意,不由反省。便频召僧道入宫讲经,也与石渠书院苏先生那里资助,又与慈幼局等处施医赠药,与冬衣。是为求民间口碑。
因时日尚短,朝内大臣并不好糊弄,一时并未见效。玉姐痛定思痛,一日哄湛哥教他说话时,忽而大悟:那些个名声颇虚,自己与皇太后、太皇太后并不亲近,孝道之下,求名于外,未免似伪。纵两宫有不妥之处,自己身为人媳,也不当记恨疏远。
做事软硬乃是脾性,是否孝顺却是心性了。她家从来便与旁人家不同,自家里亲人,便没一对儿是婆媳的,从未学会与婆母相处。打小儿便养成一副不认生人的脾气——除开血脉亲人,你不理我,我也不须理你。嫁与九哥后,申氏待她更与寻常婆媳这同,好似母亲一般爱护,也没叫磨过性子,亲近婆母是天性使然。是以对两宫从不低过头,却不知,做了媳妇,是必与婆母低头的。
由此及彼,玉姐方悟自己许多事情上头,做得生硬了。
这便亲近两宫,日日问安,皇太后颇有些儿受惊,脸儿虽不太好看,心下游疑,不知玉姐要打个甚的主意,并不敢为难。太皇太后自以心怀坦荡,却坦然受之,亲与玉姐说:“原侯家三姐年后要出门子,来拜见时若有失礼,你多担待。”
玉姐笑道:“原侯家小娘子都是极好的,能有甚失礼?且过了门儿,便是一家妯娌了,一家人何说两家话?”
太皇太后见她笑得真诚,也开心,又问玉姐起居,且说:“休太俭省了,偌大国家,不在你这一点半星儿,年轻时受了亏,到了老了怎生补也补不过来的。”玉姐受教。
这一年因着皇后尽心孝顺,婆媳融洽,正旦过得便分外和谐。内外命妇不由称奇,却也只敢私下议论,并不敢拿出来明说。
到得二月里,各地举子云集,只待开考时,原侯家三姐嫁与燕王家七哥。玉姐因有太皇太后预先说了,早早备下厚厚一份赐礼,送与陈三姐添妆。待陈三姐蒙召入宫拜见时,亦往慈寿殿里,亲与陈三姐一双花开并蒂的簪子。这簪子通体使羊脂玉雕出整支儿来,难得一对一模一样的,上造的样子。陈三姐从容拜领。
玉姐看她,生得沉静端庄,一派主母模样,又夸她数句。因先帝时有燕王家七哥过继传闻,玉姐不好多说,亦不好多留,多夸了陈三姐,便好似讽刺她一般,是以略坐一时,便推说去看湛哥,留陈家女眷“说体己话儿”。
她想的却也不差,这原侯夫人见自家女儿拜玉姐,心头便酸:要不是当初事,她两个如今好掉个个儿哩。
待玉姐一走,原侯夫人便不免将这意思带了出来:“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哪条儿比我三姐好了,偏走这大运。”
太皇太后道:“知道你还惹她?!她如今不动了,老虎打瞌睡,你非要撩醒她!都安生些罢!”
原侯夫人这才不说话了,心中依旧有些遗憾。淑妃见状,心道,亏得二姐不在,否则必要与她母亲一唱一和,再惹娘娘多生一回气。
皇太后亦在场,却不多说话儿,亦不打圆场,她恨不得慈寿殿与崇庆殿吵将起来,她才好看一场热闹。此时便端过茶盏儿,缓缓啜着,更不言声儿,只看原侯夫人一脸悔恨之意,再看陈三姐儿面泛红晕颇有些儿羞愧。
淑妃欲圆一圆场面,堪堪要开口,忽听得外面脚步匆匆,却是个小宦官跑将进来,淑妃识得,这是慈寿殿守门儿传话儿的,这般匆忙,想是有事。果不其然,小宦官进来趴地下磕个头儿,道:“娘娘,外头吴王府消息,吴王……方才薨了!”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据说写到政治就显得乏味,于是尽量背景化之~
还是回到女主线上来吧。
女主性格,是不太讨喜,有反面人物的时间,这样不吃亏的性格看起来相当之爽。但是正常生活中,哪里来的那么多黑白分明呢?她就不讨喜了。咳咳,生长环境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她爹她娘她老师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她属于那种踩着线的性格,给人以侵略感。哈,突然想起非清里的八福晋来了。捂脸。
当然,人是会改变的。
☆、124收敛
却说玉姐出了慈寿殿;即转往崇庆殿里去。皇太后迁出时,崇庆殿内凡她喜欢的,皆搬了走;徒留些个粗笨家什与不甚喜欢之物,也是歪七倒八放着。玉姐迁出之前,崇庆殿大修过;皆照着玉姐喜好来。
玉姐曾与九哥一道演些个枪棒拳脚,后因怀孕等事;渐放下了;如今生完孩子;又无他事,复又将此事拣起。是以崇庆殿里还有些个兵器;并玉姐与九哥穿的箭袖粉底靴儿。
玉姐回来时,章哥正看着兵器架子上一排子兵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