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仰着脸,桀骜不驯地瞪骑在马上的小夏等人。
随同小夏一起过去的一个轻侠挥动马鞭,缠住剑柄,轻巧一拉,把剑从少年手中拽出,舒臂探手,在半空中将剑柄抓住,左顾喝道:“三郎!刀。”他左侧的轻侠拔环首刀出鞘,劈向这剑,如削土泥,不带停滞地将之劈成了两半。“嘡啷”一声,被斩断的剑头掉落地上。
挥马鞭的轻侠把剩下的半截剑随手丢下,笑道:“这也算剑?”
那少年吃惊地张大了嘴,紧跟着,一脸艳羡地看“三郎”手里的那把环首刀。“三郎”把刀在手里舞了两下,潇洒地还入鞘中。
荀贞身边的诸人大多也看到了此幕。一人笑道:“荀君,三郎求着要沈家的百炼刀时,你就不该给他,瞧他得意的!在一群孺子面前也这般显摆,实在可笑。”众人皆笑。
一个十四五的少年能有什么钱?那少年的剑本来就是个粗制滥造的劣等货,对上百炼精钢打造的宝刀,断成十截也不奇怪。
荀贞笑了笑,继续回望。那几个少年被挥马鞭的轻侠和“三郎”的宝刀震住了,没再反抗,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剑。看到这里,他放下了心,不再观望,转回头,迎面阳光耀眼,已经出了门洞。小夏的声音远远传来,隐约听到他在问:“小儿们都叫什么名字?家住何里?一一报来!”
出城两三里,小夏几人追了上来,把缴获的剑奉给荀贞。
“你们拿着罢。”
荀贞提醒门下的这些轻侠:“侠者,挟也,以力助人是为侠,以力迫人非也侠。像那几个少年,招摇过市,横冲直撞,自以为勇敢,是侠客,实则无赖儿罢了。再又像第三氏,鱼肉乡里、横行不法,更不是侠,是恶。我知汝等皆好任侠,都是好男儿、大丈夫,切记,要做真正的侠,不能像那几个少年,更不能如第三氏那样欺负百姓,行不法之事。若被我知道汝等中有谁人敢行此类事,别院十三条院规里的第二条,即是为彼等所设!”
西乡别院十三条院规,又被轻侠们称作“荀君十三令”。第二条是:“折辱庶人,以力欺良善,笞百。行不法事,院中人共击之”。
诸人凛然应诺。
他们中有不少人,可以说大部分人在投到荀贞门下前都做过不法事,有的是为了报仇报怨,有的是为了钱,在投到荀贞门下后,有荀贞给他们撑腰,没谁敢在欺辱他们,更没人敢和他们结仇了,又衣食无忧,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实也不需要再去做不法事了。
荀贞敲打过诸人后,随口问小夏:“那几个少年叫什么?在哪儿住?等咱们回来后,你拿着我的名剌去他们里中,造访一下他们的里长,告诉他:如果他管不好他里下的住民,我不介意替他管。”
“是。……,那几个少年都是一个里的人,冲我拔剑的小儿叫徐福,另外几个孺子叫徐禄、徐传、鲁彦、鲁豹、淳於恭。”
“淳於公?是故中常侍淳於登家的人么?”淳於氏也是阳翟的一个大族,族中在朝中有权名者,一个是淳於登,前年被时任司隶校尉的阳球杀了;一个是淳於琼,现在的官职也不低。
“小人问了,他说不是。”
“我见那个叫徐福的小儿竟敢在你马前拔剑,年纪虽小,胆子不小。”
一个轻侠说俏皮话:“可惜虽有胆,臂太短,不能将剑尽拔出。小夏,你说他叫徐福?‘福’字不适合他,不如给他改名为‘叕’。”叕者,短也。跟着荀贞去了一趟阳城,轻侠们学会了这个叕字。有人大笑:“叕儿。”有人干脆直接说:“短儿。”
荀贞也不由一笑,蓦然收住笑容:“徐福?”想起了一人,心道,“难道是他?他是阳翟人?”急回眼望,城墙渐远。
他点了两个轻侠的名字,令道:“你俩现在就去找那个叫徐福的小儿,把他带来见我。”
这两个轻侠茫然不知其意,应了声,转马要走。
荀贞又把他二人叫住,沉吟了下,想道:“那少年才十二三岁,即便真是那人,也还没长成。一个人的成才与天分有关,也与他的经历、接触的环境有关,江南为橘,江北为枳。文聘的成长轨迹已被我改变,日后成就已是难说。对这个人,不能再贸然地干预他的成长了。反正他就在阳翟,也逃不出我的视线,不如?”做出了决定,对这两个轻侠说道,“找着他后,不用带来见我了。你两人就跟着他,也别让他发现,看看他每日都做些什么。”
这两个轻侠面面相觑,这叫什么命令?一人问道:“每天看着他?”
“对。”
“不需要做别的?”
“什么也别做。”
“要是他再如今日?”
“只要不过分,也别管。”
荀贞心道:“我记得那人后来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杀人犯了法。犯法改名后,方才折节读书。事非经过不知悔,这一件杀人事应是他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对这两个轻侠说道,“就算他杀人放火,你们也别管,只要提前报与我知即可。”
“是。”
荀贞命小任取出些钱,给这两个轻侠,交代说道:“你们想办法在那小儿的里外附近住下。记住,要把他看好了,不能把他看丢了。你两人若能办好此事,大功一件。”
“诺。”
虽不知荀贞用意,但荀贞御下素来奖罚分明,西乡别院的十三条院规里,不止有罚,也有奖,大功的奖励是很丰厚的。这两个轻侠闻得他说:若能办好此事,就是大功一件,不觉大喜,接令即去。
余下诸人里不少眼红的,这事儿也太好办了,一个孺子谁看不住?居然值一件大功。有的就想:“唉唉,荀君怎不叫我去呢?”
……
城外官道上人不多,诸人放开马速,驰行飞奔。日头渐烈,挥汗如雨。
荀贞看了一路的麦田。从阳翟到颍阴,几十里地,没有不干旱的。田地干裂,旱情严重。农人从井中、河里取的那点水,远远不够缓解灾情。忧心忡忡里,到了颍阴县外。
诸人欲将他送到家中。
他拒绝了,说道:“数十骑入城,动静太大,恐会惊扰县人。你们回西乡去罢。”吩咐许仲,“到西乡后,你把伯禽、阿邓、阿褒、季夏和文谦给我请过来。我有话对他们说。还有,把阿偃、小任也叫回来吧。”“季夏”,是江鹄的字。
许仲应诺,在城外与荀贞作别,带诸人回去西乡。荀贞只带了小夏,轻骑进城归家。
……
到了高阳里,先去拜见荀绲,把荀彧的信奉上。
荀绲详细地询问了他行县的经过,最后说道:“汝尚年轻,虽为督邮,赖我荀氏名耳。不可骄恣,要敏於事讷於言,爱惜羽毛。”
当天晚上,留他在家用饭。他的诸子荀衍、荀谌等列坐相陪。
饭后,谈起婚事。
荀绲说道:“八月十三是良日,既非伏日,也非反支、血忌日,得卦大吉,婚期便定在这天,如何?”
荀贞没有异议:“悉从家长安排。”
又说起彩礼,当世婚嫁,“奢靡”风气盛行,不但富家奢靡,穷家也攀比,没钱的哪怕借贷也要把婚事办得体面。“一食之所费”,“破终身之本业”。荀氏儒学传家,陈氏也是奉行简约,聘礼倒不必刻意求多。荀绲说:“除玄、纁、羊、雁、酒、米诸般礼物外,我与荀衢商量过了,拟再聘以钱五万,如何?”依照朝廷规制,官吏聘礼有玄、纁等三十种,荀贞现为北部督邮,也是官吏了,须得按此下聘。
荀贞还是那句话:“悉从家长安排。”又想说聘礼由他出,悄悄地看了眼荀绲,从他老迈的脸上看到了操心晚辈婚事的专注和一族之长的威严,自知就算将这句话说出来,怕也不会得到他的允许,也就不说了。
把婚期、聘礼诸项事定下,夜已深。
荀绲说道:“你回家去罢。在郡里好好做。你与文若并立郡朝内外,权倾一郡,万事务必小心,不可落人把柄,损我荀氏清名。”在他们这些经历过沧桑,深谙世情的老一辈眼里,宗族的名望比一切都重要。名望在,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名望若坠,万事皆休。
荀贞恭谨应诺,倒退出堂,由荀衍、荀谌等人送着,出了荀绲家。
……
他又去荀衢家,陪荀衢对弈。
下到半局,荀衢索然无味,拂袖推乱棋盘,说道:“公达一日千里,汝今反不如昔。”这是在说他的棋技越来越不行。
荀贞惭愧赔罪,说道:“自离家入仕,几无闲暇弈。”
荀衢说道:“你本就愚钝,才智不及公达,亦不如吾子,又常不练手,今之弈技不如三岁小子!以后不要下棋了,免丢我家之名,徒惹人笑。”
荀贞跪拜应道:“是,是。”
“我闻你今名震郡北,半郡百姓为你作歌。想必你很得意吧?”
荀衢从没和荀贞谈过公事,今夜忽然提起他的郡北之行。荀贞听他语气不对,伏地不敢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