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3氯壕娴匚实溃骸鞍⑽桃嘀巳耍俊
“老荀家的二龙给我写过一封信,在信里对他的这个族孙好生称赞啊。”汉人重乡土,更重宗族。荀绲虽只是荀贞的族祖父,两边的关系也不亲近,很少见面,但自从荀贞接连做出了几件“奇事”,令他“奇之”后,他却也就和荀攸一样,立刻开始不遗余力地为他扬名。和荀攸年轻,人脉不广,故只能在县中鼓吹相比,荀绲的推荐力度显然就大得多了。他年长德高,交往的可都是州郡名士。
陈寔顿了顿,接着说道:“荀氏族中本多俊彦。我虽得二龙之信,知道了此子之名,但是未曾见过其人,对他并不了解。阿群,你且说说,他怎么让你‘奇’之了?比起荀家诸子如仲豫、休若、友若、文若、公达者如何?较之诸姓子弟,又如何?”
“学问不及仲豫,清雅不如休若,雄辩不如友若,仁智不如文若,机敏不及公达。诸姓子弟至西乡,贞之曾出堂外,与诸人立院中,相与交谈,当其时也,亦无言谈出众之处。”
“如此言来,也只是一个常人,何来‘奇之’?”
“仲豫、休若兄弟、公达及诸姓子弟固天下俊才,而贞之虽若常人,似无出众处,可是看他自出任繁阳亭长以来的所作所为,却奋厉威猛、果勇胆雄,复又能克己施恩、不举人过,敬老爱贤、善与人交,威德之下,民敬爱之,豪强折腰,壮士俯首。他的这些长处,仲豫叔侄和诸姓子弟亦不能及。且,贞之年已二十,任亭长前二十年名声不闻,可见他的才干是藏於内的啊!是乃:诸姓子弟之才显於外,贞之之才秀於内。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说的不正是贞之这样的人么?颍阴县令朱敞尝言:‘贞之乳虎,负重能行千里’,群深以为然。”
陈群年少,尚未冠,在和诸家子弟相随太守行春时很少说话,於西乡也是如此,从头到尾就没和荀贞说几句话,但是少说话不代表他不会观察。因其祖父之故,他自幼多见名士,颇有识人之明。当下,把听来、看到的那些荀贞的故事一一给陈寔道来。
诛灭第三氏,说明了荀贞的奋厉威猛。任繁阳亭长时夜半闻鼓、越境击贼,说明了荀贞的果勇胆雄。恩泽乡里,春秋断狱,说明了荀贞的克己施恩。不肯批评前任谢武,说明了荀贞的不举人过。上任有秩蔷夫的当天,就登乡父老宣博之门,执弟子礼敬事之,说明了荀贞的敬老爱贤。能得许仲、乐进、刘邓这样的勇士投效,说明了荀贞的威德服人。
陈寔听罢,若有所思。华歆、邴原、管宁叹道:“我们也看出了贞之的不凡,知道他非比常人,但是却没有阿群看得这样透彻!”
陈寔颔首,说道:“若真如阿群所言,荀贞之可称君子人杰。”
陈群离席,伏地跪拜,说道:“群有一请,斗胆言之,请祖、父恕罪。”
“什么?”
“我闻贞之尚未婚娶,而群之从姐年正及笄。群以为,以贞之才,足为群从姐良配。从姐的婚嫁本非群该言之,斗胆言之,请祖、父恕罪。”陈群再拜请罪。
——
1,范滂。
苏轼年少时,其母程氏教他《后汉书?范滂传》。苏轼问他母亲:“我如果是范滂,母亲肯让我去赴死么?”他的母亲回答说道:“你若能为范滂,我就不能如范滂的母亲么?”千秋万载之下,两汉士子的风骨还在磨砺着后世之人。“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2,陈寔的经历和陈氏多出长寿。
陈寔的经历引自《后汉书?陈寔传》,他整体的经历就是如此,不过史书中只有寥寥数语,对县吏杨某为何在他从太学后归来后只因一个“怀疑”就逮捕他,以及为何他在任郡督邮后又任西门亭长等等都没有说明原因,书中所言,多为揣测。
“陈寔的祖、父皆高龄”之言也是史无记载,小说家言而已。不过,陈家的确多长寿,陈寔享年八十四,他的儿子陈纪享年七十一。陈群卒在237年,有说他是生在165年,如此则享年七十二岁。人生七十古来稀,祖孙三代都是高寿。
3,阿翁。
对祖父的称呼有很多,祖父、太公、太父、大父、王父、公、阿翁等等。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个和祖、父、孙三代间的趣事。张凭的祖父张镇有一次对张凭的父亲说:“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张镇说:“汝有佳儿”。张凭当时才几岁,听了后很不高兴,敛手说道:“阿翁讵宜以子戏父?”——“爷爷,你怎么能拿我来调戏我的父亲”?张镇的这个玩笑合适与否姑且不言,但从张凭的表现倒是可以看出张镇的话也许说得不错。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76 演武荐贤(上)
补上五月十五号的。
——
嫁人是件大事,尤其是对像陈氏、荀氏这样的士族来说。一个弄不好,若所嫁非人,贻人话柄、被人嘲笑都是小事儿,往严重里说,说不定还会使整个家族的清名受污。名望乃一个家族的立世之基,若族名受污,那整个家族也就完了。陈群年纪小,嫁姐之事本也非他所宜言。所以,他虽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最终陈寔、陈纪是否会同意,却还是未知之数。
当夜堂上,陈寔不置可否,只在陈群、华歆等人退下后,对陈纪说道:“元方,你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多留意一下荀贞,打听打听他的为人处事。”陈纪应诺。
……
陈群与荀贞只一面之见,便因“奇”其为人行事而起意嫁姐,欲结为姻亲。此事听来似乎莽撞,其实并不奇怪。
桓帝年间,名臣李固因得罪梁冀,死在狱中,祸及诸子,二子受害,唯幼子李燮被门生带走藏匿,亡命徐州,变姓名为酒家佣。李燮时年十三,受学读书,酒店主“异”之,“意非恒人”,遂以女妻之。一个低微的帮佣却能被店主看中,为何?还不就是因为他受学读书这件事得到了店主的“异”之么?况荀贞虽为旁支,亦荀氏出身,官职虽低,如今也是有秩百石。细察其为人行事,确也有异乎常人之处。有出身、有异乎常人之处,能得陈群高看亦不足奇。
陈群的心思、陈寔的想法都是陈家的事儿,在他们未做出最终的决定之前,荀贞自不会知晓。在送走了太守,和高素、冯巩诸人大醉了一场后,他重又投入了日常的工作之中。
县里边早就派人来给他通过气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今春郡内有两件大事,一件是行春,一件是“假种食”。如今本乡的行春已毕,剩下的就是假种食了。准备借给乡民的粮食在阴修走后的第三天送来了乡中。
近代以来,帝国境内天灾人祸不断,只从今天子即位至今,十三四年里就已发生了十数次的地震、疫疾、洪灾、蝗灾,羌人又年年犯边,并且州郡各地百姓起事不断,大厦将倾,内外交困,风雨飘摇,朝廷早已是捉襟见肘,府库空虚。当年桓帝朝时,陈蕃就曾说过:“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何谓三空?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况乎今日?大前年,天子下诏,明码标价、西园卖/官,固有其贪婪敛财之因,却也不能排除有府库空虚之故。
颍川郡地处内陆,较之边疆、沿海和民乱不已的南方诸郡还算是好一点,去年也还不错,碰上了个好年景,称得上风调雨顺,饶是如此,郡中府库里的余粮也是不多。而且,郡守虽有财权,但除了规定拨给郡府使用的之外,其余的一般不得擅自使用,赈民恤贫是需要上报的,在得到了朝廷的允许之后才能做。阴修请示过朝廷了,朝中也很支持他的善政,可府库里就那么多粮食,总不能全部拿出来,若再遇上灾年怎么办?只能拿出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再分给十七个县,再由各县分给治下各乡。一个郡,几十个乡,一个乡能分到多少?寥寥无几。
押粮之人是县廷仓曹的一个佐史,总共带来了十车粮。荀贞亲自接待了他,办交接手续的是时尚。办完后,这个佐史笑道:“其它几个乡都是八车粮,唯有君乡是十车粮。下吏的上官,本曹的曹椽说了,本县诸乡中,君乡的民口最多,八车粮肯定不够,故送了十车来。”
县廷诸曹中,仓曹是主收民租的。在分粮这种大事上,仓曹是没有权力的,只有县令才能说了算。这个佐史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为了讨好荀贞罢了。荀贞从袖中摸出点钱,递给他,笑道:“辛苦足下了。”这个佐史执意不收,等时尚指挥人把粮卸下,笑吟吟的作揖道别。
荀贞把他送走,对时尚说道:“明德,你是乡佐,假种食这事儿该由你来办。咱们乡有民两千余户,人口上万,粮只有十车,该给谁,不该给谁,你心里要有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