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定性,但“尊长忠师”的观念却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了。
荀贞大笑道:“何至於此!……,你坐下,坐下。”
文聘按着剑柄,忿忿落座。
荀攸与荀贞相交日久,不但荀贞了解他,他也了解荀贞,知道荀贞绝不是个怕事的人,更不可能会害怕乡中的一个恶霸,更加不可能因为害怕一个乡中恶霸而竟连他们家的宾客也不敢得罪,知其中定有玄虚。
他想道:“贞之不是个没胆气的人,平时他虽不好与人争强,但绝非儒弱、只知退让。也许换了别时,他会将这口气忍了,可如今他方为本乡有秩,正需树立威信,以方便治事,若将此事就此轻轻放过,日后必政令不行,他肯定不会就这样算了,必然留有后手。……,只是:‘机事不密则害成’。他方才说话前先瞟了一眼温酒的这两个小吏,也许他是担忧这两个小吏会给第三家传话?所以故作害怕胆怯,以此蒙人哄骗?”
他轻扣案几,用眼神询问荀贞。荀贞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荀攸恶作剧的心理上来,心道:“我便配合你一二。”装出忧惧的模样,说道,“贞之,你今才来乡中,不立威信不行,可你就这样被第三氏落了面子,日后却还怎么治乡?”
荀贞叹气,说道:“是也,若无威信不能治乡,然这第三氏穷凶恶极,实非寻常豪强能比!”他压低声音,说道,“你们知道么?乡中传言,十五年前,时任乡有秩的某某,因为想要寻他们家的事儿,你们猜怎么着了?”
“怎么着了?”
“被他们给杀了!”
“啊!”荀攸吃了一惊,说道,“竟敢杀官?”
“可不是么!”荀贞一副害怕恐惧、心有余悸的样子,拍打膝盖,无可奈何地说道,“他们家连官都敢杀,我又能奈他们如何呢?也只有暂避其锋了!”
“可你也不能一味退让。”
“对呀,所以我刚才不是拒绝了他家的宴请么?也给乡人看看,我是有几分骨气的。”
荀攸颔首,说道:“原来你拒绝他家宴请的用意是在这里啊!……,唔,是有几分道理。”拿筷箸夹了一片切好的萝卜,放到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偷觑那两个佐史的脸色,见他两人虽然掩饰得好,脸上恭恭敬敬的,但眼中却有不屑的意思透出。
荀贞也注意到了。他想道:“第三氏恶名昭著,与他们有来往的乡人并不多。据目前许仲他们的查探,这两个小吏与他家也无关系。也许他俩不会主动地去第三氏家告密,但是他们肯定会私下里说我懦弱。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乡有秩懦弱不堪’这样在乡中具有轰动性的话题?用不了三五天,第三氏就必能得悉我今天说的这些话。嘿嘿,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也算兵法中所云的‘以弱示之’了吧?”
文聘睁大了眼睛,看看荀贞,又看看荀攸。这二荀的表现太让他诧异了。他虽然年少,也隐隐感到了异常。荀贞和荀攸相对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荀贞猜第三氏的族长请他喝酒是不是服软的表现,猜对了一半。
第三氏何等人家?跋扈了一百多年,经过的乡有秩前后几十任,也不是没见过严苛的,又怎会轻易服软?只不过,第三明乃老谋深算之辈,与第三兰的逞强斗狠不同,不愿无缘无故地与荀贞结仇,故此先前才会令第三明送钱、道歉。
第三明“道过谦”回家后,他因忙别的事儿,也没再问,直到前几天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这几天出入里中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了。
他可不是第三兰那样的傻货,敏感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有陌生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时机不对。
一则,现在已经是年底了,不逢年、不过节,哪儿来的这么多人走亲戚?这在以前可是从没有过的。二来,又刚好是发生在第三兰得罪荀贞后。两个奇怪之处放在一块儿,就是诡异了。
他敏锐地直觉到此事必与荀贞有关,就把胡/平召来,询问当日第三兰道歉的情况。胡/平不敢隐瞒,把实情道来。第三明听后,气不打一处来,这哪里是去道歉,分明是嫌仇结得不够深!当时就把第三兰叫过来,狠狠地骂了一顿。
骂完了,他寻思:这可不行,仇结深了,说不定荀贞就会寻他家的事体,虽不怕,但马上就要正旦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决定以他父亲的名义请荀贞来家中喝酒,化解一下第三明道歉时的无礼。因此,才有了胡/平送请柬之举。
胡/平无功而返,将经过讲说一遍,最后说道:“小人走后,荀君又派人追上俺,赏了俺十几个钱。”
“没收请柬,却赏钱给你?”
第三明愕然,有点摸不着头脑,猜不透荀贞这是在唱哪出戏,打发了胡/平出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决定去禀报他的父亲。
他父亲年轻时也是一方恶霸,十五年前杀乡有秩一事就有他父亲的参与,只是如今年老,已经六十多岁,平时不怎么管事了,听他说了,也觉得奇怪。
两人猜了半天,因对荀贞了解不多,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末了,他父亲说道:“你放出眼线耳目,给官寺里的佐史、小吏们几个钱,打探一下这姓荀的到底是何意思,想要作甚。”
第三明恭敬应诺。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42 三见迟婢
第一更。

——

第三氏打算收买官寺里的小吏,以此来打探荀贞的动静。对此,荀贞自不知晓。竹林虽好,到了申时前后,也就是下午两三点,正午的暖意下去,穿林的风越来越冷,几个人坐不下去了,加上荀攸、文聘两个还要赶回县中,诸人便起身,准备离开。

荀贞吩咐那两个佐史,叫去招呼邻近的乡民过来,把案、榻、帐幕、屏风,以及没有吃饮完的果蔬、酒水都给主人家送回去,并拿了一些钱让交给他们,算是表示感谢。这些琐事没有必要留下等,交代完后,荀贞自与荀攸、文聘、董习诸人出了竹林。

他们的车、马都在林外,有专人看管。当下,骑马的上马,乘车的上车。一行六七人往寺中行去。这片竹林坐落在田野中,面向乡路,背靠丘陵。乡路不宽,只能容一车独行。路也崎岖不平,骑马还好,坐在车上颠簸震动。荀攸索性遵行古礼,也不坐了,扶轼而立,随行在荀贞的马后。——他是荀贞的子侄辈,是以虽与荀贞交情极好,但在礼节上还是不能逾越。

文聘亲带了一个随从在前开道,董习与另外几个随从扈从在后。马蹄的的、车轮辚辚。乡路的两畔种有树木,众人行在连绵的树冠下,远近田野葱葱,渐离竹林远去。

荀攸深深地呼吸了口寒凉的空气,迎着冷风,嘴里呵着白气,笑道:“贞之,这乡下虽然简陋,一有竹林清幽,二则田野怡人,却是反比县里要强得多了。”

荀贞骑在马上,回首说道:“你若喜欢,便多住几天?”

“我倒是想,只是快到正旦了,族里依例要祭祀祖先,有很多事情要忙,又不像你,在外边为吏,家里也没什么人,可以清闲。”荀攸说到这里,提醒荀贞,“再过几天就是正旦,你可要早点回去,不要耽误了祭祀、家宴。”

正旦是新年之始。前汉武帝前,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每年的十月初一是正旦,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改以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岁首。

每到正旦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进行隆重的庆贺。朝廷要举行大型的朝会,公、卿、将、大夫、百官、蛮夷使节、各郡国的上计吏都要朝贺。二千石以上上殿进觐,其余则上陛(台阶)进觐,分别向皇帝进献礼物。从光武皇帝开始,朝贺后还要进行祭陵。

皇帝祭祀祖先,民间的百姓在这一天也要祭祀祖先,祭祀完后,再举行丰盛的家宴。案几便设立在祖先的神位前,全家不论尊卑大小,依次而坐,按照“年少者为先”的顺序,依次向家长敬酒祝寿。这个正旦祭祖的仪式和家宴,有些是各家分别单做,有些是全族聚在一起。荀氏是书香门第、簪缨世家,且聚族而居,大多都住在高阳里,因此是聚族同祭、同庆的。

——诸荀百余口,各支各脉几十家,虽同居一里,平时各忙各的,关系疏远一点的一年也见不了几次,这每年一次的祭祖、族宴也是族中少年、晚辈们彼此相识、联络感情的一个机会。

荀贞应道:“不会晚的。正旦那天,等我拜见完县君后,就立刻赶回家里。”他扭着头说话,看见后头赶上来了一辆辎车,车后随着两个步行的小奴。

荀攸乘坐的是轺车,只有一个车盖,四面都是敞开的。后头赶来的这辆辎车四面皆有帷幕,拉车的是两匹马,马嚼子的两端悬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