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荷往日虽然不信鬼神,但她穿越还魂本身就是最大的鬼神之事了,且她向来尊重别人的世界观,信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此对乡民对待自然神佛的信仰,也持尊重宽容态度,加上也有点好奇,于是便答应了唐李氏。
此时唐李氏眉目俨然,双手合拜,躬身对着虚空中的神佛及消逝的先人喃喃细语。又是一番严格的拜祭程序走完后,又放了一串炮竹。
这一番热闹下来,早有路过的村民询问:“唐婶,你们家有啥喜事呀?”看她身边的唐荷,又好奇道:“莫非是小荷说下人家了?”
“是咱小山要随桂先生读书认字。”唐李氏自豪道,“咱拜一拜神仙祖宗,开一开小山的慧根。”
“哟,你们家小山都十二岁了,过两年你不就盼来个状元公了?”话里不乏羡慕也不乏讽刺。
“没那么大想头,只是想他跟着先生认字,也多识些道理。”唐李氏原先有几分莫名的心虚,转念想到供儿子读书从来是骄傲的事,当下声音又响亮起来,“儿子想上进,我们老唐家又供得起学,就给他学着玩呗!”
什么叫学着玩啊。唐荷失笑,看着她娘在一众大婶中扬眉吐气地谈笑。
日头爬上竹梢,唐荷跟她娘还要到家祠里去拜祭。不自觉的,唐李氏的表情就严肃起来,她叮嘱唐荷:“待会不管你奶或者你伯娘说啥,你别顶嘴。”
“……哎。”
两人从小路绕进唐氏家祠的前院,跟住在周围的族人一一打招呼,进了祠堂,唐李氏又把一系列程序虔诚完成,眼看着一切顺利,母女俩刚要松口气,这时却有一个中年妇人抱了个一两岁的男娃娃进来。
“是七嫂呀——”妇人拖长了音说话,“我和娘在旁边天井乘着凉呢,听到好一阵热闹的炮竹声,娘还说不知道谁家有喜事让我来探看呢。”又低头假意教训怀里的小男娃,“小龙,你都不会叫人的?叫七奶奶。”
小孩子认生,干脆把脸埋进她的怀里。
唐荷明白她明里说孙子,暗里是讽刺自己,面上淡淡微笑道:“六伯娘好。”
“小荷越发大了。”唐荷的六伯娘,唐张氏对着唐李氏笑道,“七嫂这是定下了小荷的喜事,来告诉祖宗来了?那可得跟她奶奶说说,她奶奶前儿还提起呢。”又提高了嗓门喊,“娘……”
唐张氏自说自话完全不给插话的机会,唐李氏无奈,同她把事情解释了一遍。
“你小山叔叔真有造化,以后就是个读书人了,”唐张氏笑吟吟对怀中的孙子道,“多读些圣贤书才好,才能知道养老携幼——小山叔叔懂得羞耻,给自家奶奶一碗饭吃,许你也能沾沾阿太的光。”
一两岁的幼儿哪里懂这些话?这是明着骂他们不养老呢。唐李氏只觉二十多年的旧事涌上心头,一口热血就要喷出来。
“娘,”唐荷拉住她的手,“奶奶在隔壁天井,我们去打声招呼吧。”
说罢,也不管唐张氏的脸色,自顾把自己娘拉走,转过月亮门,果然见她奶奶唐秦氏在天井里的阴凉处坐着。
“奶奶,小山要跟村里的桂先生学认字,我和娘来拜一拜先祖。”唐荷平平直述道。
唐秦氏眼抬也不抬,好半晌,才冷淡地发出一声类似于“哼”的回答声。
自从唐荷穿越后,每次给唐秦氏送些米粮果蔬时都得到这样的反应。当下也不以为意,拉了她娘的手,两人回到祠堂收拾东西离开。
一路上唐李氏都在沉默。唐老爹夫妇和唐秦氏的旧事,唐荷从原主的记忆中也能了解一二。其实天底下有些人彼此之间就是没有缘分,无论如何就是相看生厌。唐秦氏对小儿子不待见,恨乌及屋,他们一家都不入她的眼,他们又何必上赶着去被糟蹋呢?
许是已经习惯了,唐李氏在路上已经收拾好心情,到家后在堂厅又是一番拜祭。在唐小山出门之前,唐李氏给他弄了吃食,又坚持让他多吃葱蒜,“吃葱聪明,吃蒜会算数。”见唐小山咕哝着打起鸡肠子的注意,忙打偏他的筷子,“不能吃肠子,也不能吃爪子,以后写字丑。”
家有读书郎,父母挂肚肠。好一番折腾后,唐小山终于开始他的读书第一日。在之后,又安稳地度过了许多日。
夏季夜短,乡间的黑夜总有热闹的蛙鸣虫叫,唐小山自从跟桂先生认字,就改了一些性子,晚上也不再磨着他爹或者大哥去捉鳝鱼青蛙,夜里熟睡,清晨天光刚亮他就早早起来,到院子里摇头晃脑的背诵前一日先生教的书。虽然不求甚解,难得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都记得牢。家里人看他上进,特意托村里的木匠给打了一个大方桌,摆在他屋里的窗户前。唐小山做完活得了空,就有模有样地端坐在桌前,把前一日学的大字又描上几遍。
这些天给唐小山打桌子,买文房四宝和大字本儿,很是花了一些钱,唐李氏虽然有些肉疼,且“家有读书人”的自豪充斥心间,让她跟邻居说话都多了两分喜气和底气。
唐宋氏虽然一开始有些红眼,但想到以后自己儿子也可以读书,就满心的欢喜了。遇到唐小山在院里背书,就把桃桃也抱出去旁听,有时看他写字,也让他指点地教桃桃念,又叫桃桃夸他“小叔叔好能干哟!”
一家老小都对他投注非比寻常的关注,唐小山觉得自己胸怀间充满说不清道不明的热气,于是往桂先生家跑得更勤,就是桂先生没空教他,也能定下心来旁听先生给学生授课,等到先生指点他,分外认真恭敬不说,有时还能问出举一反三的问题来。并且因为自觉读书占去颇多时间,回到家里还能抢着干活。
小儿如此乖巧懂事,唐李氏做梦都要笑醒。“都亏谢神婆的法事做得好。”唐李氏说道,“小荷明天陪我去还愿。”
在唐荷的想象中,神婆就是三姑六婆一类的人物,神神叨叨,诈骗乡间无知妇人的财物。随唐李氏到了谢神婆家,发现她居然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因她家里香火长明,客气中就满是积年熏香的味道。一众前来问事的妇人,面上都是虔诚的样子。
唐李氏奉上供物,说明来意。唐荷立在一旁,看老人做了一番让人眼花缭乱的当作。“你闺女不信呢,”可能是她脸上带出无聊的情绪,老人看看她,又笑着对唐李氏说道,“你以前带她来,她也只对果子感兴趣。”
唐荷不好意思,欠身道歉,“婆婆,我不是不信,只是我愚钝懒惰一些,不想知晓前因,也不想作弄后果。”
谢神婆倒有些吃惊,拿过她的手看了一会掌心,笑着对唐李氏道:“她倒是个有福气的。”
“总是这样我才能放心,”唐李氏闻言笑道,“前头她摔下山沟,我不是求您给做了两回法事?果然有用处,这孩子比以前要爽利许多。”
唐荷对这种说法很无奈,只微笑继续听着,其实心神早神游在外。她重活一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有了改变,态度上说是温和随性,不如说是淡漠,虽然也有努力好好生活,但底子里其实有些消极。独处的时候,总是不自禁地哼唱罗大佑的《滚滚红尘》: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来易来,去难去,诚然。
作者有话要说:宝宝很粘人,稍稍离手就哭叫,一晚上都哄着他。他爸爸还重感冒,一大一小把我折腾得手忙脚乱,半夜消停后,我撑着脑袋里的浆糊上来更新……
第16章好多留言^^ 开心哟^^ 大家一定要继续发扬!!
18
18、18 。。。
夏季虽然炎热,好在乡间竹木茂盛,溪水清凉,倒不算十分难熬。
唐荷拎了个小木桶,到小溪里淘沙螺。唐小山想跟着一起去,唐荷问他:“你今天不念书了?”
“我做完先生吩咐的功课了。”唐小山开蒙太晚,读书有几分吃力,难得也算用功,每日都按唐荷教的,用笔沾了水在青石板上练字,虽然不过是些简单的“人”、“大”等字,但至少握笔也有点像模像样了。只是他半大少年,几日不得闲玩,心里已经有些发闷了。
唐荷明白他的想法,而且她也不赞成好好的活泼少年自此变成书呆子,于是同意他跟上,又交待他多拿一个筛子。两人到村里小溪,找合适的地点下水。
沙螺是乡间常见的水产品。乡间妇孺得闲了,又想着给家里添一道荤菜,就会带上筛子,在小溪里站上半天,把溪底的泥沙掏捧到筛子里,用力筛几下,泥沙下掉,唯剩下小巧可爱的沙螺。若是挑选的地点合适,江里冲来的沙螺久没有人淘,沉淀积累,就是用手,也能一抓就抓起一把。
今日唐荷姐弟俩挑的地点就很好,才一个时辰的功夫,已经淘了半桶沙螺。
在他们不远处的下游,有几个孩子正在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