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势骑虎难下。无论有多少为难,周老爷子自觉此时绝不能再说不捐银的话。于是他只能顺势说了几句“早年蒙受众位乡亲帮衬,老周家近年略有出息,自然要回报乡里”之类的话。
他看一旁村长及村民的架势,显然是不看到捐银不罢休,只好交代一旁僵笑呆站着的徐氏及杨氏,“你们随我去把银子抬出来。”
早在村民涌进院子,徐氏等人便呆住了。家里壮男丁都出外干活,周北生也出门拜访早年学堂的先生,家里三个女人何曾预见过这样的情形,更谈不上应付。徐氏因为早上与公爹谈过话,知道他有意退捐,但村民架势一出,她也明白估计反悔是不可能了,因此面上还维持镇定笑意。
杨氏却完全僵住了。此前她在收货秤货,忙得只好把小女儿给婆婆管,村人一来,她以为能留住的银子立马长着翅膀飞了,她心里又急又恨,只是虽然万般不情愿,她也晓得这不是闹腾的场合。
老爷子发话后自顾走回堂厅,徐氏看一眼乌压压的村民,把怀中的孙女递给一旁的四儿媳妇吕氏,又催促大儿媳妇,“走吧。”
杨氏只得面目表情地尾随。
吕氏笨拙地抱着小侄女,小娃娃在她怀里一挣一挣的,不时伸手抓她的脸和头发,她没有这种经验,于是手足无措,不过也正因为此,让她不用正面独自面对村民的尴尬和急促。
“四嫂真有福气,”跟着人群涌进来的一位大婶笑着对吕氏说道,“婆家殷实不说,日后北生中了状元,你也跟着做官夫人,到时你们的娃娃,就是少爷小姐了咧。”
周围附和声不断。
吕氏抬脸对众人强自笑了笑,又低下头假装专心应付小娃娃。
索性没多久,老爷子出来了,他身后徐氏和杨氏各抬抱着一个木箱子。
“今日当着父老乡亲的面,老汉这就把钱点清捐了。”周老爷子说道,又示意徐氏两人打开木箱子。
小箱子一开,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十两一个的银子闪闪地亮在众人眼前。一个小箱子十个,两个箱子二十个,整二百两。
如果周老爹在,他就会看出来这正是前几日老爷子让他用碎银去换来的整银。
乡人大多地里刨食,一辈子能挣下的不过几十两银子,十两一个的整银,有些更是见也未见过,因此箱子一揭,村民齐齐惊叹。
杨氏只觉得每一声赞叹都像刀子在割着她的心。
直至村长着人把银子抬头,村民逐渐散光,她的脸色仍然没有回转。她也不理院子里没有走尽的送货人,货也不收不秤了,孩子丢给婆婆,迈步就向院外走去。
“大嫂你去哪?这货没秤完呢!”徐氏抱着二妮儿急喊,“妮儿也哇哇叫着要吃了,你不喂娃跑哪去?”
“我不干了!”杨氏脚步不停、头也不回地答道,“我起七伯娘家做蜡烛,给我娃娃挣口粮钱去!”
院子里还在赞周家仁义的乡民顿时面面相觑。徐氏阻止不及,就喊一旁的吕氏赶紧把杨氏拦回来。
吕氏小跑出院外,才在杨氏面前停住,便听她哼一声:“好狗不挡道!”
吕氏何时受过这种当面的羞辱?当下涨红脸,又羞又急,只好让开道。
儿媳妇闹罢工,可是货还是收。吕氏没做过,不会做,徐氏只好自己动手。偏偏吕氏也不懂带小孩,而且饭时到了她还得做饭,因此她只好把哇哇哭的娃儿带去堂厅里给老爷子照看。
老爷子接过,一摸娃娃的裤裆,便皱眉道:“娃儿尿了,不舒坦呢。她娘呢?”
吕氏把杨氏的去向说了。
老爷子虽然有意捐银,可是被人赶鸭子上架的滋味却不好,乡人走后正窝了一口闷气,偏偏孙儿媳妇还出去作态,这不是给村民知道家里为这捐银闹了起来吗?于是忍了一日一夜的怒火顿时烧了起来,手杖往地上一掷,怒道:“去把那横婆娘寻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非常感谢:fener9907投掷的地雷!!!
84
84、84 。。。
杨氏常常跟周东生说;“你不晓得修了多大的福气才能娶到我咧。我对你爹娘好,对你兄弟好;跟妯娌也处得好,对你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是一张笑脸;从来不像村里那些泼辣的女人一样当着人前下你的面子。”
逢人先带三分笑,说起来容易,像她一样做到可不简单。所以在她嫁进周家后,哪怕后来周南生娶了唐荷;周家长辈几经对比;对她仍然满意得很。她在周家,过得顺心顺意。
可是在周北生成亲后,吕氏的存在就无时不刻在提醒她这个家庭有多不公平。当然以前家里老的也都是偏疼周北生;可毕竟还有一个周南生垫底;他们这一房的日子并不算难过,何况一个女人家的日子和读书人的大不一样,她无从把两人放在一处对比。但吕氏嫁进来后,他们的生活有很多重叠,无处不在在显示着不公平。许多细节让人伤心和难堪。
杨氏回想这些日子来的不顺意,又气又伤心,脚步也越走越快,没几分钟就到了七伯家。他们家也有一个大院子,今日日头好,院子里晾满了蜡烛棍子。
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在院子里空白处横走着,一边还在大声自言自语。孩子停在厨房门前,仍然在絮叨旁人不懂的话。杨氏被他拦住路,带着两分厌恶和鄙薄看着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略有些放大的、毫不灵活反而痴傻的五官,心里的火气转成厌烦,不由大声呵斥道:“扁头六,走走走!”
堂厅里做活的人闻声探出头。一个妇人站起身走出来。
杨氏认出是扁头六的娘许氏。纵使在杨氏的心里一个痴傻的孩童不值得慈爱对待,但在人家亲娘跟前发火,仍然让人发窘,她辩解般地说道:“他挡了我的道,要他让开也不听……”
许氏只是艰难地冲她笑一笑,低下头拉开自己儿子,走到院子一角去了。
杨氏暗地里撇撇嘴,进了厨房。七伯家的厨房为了做蜡烛,特意改建过的,比一般人家的宽了两倍。单灶也有好几个,都烧着旺旺的柴火,大锅里滚着白色的蜡油。几个妇人两手指间分别夹了十来根竹棍,各自把棍子侵入身前盛着蜡油的桶里,然后抬起手,又浸入盛着凉水的桶里。如此反复。蜡油层层裹在竹棍上,逐渐裹成日常见到的大小。
“哎哟东生媳妇,你跟一个傻儿计较啥呀,咱们几个在屋里都能听出你嗓子眼里冒出的火气。”帮工的一个妇人说道。
杨氏尴尬,转头望出门外,许氏还在认真地教着她那傻儿子什么。
“嫂子,今天是啥东风把你吹来咱家了?你们家不是做生意很忙么?”秋生媳妇问道。
“我来看看,看看。”杨氏答,四望着这个充满炭火和烛油味的厨房。虽然她跟周家人说要来挣帮工钱,可这会她又开不了口了。
“也就这一点手艺活,不值当看。”春生媳妇接口道,“你们家才热闹吧?今儿我们都听见锣鼓往你们家去,敲了半天呢。”
“是啊,你们家又有啥喜事了?说来让我们羡慕羡慕。”几个妇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真是去哪都避不开这事。杨氏有心不答,就捡了看不明白的地方,问清楚做蜡烛的步骤。
“你们家该不会也想做蜡烛生意吧?”春生媳妇警觉地问道,“那可别,你们家够有钱了,也得留口饭给旁人吃不是?”
杨氏有口难言。要留下帮工的话更是说不出口。
眼看着到了饭时,杨氏心里记挂幼女,又不想回家烦心,正磨蹭间,周东生进了院门。杨氏在里边听到他跟人对话的声音,晓得他是来找自己的。杨氏想起自己撂下摊子就跑,估计男人是来寻自己回家算账的,心里就生出一丝害怕。下一秒怒火盖住胆怯,干脆对周东生扬高喊自己的声音不理不睬。
周东生自己推了门进来,一眼看到她,道:“回家去。”
“我有事……”
“娃儿哭着找你了。”周东生的脸冷了下来,也不看一旁几个好奇的妇女。
杨氏也怕闹得难看。打了声招呼就随他走了。
“东生两口子这是吵架了?”妇女们八卦道。“他们家吃好穿好,还有啥可吵的?”
“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你要分家,我也如你的意了,你还想咋样?”路上,周东生极力压抑火气,质问道,“你跑到七伯家帮工,咱家还要不要脸了?爷爷被你气得险些厥过去。”
“我想咋样?我想把那二百两银子要回来!我也不多要,起码二百两能给咱们分五十两吧。”
“你有完没完?没分家钱就不归咱们,爷爷乐意咋花就咋花。”
杨氏气得肝火直升,又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