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郃在南郡当阳和赵云有过一次激战,他深知赵云厉害,自己不是他对手,他想逃走,但赵云的银枪已到他眼前,无奈,张郃只得举槊相迎,两人激战十余个回合,张郃渐渐不支,他大喝一声,挥槊直刺赵云左肋,就在赵云闪身瞬间,张郃双腿一夹战马,战马冲了出去。
不料他却听见赵云冷笑一声,脑后疾风声响,惊得张郃心碎胆裂,这是一记枪锤直敲张郃后脑,快若闪电,这一击若打中,张郃必将脑浆崩裂而死。
但张郃毕竟是身经百战的河北名将,他意识到这不是枪刺的风声,身子猛地趴在马上,后脑躲过了枪锤致命一击,枪杆却狠狠地抽在张郃的脊背上。
只听‘啪!'一声闷响,甲片纷飞,打得张郃一口鲜血喷出,他紧抱马颈落慌而逃,赵云追之不及,他勒住战马,回头对三千曹军高声喝令道:“我乃常山赵云是也,投降者免死,若不降者,一律格杀无论!”
三千曹军都亲眼目睹张郃被打得吐血而逃,又听闻这便是闻名天下的第一猛将赵云,士兵们更是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跪下投降,一万五千汉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将三千曹军全部缴械。
这一战俨如瓮中捉鳖,除了主将张郃和两名随从外,三千曹军士兵一个都没有逃掉,全部投降了汉军
就在张郃率军偷袭汉军大营的同一时刻,张任却率领一万军队抵达了上邽县,望着一里外黑黝黝的县城,张任一摆手令道:“停止前进!”
一万军队停止了前行,张任凝视城池片刻,回头一名军侯道:“去叫城开门!”
军侯带着两名骑兵催马疾奔上前,在城下大声喊道:“汉军已至,若不开城门,必破门屠城!”
城中守军只剩下不足百人,他们看见了外面黑压压的军队,又听说是汉军杀至,吓得守军纷纷丢盔弃甲而逃,躲入民户之中。
这时,县令吕延带着十几名衙役在巡视县城治安,正好遇到逃下城的士兵,他连忙上前问道:“生了什么事?”
一名士兵战战兢兢道:“启禀县令,汉军杀至,看样子有万余人,正在城下令我们开城门,弟兄们都逃了。”
吕延大吃一惊,张郃率军去偷营,估计凶多吉少,现在汉军杀至,这可如何是好?他心中慌乱,但很快又冷静下来,自言自语道:“吾是一县之令,个人名节是小,满城性命是大。”
他立刻命令衙役去开启城门,片刻,衙役们放下吊桥,打开了城门,吕延催马出城大喊道:“我乃本县县令,愿献县城投降,望汉军平息刀兵,善待黎民!“
张任率领一万军队开至城门前,他上下打量这位县令,只见他衣袍半旧,三十余岁,模样还算精明能干,便问道:“你就是上邽县令?”
吕延上前施礼,“启禀将军,我正是县令吕延,县中已无军队,只有数千黎民,愿迎接汉军入城,望将军不要伤害民众。”
“汉军军纪严明,从不伤民,你可替我安抚民众,另外,我想知道,城中有多少粮食?”
“回禀将军,约三万石。”
张任大喜,三万石粮食可以让他们支撑两个月,他立刻回头令道:“军队列队进城,不得扰民,违令者斩!”(未完待续)
江夏 第612章 曹氏父子
“坐吧!” 曹操指了指坐席,示意长子坐下,虽然他每次出征都是由长子代理国事,但象今天这样父子二人坐下来细谈,却是很多年都没有过了。
曹丕心中又是惊喜,又是忐忑,更多是一种感动。他小心翼翼坐下,正襟危坐,不敢和父亲目光对视,他不知道今天父亲为什么会找自己来,原以为是和
荀攸、程昱一起商议汉军之事,但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是。
曹操看了一眼这个已经渐渐成熟且他妈的长子,虽然曹丕并不是长子,但自从曹昂死于宛城后,曹丕就成了事实上的长子。
在前几年,曹操对曹丕着实有些不满,一是曹丕纳甄氏之事;二则是张锈之死,虽然曹操对长子逼死张锈并不反对,但他却不满长子擅自所为,没有事先请求自己,而且直接导致了贾羽投降了刘璟的恶果。
而无论是私纳甄氏还是逼死张锈,这些其实问题都不大,不至于让曹操对长子一直耿耿于怀,真正影响曹操对长子不满却是袁氏余孽再次兴起,长子没有事先发现,更没有及时阻止,以至于袁氏余孽在河北闹大,从而成为赤壁之战惨败的诱因。
赤壁之战已经快三年了,但这次惨败所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及政治后果,军事上,曹军的实力至今没有能够恢复,兵力,储粮、军资等等都只还只是赤壁大战前的一半。
而政治上,荆州势力的崛起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威胁,刘璟已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虽然也承认是北方军不习惯水战导致赤壁之战惨败,但在他心中,长子对赤壁之败也负有三成的责任,所以他这几年一直在考虑由三子曹植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不过这段时间三子的表现也着实让曹操失望,曹植在第一次出使便隐瞒了重大事项,在第二次出使成都又表现得碌碌无为,使曹操意识到,三子虽然在文学上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平庸之辈,空有大志却无实际才能,志大才疏。
正是这个原因,使曹操又将目光转向了长子曹丕,这几年长子表现很好,谨慎,稳重,政治上也渐渐成熟起来,再没有重大失误。
“今天找你来,是想我们父子之间商议一下魏国之事,司徒赵温建议我晋升魏王,你觉得呢?”
司徒赵温向天子建议,册封曹操为魏王,这件事在朝廷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司空王朗、尚书令华歆、大理钟繇等人纷纷上书支持但包括荀彧在内的众多大臣坚决反对,而作为当事人的曹操却没有表态。
曹丕没有想到父亲会和自己商议此事,不过这件事他确实考虑过,也和程昱商议过,他心中有腹案,沉思良久,曹丕缓缓道:“儿臣的意见是父亲可以晋升魏王,但不是现在,须等待时日!”
“哦?”曹操没想到长子会这样回答,他沉吟一下问到:“你说的时机是指什么?”
“儿臣所说的时机是指击败刘璟,彻底断绝他北上的希望。到那时父亲就可以晋升魏王了。”
“为什么?”
曹操意味深长地笑问道:“为佬要等到击败刘璟呢?”
“因为断绝了刘璟北上的希望,形成南北对峙,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治理,北方就会慢慢恢复,长此以往,北强南弱,总有一天我们会消灭掉刘璟,但等到那一天又太 漫长了。”
“为什么为父晋升魏王一定和刘璟有关系呢?”曹操又笑着问道。
“其实和刘璟滑直接关系,只是獠牙觉得,现在晋升魏王似乎理由不足,正所谓文功尚需武略相济,一但击败刘璟,父亲威望巨增,那时再升魏王便是众望所归,就算荀世叔也无话可说,所以儿臣才说现在时机不到。”
“你说得不错,很不错!说到为父的心坎上了。”
曹操连赞儿子两声,他语气一转又吧口气说:“不过有一点为父和你想法不同,我之所以 不太想升魏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刘璟的存在,晋升魏王可以说是戴在头上的一顶王冠,也可以说让我曹氏千年不得翻身的一座巨山。”
“父亲为什么会这样说?”
曹操苦笑一声道:“这是刘璟在给我一封亲笔信中所言,希望我适可而止,做大汉之臣,莫做大汉之逆,你明白亿的意思吗?”
曹丕当然明白意思,晋升为异姓王就有篡位之嫌,这是刘璟在警告父亲,曹丕不由冷笑一声道:“父亲何惧一个刘璟?”
曹操沉默半晌,最后慨然长叹:“我不惧死,但我惧身后之名!”
内堂上,父子二人沉默了,曹操走到窗前,推开窗,凝视着外面茫茫大雪,片刻,曹操又淡淡道:“从今天开始,你正式出任五官中郎底土,副丞相,替为父处理日常政务,为父的精力要转移到对付刘璟上来。”
曹丕浑身一震,低下头小声答应:“儿臣遵命!”
“另外,你替为父转告赵温,命他收回建议册封我为魏王的上书,在刘璟末灭之前,不准再担此事。”
“獠牙明白了!”
又过了半晌,曹操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问道:“宪儿主动向为父提出,愿意嫁给刘璟,你同意吗?”
曹操半晌没有听见儿子的回答,又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