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舍我其谁:胡适-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当时的留学生来说,进电影院就像是进“大观园”一样。电影院除了提供视觉幻影上的快感以外,也是美国物质生活富裕舒适最好的写照:
我一走进大厅或廊道,就可以看见在那昏暗的灯光下,每一个进戏院的门口都站着一位小姐。她们一动也不动、裸露(nakedness)的程度就像是完美的雕像一样。如果我没注意到她用一只手指向戏院的入口,我会以为那是一尊女装部里的假人模特儿。我之所以能好端端地坐在座位上,是因为有一位既没套围裙(apron)、也没穿长裙(skirt)的带位小姐把我带到了那里。喔!那座位有多舒软、那地毯多有弹性啊!每一个座位都是软的,每一寸走道都铺了地毯。
美国虽然像是天堂,但并不是中国人的天堂。在《排华法案》之下,华工固然不能进美国,中国人也依法没有资格入籍美国。二十世纪初期到美国去留学的中国学生,入境面对移民局官员可以说是谈虎变色的经验。令他们恼怒的是,通过了移民局那一关,并不表示一切就天下太平了。歧视与羞辱似乎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们。不是房东拒绝把房子租给他们,就是餐厅或理发厅拒绝为他们服务。用1915年在波士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陈维屏的话来说:“其投宿客栈也,非最上等,即最下等。上等者价值过昂;下等者卑污难堪。中等之栈,又多不留华人。理发所不为华人理发,中上饭店不应酬华人饮食……美国学校又无宿舍。就学者,必寄食宿于他处。倘寄宿于民家,则中央'中西部'及东方'东岸',愿留华人者甚少。”'2'由于这些不愉快的例子似乎在加州发生的最多,一个美国传教士甚至建议在加州排华的气氛减低以前,中国学生最好是到美国的中西部或东部留学。'3'
这种歧视华人的行为到了1920年代仍然存在,但是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似乎养成了淡然处之的态度。用当时在史丹佛大学念书的周先庚的话来说:“所有这些所谓种族歧视的行为已经极为罕见,而且也只有那些极其敏感多心的人才会对之大惊小怪。”'4'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国留学生对他们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屈辱与歧视,会采淡然处之的态度,是一种本能的生存策略;否则,他们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就会是一个炼狱。但是,最重要的,是因为屈辱与歧视并不像家常便饭一样,天天或处处发生。特别重要的是,他们所上的大学,或者私立中学,至少在体制上并没有对中国人采取种族隔离或歧视的政策。从这个角度看去,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留美学生,基本上是生活在象牙塔里。
从某个角度来说,当时的中国留学生,跟法农(Franz Fanon)笔下的安地列斯群岛人(Antilleans)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就像从前法属殖民地的安地列斯群岛人,他们“一心一意要到法国去证明自己是个白人,会在那儿发现自己的真面目”。同样地,中国留学生发现人在美国,“迫使他们去面对一些他们从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问题”。'5'中国学生的问题与其说是他们以为自己是白人,或者说,跟白人一样的好,不如说是他们发现在白人眼中,他们是属于猥琐、劣等的民族。当然,在法农的笔下,安地列斯群岛人所象征的是被殖民的命运,他们的“自卑错综是他们的文化被灭绝以后的产物”。'6'反之,中国学生自认为有高度的文化,而且他们原来也有根深蒂固的天朝中心观。然而,他们跟安地列斯群岛人同病相怜的地方,在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宗主国(metropole)的人会视他们为异类。对中国留学生来说,那是一个当头棒喝,让他们知道在美国白人的眼里,他们的名字就是中国人,至于他们个人的才能如何,他们的出身家境如何,都是不相干的。不管安地列斯群岛人的法语说得多地道,不管他打从骨子里就是法国文化的产物,那并不会使法国人就接受他。同样地,不管中国留学生对自己的传统文明的自视有多高,不管他对自己的出身有多自傲,他都没有办法让美国人更看得起他。
面对歧视,中国留学生在百思不解之余,常把问题归罪于美国人的无知与误解。这无知与误解的来源有二:第一,是传教士为了获得更多教友的支持,刻意丑化中国;第二,美国人错把唐人街与华工当做中国人的典型。他们深信美国人的偏见归根究底是一个阶级的问题,而不是种族的问题。许多中国留学生认为歧视的行为是阶级的问题,是“下等”、没有知识的人的偏见;“上等”的美国人是没有种族歧视的。因此,他们认为解铃之道,在于直取系铃人。换句话说,就是去影响舆论的主导者。而要影响舆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由留学生自己来作最好的宣传,把自己呈现给美国的“上等”阶级,让他们见识到“真正”的中国人。
胡适没有留下任何因种族歧视所带来的不快的经验的纪录。说不定胡适留美的经验了无被歧视的不快。无论如何,他跟许多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一样,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让美国人省悟(disabuse)他们的偏见。我在第二章就征引过胡适1915年3月22日写给他母亲的家信,说明了他三年来演讲了七十余次,而却能乐此不疲的原因:“此邦人士多不深晓吾国国情民风,不可不有人详告之。盖恒人心目中之中国,但以为举国皆苦力、洗衣工,不知何者为中国之真文明也。吾有此机会,可以消除此种恶感,岂可坐失之乎?”'7'
此外,胡适也跟许多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认为“上等”阶级白人对中国人其实是很友善的。他在1913年4月30日写的家信里说:
儿居此极平安,惟苦甚忙,大有日不暇给之势。此外则事事如意,颇不觉苦。且儿居此已久,对于此间几有游子第二故乡之概,友朋亦日多。此间有上等人家,常招儿至其家坐谈,有即饭于其家。其家人以儿去家日久,故深相体恤,视儿如一家之人。中有一老人名白特生,夫妇二人都五十余岁,相待尤恳挚。前日儿以吾母影片示之,彼等甚喜,并嘱儿写家信时,代问吾母安否。儿去家万里,得此亦少可慰吾离愁耳。'8'
然而,胡适跟许多中国留学生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没有用“上等”白人的眼光去看其他种族跟肤色的人。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胡适自己就是一个有色人种。事实上,有色人种里,除了肤色不白,其他都白的人所在多有,也就是俗称的“黑白夹心饼干”(Oreo)、“香蕉”——或者用亚裔美人流行的说法,“黄白夹心饼干”(Twinkie)。关键在于一个人能不能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用胡适所爱说的话来说,一致。
胡适在留美初期,就非常注意种族歧视的问题。比如说,他在1911年4月10日的《留学日记》里记载了康乃尔大学女生宿舍“赛姬院”排斥黑人女学生的新闻:“前此传言女生宿舍中女子联名禀大学校长,请拒绝有色人种女子住校。今悉此禀签名者共二百六十九人之多。另有一禀反对此举,签名者卅二人。幸校长Schurman'休曼'君不阿附多数,以书拒绝之。”'9'这是确有其事,连《康乃尔校友通讯》都报道了这件事。胡适唯一记载不确的地方,是签署反对排斥黑人女学生的人数是三十六人。休曼校长拒绝排斥黑人女学生的呈情书,他义正词严地说:“康乃尔大学的大门必须对所有学生开放,不论其种族、肤色、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10'
1914年,胡适“康乃尔大学世界学生会”会长的任期结束,他在5月19日作了卸职演说。胡适在次日的日记里说:“余于昨夜‘世界会’年终别宴作卸职之演说,题为《世界和平及种族界限》二大问题,听者颇为动容。有人谓此为余演说之最动人者。有本城晚报主笔Funnell'法内耳'者亦在座,今日此报记余演说甚详。”'11'胡适这篇演说的题名是《永志不忘》(Lest We Fet)。就像胡适在日记里所说明的,第一部分讨论的就是他当时所服膺的和平运动。第二部分就是针对种族歧视的问题。胡适说:
常有人对我说“世界学生会”有太多的犹太人。有些人对会务失去兴趣,因为他们说我们会里有太多犹太人。今年,我邀请了一个黑人学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我听说有人批评,说这对我们“世界学生会”的社会地位会有负面的影响。我所举的这些是具体的例子;其他的例子还多着呢。总之,这意味着种族偏见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在我们这个奉“国家之上还有人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