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国勇等议论声稍稍低了点,说道:“很奇怪是吧,怎么中国把英国当成了假想敌?帝国地将军们,国和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有,只有永恒的利益,请大家记住这句名言!中国想要领导全亚洲,就势必触犯到英法这些国家地利益,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还是那句老话,想让别人尊重你,畏惧你,服从你,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有刺刀和铁血!国内和亚洲形式是这样,国际上也是风云变幻,英德矛盾,法德矛盾,英法也不是铁板一块,未来的几年后,我清楚地告诉你们,必有一场大战,那么中国在这场大战中站在哪一方,如何为中国谋取最大的利益,我们谁说了都没有用,只有靠战争,靠不断地胜利来取得,我希望你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将领们有的在讨论,有的思考着元首说的话。是啊,帝国到目前为止,收复国土,打得日本承认战败,付出巨额赔款,哪样不是靠的战争,靠的不是铁血和刺刀?
将领们也不是对国际局势一无所知,英德间的对立和矛盾是摆明了放在眼前的,假设如同元首所说地那样,这些列强间早晚会打上一仗,那么中国军队在那时候能否有发言权,又应该站在哪一方呢?从国防军的感情上来说,从民族独立军开始,就一直贯穿着德国教官的身影,现在虽然对德国军事顾问团基本没有什么依赖了,但在感情上这些国防军军官还是比较倾向于德国。不过到最后究竟怎么样,那是元首和总参谋部要考虑的事了,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兵练好而已。
“赵灿薛。”李国勇点了海军部长的名字。
还沉浸在新婚喜悦里的赵灿薛,猝不及防的被元首点了名,急忙应了声。
“和日本联合舰队的仗打得不错,非常漂亮。”
李国勇先夸了句,接着说道:“可是要看到一点,经过了日俄对马海战的联合舰队,实力大大下降,无论在战舰数量或者质量上,帝国海军都要远远优于他们,不过当有一天要面对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英国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出了‘李牧’‘白起’这几艘最新型的战舰,咱们和英国海军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要发展,不遗余力地发展,我不怕花钱,用出起的每一分钱我都会手回来的。‘沙恩霍斯特级’再有几个月就能交付使用了,咱们的几个造船厂也正在全力赶工,争取用5年的时候,建立出一支在和英国海军的局部抗衡中不落下风的舰队出来!”
李国勇看着众将的表情,虽然在东北战争中海军的作用已经逐步为大家所认识,但是重视程度却还远远不够,这和中国几千年来的战术思想有关,从来都是靠陆地上的部队来决胜负地,海军即使有。比如当年的北洋舰队,也被当成是摆设。可是想要和列强争霸,没有一支强大的。具有足够震慑力的海军是肯定不行的。
从古至今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固有的传统是眷恋已有土地而对远航开拓缺乏兴趣,这也是造成明清两朝封闭落后地重要原因之一。近代中国迫受的入侵主要来自海上,自身却缺少海军抗御。从现有情况来看。来自于北方俄罗斯的威胁不是最大的,一旦发生战事将主要在陆地上解决,毕竟经过战火洗礼的国防军是让人放心地。而隔海相望,那个“一衣带血”的邻居日本虽然失败,但在他们脑袋里就不会忘记“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地祖训,想要彻底把它从地图上抹去,没有强大的舰队支援将会面临列强的干涉。
在大洋彼岸。日不落帝国想把中国变成第2个印度之心也从来没有消失过,他们不会容许中国挑战他们在亚洲地霸主地位,未来两国在海上可能爆发的决战。将决定两国的命运!
想到这些事,李国勇就重重地叹了口气,忽然有点怀念起当年在夜总会的日子来。
“子玉,”想了会海军。李国勇又叫道了吴佩孚:“朝鲜现在情况怎么样?”
吴佩孚想了下说到:“李熙还算老实,在朝鲜地日本人被我杀了一批,赶走一批,现在日本在朝鲜的势力已经微乎其微;咱们派去的朝鲜监理大臣刘伟弘正在往朝鲜大量移民,朝鲜您就放心吧,出不了什么事。”
“恩,”李国勇点了点头:“你这次回去的时候带一批地质学家回去,记得,这些人都是帝国的宝贝。你得给我当活祖宗一样对待。朝鲜有着巨大的矿产资源,对帝国非常重要,你帮我转告刘伟弘,要不分昼夜地开采,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
“是。”吴佩乎应了声,不过他也奇怪,为什么元首什么都知道?
其实李国勇何止知道朝鲜有着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他的心思还放到了越南,那也同样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惜现在越南还控制在法国人手中。
见也谈得差不多了,身为东道主地蔡锷站了起来,笑道:“到吃饭时间,走,吃饭去,尝尝我家厨师的手艺。”
随着军官们往外走去,李国勇拉着蔡锷走在了最后:“松坡。我给你请了一个美国医生,以后他就专门跟着你,定期帮你检查身体,明白没有?”
蔡锷大是奇怪,自己身体好好的,要请什么医生?当他把疑问问出,李国勇只是淡淡笑了下,并没有回答。
历史上的蔡锷,仅仅34岁就因积劳成疾而死,他李国勇还指望着这位风流名将帮着他东征西讨,建立不世功勋,怎么舍得让他年纪轻轻的就去世?
吃饭的时候,这批高级将领再次见识了那朵的吃相,目瞪口呆之余,身为军人的他们可没那么多讲究,反倒觉得有趣。又见那朵酒量不错,大伙集体推举酒量不错的吴佩孚和她拼酒,谁知道几壶酒下去那朵没什么事,叱咤疆场,杀人如麻的吴大将军反倒顶不住了,一阵哄笑声中败退下来。
趁着酒兴,李国勇站起来说道:“过年了,我也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们这些在前线为了祖国统一而浴血奋战的将军们,我给大家准备了一样东西就当是新年礼物,大年初一,在元首府外,我将实现我的诺言,为大家举行一场最最盛大的授衔仪式!”
“轰”地一下,会场里就炸开了,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礼物了,军衔高低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但这份光荣却是军人最看重了。从元首的话里听出来,他是要在全南京市民面前展现将军们的威武。
正开心地闹着,帝国总理杨度却突然闯了进来,一进门就道:“我说你肯定在这。”
李国勇笑道:“我们的新郎官来了,来来,大家向你们的总后勤官敬酒!”
一片乱哄哄里,迫不得已的杨度喝了几杯,凑近李国勇说道:“德国公使克纳佩求见。”
“哦?”
李国勇微微皱了下眉头:“感情他们老外只要过圣诞节是不,奶奶的,老子想过个年也过不安生,等我下,我打个招呼就去。”
和将领告了个罪,又特别嘱咐蔡锷要亲自将那朵护送回去,李国勇和杨度匆匆离开了这里。
克纳佩算是李国勇的老朋友了,两个人的友谊从李国勇当是江苏巡抚就开始了,对于克纳佩全力建议德国政府给于自己的帮助,李国勇一直都是心存感激的。
“我的朋友,祝贺你,”
德国人特有的冷静让克纳佩没有表现出太洋溢的热情,但他真诚的握住李国勇的手说道:“我代表德国政府和我本人祝贺你收复了全部的国土,祝贺你的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李国勇笑道:“谢谢,请向贵国皇帝转达我对他的感谢,同时对于德国政府对中国无私的援助以及归还全部租界地表示最真挚的敬意!”
这倒全是李国勇的真心话,没有掺杂一点虚伪,这些年德国带给中国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
“我这次来正是带来了我国皇帝威廉二世陛下的亲笔信。”
克纳佩郑重地说道:“威廉二世陛下邀请您和您的夫人对德国进行正式的国事访问,他将在德国热忱地欢迎您的到来!”
突然的消息让李国勇和杨度都没有任何的防备,这个邀请太突如其来了,中华帝国成立到现在,虽然和各国关系总体上都保持得不错,但被邀请出国访问却还是第一次,尤其邀请的人还是在欧洲大陆实力强大无比,陆军天下第一,让英法深为忌惮的德国皇帝。
接过了信,摸不清底细的李国勇一时也没有说什么。
第二百三十章 … 那 朵
德国在这个时候提出邀请。很明显是别有用意的。英国人还在平定印度民族起义,中国适时进军西藏,稍微有一点资历的政治家都能够看出中英关系起码没有表面上那么融洽。威廉二世这么做,首先是继续表明了德国对中国强硬的支持态度,然后这似乎是在让中国做出某种抉择。
“克纳佩先生,”
在克纳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