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火河山-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你可得让皙子加紧了给我送来。”
一听李国勇就气乐了,这小子居然用的这损主意,合着这钱不是他的他用着不心疼。话又说回来,虽然银子大把流了出去,办法还挺有效,想想也对,总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
看到巡抚大人出神的想着什么,刘汉英大声道:“大人,您说咱这新军叫个什么名字。”
回过神来的李国勇想了下:“就叫新编江苏陆军第一师吧。”
刘汉英几个人听着这新鲜的名字还都觉得挺威风的。李国勇继续说道:“这师长就是墨涵你的了,德国军官顾问团很快会到,你先把人给我整齐了,一万五到两万人的规模,再多了就杂了,我要的是一枝能打胜仗的精兵,至于钱嘛,皙子最近搞到了笔钱,我先让他给你送二十万来,不够以后再说。”
升了官的刘汉英大喜过望,自己从一个被通缉的杀人犯,到一转眼成了手握重兵的将军,这变化来得太快了,腰身立得笔直:“大人放心,卑职必不负大人所托,一定将新编江苏陆军第一师练成一枝无敌于天下的虎狼之师!”
又勉励了几句,李国勇扭头转向了陈其美:“英士,我也给你找个事做。”
看着同僚升官的陈其美羡慕不已,听到李国勇的话,急忙道:“请大人吩咐。”
“这样,”李国勇想了想,压低了声音:“你去皙子那支取十万银子,搞个情报局出来,以后我的辖区内情报工作就由你负责,有一点记住了,这情报局可别象墨涵这里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得悄悄的搞,明白吗?”
放着未来的青帮老大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了。
陈其美也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自己将来就是李国勇的御用大特务头子了,虽然这官不象刘汉英那么威风,将来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实权派,心情大好的他道:“英士记住了,以后大人辖区内就是飞过一只蚊子,英士也让大人第一时间知道它是公的母的。”
刘汉英心中转开了心思:咱们的大人可真敢用人,自己,杨度,郑彪,顾大山加上这个陈其美,哪个不是才二十出点头的年轻人,大人就这么放心的把重担交给咱们,以后跟着大人干,前途不可限量啊。
他哪猜得到李国勇的想法是老子把大体方针安排好就行了,其他的老子哪有这心情管,再说老子想管那也得懂啊。
接下来的日子李国勇就清闲了,政务院的牌子挂上了,整天苦着一张脸的杨度忙得是焦头烂额,巡抚大人倒好,把事情往自己这一推了事,可你得给我钱啊,四国贷款还没有到,无锡的五百万两银子也还没办妥,新军、情报局又整天要钱,政务院日常开支也不是个小数目,要不是顾大山又送来了三十万两银子,自己真撑不下去了。
新军在陆续扩张中,刘汉英搞得有声有色,陈其美的情报局也在秘密的筹建中,现在就李国勇成了真正的闲人一个,每日里这里玩玩,那里逛逛,反正苏州好玩的地方多,巡抚大人倒也不至于无聊。
闲逛也不是没有收获,李国勇偶尔遇到了来苏州投奔新军的江苏省丹徒人,十七岁少年赵声。这个赵声别人不认识,他李大人可是清楚,人家可是未来的南洋新军标统(团长),被南洋新军统制(师长)徐绍桢称赞为“方今能扎硬寨、打死仗者,唯伯先一人耳。”最后与黄兴一起领导了赫赫有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悲愤成疾,三十岁就死了在了香港,最后被追赠为“上将军”。
怀着拣到宝的感觉,李国勇亲自把“上将军”赵声送到了新军,并再三嘱咐刘汉英要好好到培养,此子前途不可限量云云。刘汉英虽然看不出赵声这小毛孩子有什么出奇,但既然是大人关照的,那是肯定不会错的。按着李国勇的心思,给赵声安了个第一师第一排排长的职务。十七岁的少年就当上了相当于哨长的排长,也只有在江苏新军才会出现这种事了。
好在赵声还真争气,每天和排里的士兵一起勤加操练,治军纪律严明,部下也服他,没几日就把个第一排训练得虎虎有生。
刘汉英就佩服起李国勇了,要说还是巡抚大人识人,换到自己是打死也不会有这么精准的眼光。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和无锡王家约定的十日之期。
这次江苏巡抚去无锡,可就比上次威风多了,三十名由刘汉英精心挑选出的卫兵,在郑彪的带领下威风凛凛的护卫在李国勇身边。
最近才勉强学会骑马的李国勇特意没坐轿子,穿着崭新的官服,骑在花了一百两银子买来的高头大马上顾盼自得。别人怎么看他是不清楚的,反正李大人自己感觉好到了极点。
光宗耀祖啊,扬眉吐气啊,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要是自己那个时代看不起自己的人现在能看到他李大人的威风该有多好!
不过咱们的江苏巡抚李大人这样子,怎么看怎么象个得志的小人。
第十五章 … 借 款
王家欢迎李国勇的地方,放在了无锡著名的景点鼋头渚。果然不愧是苏商领袖,王家一个招呼,有头有脸的苏商基本上都到齐全了。就连无锡县令裘泊保也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一大清早就眼巴巴的在鼋头渚外等着自己的顶头上司了。
按着王冠荣的介绍,李国勇一一客气地和各路富豪打着招呼,等到了自己的老丈人王清源那,更是依着子侄的辈的大礼参见,这下可算给足王家面子了,这可既惹得众人眼红,又让大觉脸上有光的王冠荣呵呵直乐。
客套了足有半个多时辰,王冠荣才将李国勇此次的用意说出,还特意将李国勇的许诺和未来可能得到的好处添油加醋的说了遍。
话音一落,底下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这事好处是有的,但风险一样存在。
李国勇站了起来,挥了挥手,等下面安静袭来后说道:“各位,在座的各位,有在上海经商的,可能知道我李国勇前几日才从上海回来,我去上海做什么了?借钱。问谁借?洋人!洋人借给我多少?我也不怕告诉大家,一千三百万英镑!整整一千三百万啊!”
下面炸开锅了,惊呼的有,不相信的有,佩服的也有,就连王家也首次听说这事,李大人究竟在做什么?
李国勇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上海密约》的其它内容是万万不能让人知道的,借钱嘛,倒也无妨,反正到时候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掩饰过去了。
等稍稍安静了些,李国勇喝了口茶道:“诸位可以想想,洋人多精明啊,亏本的事他们能做吗?本来有了这一千三百万,我李国勇也不用再问大家借钱了,可不成啊,我李国勇毕竟是中国人,是江苏的父母官,便宜不能全给洋人是不,赚钱的事,怎么也得想着咱江苏的父老,李明逸一片赤忱之心,天地可鉴!”
这话说的当真是冠冕堂皇,大义凛然了,也亏得李巡抚好意思说的出口,一千三百万英镑,估计得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用在军事相关的地方,地方上的事,还得靠这些江苏商人的借款。
但苏商们可不会想到这点,他们想的是咱们的李大人,看来真是爱民如子啊,有了好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乡父老,这事赚钱是必然的了,不然洋人紧赶着往里投钱做什么?很多人开始盘算自己能借出多少钱了。
看着这情景,王冠荣知道该自己出马了,站起来大声道:“各位同仁都知道,巡抚大人是我王家的孙女婿,我相信他不会让自家人吃亏的,我王家认借给巡抚衙门白银一百五十万两!”
巡抚大人的一番话,加上苏商之首无锡王家的第一个认借,其他人可就坐不住了,南通大商人邓秀之也道:“我邓家借出一百万两!”
头既然开了,可就刹不住了,底下有借五十万的,有借十万的,乱哄哄的成了一团,就连无锡县令裘泊保也借出了五万。现在的裘泊保,是很恨自己为什么做官的,这钱借少了吧,也没什么太大的油水,借多了吧,这个自己可就有贪污腐化的嫌疑了。
好容易等到嘈杂声停了下来,王冠荣一统计,好家伙,居然足足借到了一千一百万两,比原先的计划多了一倍还不止。
李国勇太佩服自己了,凭着自己的胡言乱语,加王家的声望,这事顺利得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借款仪式结束后,王冠荣在鼋头渚广福寺了大摆寺里有名的素宴,宴请众人。
意犹未尽的李国勇,决定再多弄点钱出来,他先敬了无锡县令裘泊保杯酒,大感荣光的裘泊保差点把酒杯都吞了进去,然后听到自己的上司慢条斯理地道:“裘大人,我听说无锡人杰地灵,乃我江苏有名的富裕之地啊。”
裘泊保听到上司不知是夸自己还是夸无锡的话,点头哈腰地道:“回大人话,打从光绪十四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