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楼探险-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民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 ”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本教文化博大而精深,是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人们生生世世所积累的文明智慧和实修精髓。

  象雄文明

  据史料记载,吐蕃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是由苯教的僧团认证并加冕的。即使这一点有所分歧,但毫无疑问的是,松赞干布并非第一位藏王。西藏的文明也不是在一位君主的统治下形成的,七世纪之前的西藏历史并不是一片空白:在西藏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阿里地区,人们发现了很多千年以前的灌溉的痕迹,包括农田、水渠等等。

  藏民世代以游牧为生,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早期存在过农耕文明,曾经有先民生活在这里并过着农耕的生活,只不过后来由于气候变得恶劣,农耕方式消失,游牧的生产方式才占据了主导。

  在阿里“穹窿银城”城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120多组古代建筑遗迹,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铁器、骨雕,昭示着这里曾是一个繁荣和发达的聚落、这里还发现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丧葬习俗迥然不同,在这里的出土的青铜双面的本尊雕像,其风格也与现代藏传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这一切都说明,在佛教传入之前,在所谓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早就存在着一个辉煌的文明,这个文明就是象雄文明,象雄属于古羌的一支。

  象雄在中国历史上曾被称为羊同、杨童。“象雄”一词里的“象”在藏语称为“架”,汉语称为“鸟”;“雄”在藏语称为“琼”,汉语称为“鹏”,“象雄”即为大鹏鸟所居之地。

  根据古象雄人以大鹏鸟为图腾的情况来看,上述解释是合理的。象雄国是公元前五世纪以前,就产生过极高的远古文明,并创制了象雄文(又称“雍仲神文”可能与“乌仗那文”“伏藏空行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象雄文至今在印度和尼泊尔等国的一些部落仍然被某些古老的民族所使用着。)红鹏金翅鸟是日巴(明觉)的愤怒化现,是苯教的不共本尊,红色的大鹏金翅鸟代表了火焰的能量,保护并且遣除外在,内在以及秘密的障碍,转化五毒,从痛苦中解脱众生。据说修习红色大鹏金翅鸟对于医治人身体以及精神上的疾病是非常的奏效的。

  当今国内外一些藏学家竭力研究象雄史,并出版了一些文章专门研究象雄文明,如象雄的语言文字:仅象雄人名和地名而言,象雄在十世纪以前的众多王臣名、象雄境内的六十个地名均为象雄语,阿里地区至今还沿用着古象雄时代的地名,这些象雄的词汇让藏文水平再高的人来研究,也难以理解。依苯教史书记载,古羌人在达瑟文的基础上创制了象雄文。象雄文字也叫“玛尔文”,它类似汉族的甲骨文。在那时,“玛尔文”主要用于苯教经书典籍的书写,象雄文字的使用至少延续了上千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方的帮助下印度和尼泊尔的一些本教寺院已经可以把象雄文翻译成英语和藏文并出版了相应的对照本。但总的来说,人们对象雄文明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古象雄部曾统一了号称十八万户部落的十八国(相当于诸羌的部落联盟),建立起了威震中亚的象雄王国,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十分广阔。象雄地域分三部:“里象雄应该是在冈底斯山向西走三个月的路程之外的波斯、巴达先和巴拉(巴达先和巴拉大概是在现在印度与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一带);中象雄在冈底斯山向西走一天的路程之外。那里有枕巴南喀的修炼地穹隆银城(包括大部分藏区和印度拉达克地区),这曾是象雄王国的都城。外象雄是以穹保六峰山为中心的一块土地,也叫孙巴精雪。包括三十九个部族,北嘉二十五族,这是藏地的安多上部、康区(大概是青海和四川的部分地区)。

  最初的土蕃,只限于雅垅部落,隶属于象雄(《新唐书·吐蕃传上》云:“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雅垅部落兴起于聂赤赞普,而象雄王室的承袭早在聂赤赞普以前就存在了。随着时代变迁,象雄的国势逐渐走向衰弱,到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代,吐蕃公主与象雄王李迷甲通婚,松赞干布利用吐蕃公主提供的情报,得知李迷甲仅带少量随从去象雄与吐蕃毗邻的边陲地区视察,遂用一万兵马设伏杀死了李迷甲,脱离了象雄脆弱的统治。后期苏毗崛起,切断了象雄王室与东部象雄的联系,以后的象雄就只限于今天阿里和克什米尔了。到公元8世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吐蕃彻底征服了象雄。十世纪以后,吐蕃王室后裔开始传播佛教、压制苯教,推广并通用藏语文,将象雄文明逐步同化,而后吐蕃日益强盛并逐步成为青藏高原的霸主,而象雄文明仅遗留下了一些零星的历史记载和古城的残垣断壁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

  原始苯教是一种多神信仰,没有明确的教主;后来发展到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立的雍仲本教时期,本教变得系统化并有了一套明确的教规和理论:本教的大圆满教主是普贤王如来(苯古根都绒布),苯教语教主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意教主是古象雄的苯教高僧枕巴南喀。

  分类

  本教大体上可分两种:

  1、原始苯教

  “本教”并非和幸饶弥沃如来佛祖的教理同时产生,大概在石器时代,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出生之前,藏地和中亚的地方就已经盛行着各种各样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统称为原始本教的多神崇拜,这个时期被藏地学者称为“多苯时期”或“笃苯时期”。有:“龙苯”、“赞苯”、“祭苯”、“占卜苯”、“招财苯”、“魔苯”、“沐浴苯”等三十多种原始苯教,原始苯教的巫师们为民众禳解灾祸,祛除病邪,拥有众多的信徒。这证明“苯教”一词其含义涵盖范围非常广,原始苯教和流传于中亚、东北亚、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萨满教”以及云南地区纳西族所信奉的“东巴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巴教应该属于一种原始苯教,但东巴教以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为祖师,可能其受到了雍仲本教的“因四乘”教法的影响,关于“因四乘”下文中有详细论述)。

  2、雍仲本教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在改革原始苯教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教法并创建了新的宗教,使苯教得以统一。这个新的宗教叫做“雍仲本教”而有别于原始苯教,一般学术上把辛绕弥沃创立的雍仲苯教也称作苯教,雍仲本教的教法又分两种:

  旧苯:又称“古苯”,源自于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古老的传承,它严格保持着纯正的雍仲传统,有其独特的大圆满传承体系。欧美某些学者认为:古苯是一种罕为人知的中亚古老佛教的存在形式。当然,这种说法不被藏地一些拥有正统思想的学者认同。

  新苯:是雍仲本教后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宁玛派)互相影响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传统,新苯的塑像风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

  一些藏地的佛教学者将新苯称为“白苯”或“觉本”,将古苯称为“黑苯”或“恰苯”,其实这是在西藏特殊政治和宗教背景中形成的一种歧视的称呼。现存苯教主要的家族传承或寺系传承如:辛、祝、叙、美乌、芭、琼等,有的虽然也融合了一些新苯教法,但他们着重传承的还是纯净的古苯教法。当然,也有一些苯教寺院是把新苯和古苯混在一起修持的。

  “卍”雍仲,这个古老的符号有“永恒不变”、“善妙”、“吉祥”之意,在古老的雍仲苯教传统中,雍仲就是不坏的象征,而在今天的苯教这个符号有着与密宗里“金刚”相同的含义。“卍”雍仲这个符号象征着集中的能量。“卍”是藏地十分常见的吉祥物。“卍”常与“卐”(右旋万字)和“十字金刚杵”一起出现在藏传佛教僧侣法坐下面的唐卡图案中。

  “卍”不仅仅存在于西藏和象雄地区,也存在与其他地方的文明中。参照印度文化,这个左旋雍仲的符号可能来自古老的巴利语字母中的“阿”字。同样的在象雄语也如此,左旋的雍仲符号也与其字母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