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7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十。也就是接近一亿吨。
最后就是美国人地生活习惯问题。在进入战时状态之后。美国也开始实施战时管制。只是并没有完全限制粮食交易。到七十七年(年)上半年。美国人都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购买粮食。当时。美国国内并没有出现粮食恐慌地现象。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认为粮食是吃不尽。用不光地。结果。到七十七年(年)下半年地时候。粮食危机突然爆发。政府在秋收前开始管制粮食。结果导致很多美国人都不适应需要领取配额地生活方式。因此而爆发了很多国内矛盾。虽然无法用统计地办法得知美国民众在前几年“浪费”了多少粮食。但是以美国人地生活习惯。恐怕也不会少于美国一年地粮食产量吧。
综合这几因素。美国在战争末期爆发粮食危机就不么稀奇事了。
其实。用帝国为参照来说明问题。更加。也更加明白。在战争爆发地时候。帝国地农业从业人口与劳动力在总量中所占地比例与美国相差不大。而且与美国一样。帝国率先实行了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另外。帝国在气候方面也与美国相差不大。因此农业劳动力地劳作效率应该与美国相差不大。战争爆发后。帝国率先推行节约政策。并且鼓励民众节约粮食。打到最艰难地七十四年(年)。帝国政府在秋收之前推行了粮食管制。用配额地方式来分配粮食。直到次年夏季大丰收。粮食有大量富裕之后。才结束了管制。另外。整个战争期间。帝国对外援助地粮食也不是很多。其几个主要盟国地粮食产量都不是很低。不需要从帝国大量进口粮食。为了确保农民地劳动积极性。帝国不但在招募兵员地时候注重城市与农村兵员地比例。政府还大举财政赤字。甚至以借贷地方式继续为农民提供粮食补贴。结果。到七十八年(年)初。帝国国内地战略粮食储备总量不但没有比战前减少。反而突破了二亿吨。战后。这些粮食都成为了宝贵地财富!
从这一系列地对比中就能看出。帝国一直是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战争。而美国却是疲于应付。到最后甚至发展到了穷兵黩武地境地。
其实,抛开一切策与体制上的差别,就能看到帝国与美国的根本差别了。
简单的说,二国主要差别在民众的觉悟与国家意识上。在战争面前,帝国百姓能够以国家利益为本,为了祖国的胜利,心甘情愿的牺牲个人利益。这种“为大家,弃小家”的思想早已通过帝国悠久的历史,烙在了每一个帝国百姓的脑海之中。在几乎所有帝国百姓看来,为了国家而做出牺牲,是最光荣的事情,也是最根本的职责。相反,美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更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传统,是一个由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组建的国家,其民众的国家意识非常淡薄,也就不可能在非常时期从根本上表现出“为国牺牲”的崇高道德水准,从而难以在根本上约束个体行为。
用战后一些者的话来说,如果美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可以一鼓作气,摧枯拉朽般的击败任何一个对手。但是,当美国处于逆境中的时候,却很难抵挡住强大对手的进攻,更难以扭转败局。
相反,帝国能够在有利局面下击败任何一个对手,在遭遇逆境的时候,为了国家利益,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义士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利益,献出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做到与国同存亡,与国同荣辱。
其实,些都是表现,内在的,正是百姓对祖国,对民族的认感。
当然,这些已扯远了。
美国爆发粮食危机,大量众沦落为战争难民,已经暴露出了美国脆弱一面,也证明美国即将战败。
也正是如此,萧鼎昆才会让帝国海军向美国难民伸出援助之手。
不难想像,萧鼎昆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迫使美国尽快投降,而是在为美国投降之后,进驻美国本土做准备。
可以说,不管美国以何种方式~,只要帝**队进驻美国本土,并且想顺利的占领美国本土,就必须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同与支持。
由此来看,在此时施舍一点粮食,不但值得,还是千值万值。(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三十四章 咎由自取
 更新时间:2009…10…28 10:22:38 本章字数:3863
白佑彬忙着救难民的时候,第五轮停战谈判也到段。
经过反复的“切磋与较量”,谈判双方就几项比较棘手的,但是与美国自身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比如,那些在美国的流亡政府的成员,特别是关键成员都应该交由其本国新政府。
之前,双方就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好几次,而且都以无法谈拢而告终。
其实,美国维护他国流亡人员的根本目的不是想保护这些人,而是在为美国今后的出路做准备。
设想,如果美国出了他国流亡人员,其在国际上的形象会是个什么样子?
至少,今后不会有任何人;方设法的流亡美国,更不会把美国当作避的天堂了。国际形象还是个次要问题,美国的声誉也必然因此受到影响。
更严重的是,将此地毁灭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
当时,流亡到国的他国人员非常之多,比如日本的流亡人员就超过了十万,且大部分都是政府与军队的流亡人员。如果按照帝国已经拟定的战犯定罪条例,这些人几乎都是战犯,且为首的那几十个,肯定都会被判死罪。如果将这些流亡人员交给日本现政府,其命运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另外,美国还接收了近七万法国流亡人员,三万英国流亡人员,五万俄罗斯流亡人员,以及二万西班牙流亡人员。这些人,之前要么是所在国地高官,要么就是军队里的军官,都算得上是“人物”。如果将他们全都交出来,恐怕每一个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当然,到了这一步,美国自保都成问题,又怎么保护那些流亡人员呢?
做出让步。取在谈判中为本国捞取到更多地好处。这才是美国地本色。
第二项比较重地成果就是。双方就战犯判定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
确定战犯身份地主要办法就是确定其是否犯了“反人类罪”、“战争策动罪”等几项主要罪状。最初地时候。帝国谈判代表根据之前地相关国际法。拟定了五大项。三十四小项。四百六十二条战争罪名。只要与之相关。或者具有嫌疑地人员。都可以暂时定为“战犯”。并且进行调查。查证之后再按照相关地法律进行审判定罪。
谈判中。双方就每项条款都进行了讨论。
到最后。确定了三十一项。共四百二十七条战争罪名。
有了这一基础之后。还得就举证问题进行谈判。即到底是由检方举证。还是由被控方举证。
当然,帝国一直坚持被控方举证。
只是,这一方法与常规法律体系是相违背的。在常规法律体系中,嫌疑犯一般都被假定无罪,只有在检方列举出了足~,且权威的证据、证词之后,才能对嫌疑犯定罪,并且按照司法程序确定其应受到的惩罚。
当时,帝国谈判代表提出,战犯非同于一般的罪犯,因此不能采用常规地司法程序。
就这个问题,谈判双方又争论了好几次。
到最后,美方首先做出重大让步,随后帝国谈判代表也做出了有限的让步。即被控方可以在被定罪之前进行反证,且只要是被动犯罪,比如军人必须执行上级的命令等,都可以不被列入定罪罪名之中。
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没有谈妥,即美国的政府官员是否也列入战~的行列。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谈判代表的态度非常坚决,认为美国的政府官员不应该算成战犯,因为美国政府也只是代表执行美国的民意,官员也是在美国法律的体系下使用手中地权利,不能因为美国战败,就说美国政府官员犯了战争罪。
只是,帝国谈判代表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也非常坚决。
毕竟,战争肯定有原罪,而当时帝国已经从日本、俄罗斯与英国那获得了很多证据,表明美国在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比如,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就向日本输出了大量军事技术,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帮助日本进行武装备战。
在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仍然没有格守中立国的地位,不断的向协约国集团成员国提供战略援助。
最重要的,帝国从日本获得了一份相当关键的资料。
在这份日本与美国秘密签署的文件中,明确提到,在日本与帝国爆发战争之后,美国将无条件的向日本提供战略援助,帮助日本获得战争地胜利,而签署这份文件的正是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