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朔⑾值腥说淖罴鸦帷�
两点五十分,“罗德尼”号上的雷达开机。
为了能够探测到前方海域的情况,“罗德尼”号在此之前将航线向东移动了大概三海里,这样“纳尔逊”号对“罗德尼”号上的雷达探测范围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只是,“罗德尼”号与“纳尔逊”号的纵向距离也有三海里,所以其雷达的探测范围相应的缩短了三海里,无法立即探测到南面的三艘主力舰。
直到两点五十五分,“罗德尼”号的雷达才收到了三个极为明显的回波信号。
这也足以证明,英国海军的雷达在使用过程中,其探测性能将逐渐降低,只有在开机之后,其探测距离才能达到极限。
似乎预感到了巨大的危险,在确定那是三艘战舰反射的信号之后,“罗德尼”号的舰长在请示菲利普斯之前就下令向南面二万米之外,也就是那三个目标的所在海域发射照明弹,同时命令了望员全力搜索南面海域。
Z舰队终于在最后关头抓住了最后的机会。
问题是,这不但不是菲利普斯的准确判断,而且实际意义也不是很大。
炮击声惊醒了睡了不到四个小时的菲利普斯,还没等他穿好衣服,连接到司令舰桥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不用多说,这是“纳尔逊”号的舰长打来的电话。
等菲利普斯来到司令舰桥上的时候,第一批炮弹已经落了下来,而且南面出现了第二次炮口闪光,敌人打出了第二轮齐射。此时,即便站在司令舰桥内,也能从炮口闪光的分布情况判断出,南面有三艘主力舰。
此时,英国海军的素质体现了出来。
“纳尔逊”号与“罗德尼”号都在第一时间向左转向,这样才能让首部的三座炮塔同时投入战斗。另外,转向也能规避敌人打来的炮弹。
接掌指挥权后,菲利普斯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他命令“罗德尼”号减少转弯角度,然后跟随“纳尔逊”号向东航行。而按照之前的情况,两艘战舰转向之后,“罗德尼”号将在前面领队,“纳尔逊”号则跟随“罗德尼”号前进。这是花时间最少,而且效率最高的转向办法。菲利普斯却以舰队司令官的身份重新下达了命令,选择了一种效率低得出奇的转向方法。
结果,正是这道命令,让“罗德尼”号“死”得极为“冤枉”。
正文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四章 调整状态(求票,求月票)
 更新时间:2009…5…30 10:27:58 本章字数:3730
此时,第62舰队的情况没有好到哪里去。
确认敌人只有两艘主力舰之后,谢昶伦让主力编队的三艘主力舰全都瞄准了最近的那艘敌舰。这是他从白佑彬那里学来的战术,集中火力,正确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掉敌人的一艘主力舰,然后再集中炮火对付敌人的另外一艘主力舰。
另外,第二艘敌舰还在二万五千米之外,炮击第二艘敌舰的意义并不大。
可是,前三轮炮击下来,结果用“糟糕”都不足以形容。三艘主力舰打出的六十六枚穿甲弹全部偏离了一号目标舰,而且都落在了一号目标舰的西面。这其中,“果敢”号与“东海”号打出的穿甲弹偏差最大。
显然,这绝不是应该出现的结果。
按理说,“果敢”号与“东海”号装备了弹道计算机,而且还有探测精度更好的鹰眼型火控雷达,其炮击精度应该远在只有电眼乙型探测雷达,没有装备弹道计算机的“南海”号之上。
在这三轮炮击中,闵瑞生反复计算了炮击参数,都没有发现问题。
他还询问了三个炮组的枪炮军官,确定三座主炮炮塔都是按照标准的作战程序,即将火控雷达提供的目标数据输入弹道计算机,然后根据弹道计算机算出的数据设定火炮的水平与高低角难道是火控雷达出了问题?
也不可能,“果敢”号与“东海”号的火控雷达同时出问题的可能性非常渺小,而且真的出了问题,也早就被发现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科氏力!”
听到闵瑞生地叫声。白佑彬与谢昶伦都朝他看了过去。
“我们现在在南半球。而不是在北半球。所以……”
白佑彬猛地一惊。立即朝谢昶伦看了过去。
战舰猛地震了一下。三座主炮炮塔打出了第四轮齐射。
谢昶伦没有再耽搁时间。立即去下达了命令。让各炮组地枪炮军官将弹道计算机上地科氏力常数由正值改为负值。
科氏力即地球自传产生地偏向力。在北半球。科氏力相对于物体运动方向向右。也就是说。因为地球地自传。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将受到一个垂直于弹道地。向右地作用力地影响。虽然这个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需要飞行十多公里地炮弹来说。肯定会使其落点发生很大地改变。因此。在设计弹道计算机地时候。技术人员就考虑到了科氏力所产生地影响。并且根据不同纬度。设定了不同地数值。问题是。当时技术人员只考虑到了舰队在北半球作战。而没有考虑到舰队到南半球作战地情况。
在南半球,科氏力的作用方向正好与北半球相反。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考虑到这个问题。闵瑞生提出来之后,学枪炮出身的白佑彬与谢昶伦立即就明白了过来。
这也正好解释了“南海”号的炮击准确率高于“果敢”号与“东海”号的原因。
在没有弹道计算机的情况下,“南海”号的枪炮长只能自行计算炮击角度。并且在发现误差之后,根据经验来调整下一轮开火时的角度。因此,在第一轮齐射出现较大偏差之后。“南海”号的枪炮军官及时的调整了水平角,而“果敢”号与“东海”号地枪炮军官则仍然依照弹道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来设置水平角。
两分钟后,两艘战列舰打出的第四轮齐射证明了闵瑞生地推断。
这次,炮弹没有全部落空,至少有两枚穿甲弹击中了敌舰。只是,中弹的不是一号目标舰。而是二号目标舰!
当时,“纳尔逊”号刚刚冲到“罗德尼”号的前面。
按照菲利普斯的命令,“罗德尼”号减小了转弯半径,从而在到达“纳尔逊”号的航线上的时候,正好位于“纳尔逊”号地后面,与“纳尔逊”号的距离不到七链,而这正好是第62舰队两艘主力舰打偏了的炮弹的弹着区。
结果,“果敢”号与“东海”号第四轮齐射打出的十四枚穿甲弹全都朝“罗德尼”号砸了过去。可以说,这完全是运气。或者说是“罗德尼”号主动进入了弹着区。主动“撞”上了落下来的炮弹。
因为没有“刻意”瞄准“罗德尼”号,所以这两枚穿甲弹的威胁性并不是很大。
打中了C炮塔右侧主装甲带的那枚穿甲弹根本就没有爆炸。只是在厚达十四英寸的钢板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划痕,随即就掉入了海里。打中右舷E2副炮地那枚穿甲弹也在穿透了副炮炮塔,撞上水平装甲之后发射爆炸,并没有对舰体构成严重的损伤。也就是说,这两枚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只“解决”掉了“罗德尼”号地一座副炮炮塔。
问题是,当时的交战距离太远,了望员无法准确判断弹着点。
在向舰队指挥官报告的时候,了望员竟然说第一枚穿甲弹打中了二号目标舰的C炮塔。而且,在“罗德尼”号随后的一轮齐射中,其C炮塔确实没有开火,只有前部的A、B两座炮塔进行了还击。
根据当时的情况,应该是C炮塔内的炮手被震伤,所以没能及时投入战斗。
可这足以让白佑彬做出新的决定,也足以改变“罗德尼”号的命运了。
确定二号目标舰遭到“重创”,“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主炮火力之后,白佑彬立即调整了交战秩序:集中炮火对付二号目标舰!
从第五轮齐射开始(“南海”号是第六轮齐射),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全都瞄准了“罗德尼”号战列舰。而且,此时三艘主力舰都已调整好了射击参数,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不会让炮弹偏出上千米远了。
另外,“果敢”号与“东海”号很快就将火控雷达与弹道计算机的威力发挥了出来。
三点二十一分,第七轮齐射时,“果敢”号与“东海”号再次双双获得战果,从了望员的判断来看,“果敢”号至少击中了二号目标舰一枚穿甲弹,“东海”号则打中了二枚。而从“罗德尼”号的战斗记录来看,在这轮炮击中,一共挨了四枚穿甲弹。
此时,双方的交战距离仍然在两万米左右。
在这个距离上,穿甲弹打击的仍然是战列舰的水平装甲。
确认的,“果敢”号打中的那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罗德尼”号的舰首,并且在砸穿了水平装甲,以及舰首左侧的船壳之后,在其左侧的海面下发生了爆炸。因为爆炸距离舰体很近,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