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金手指-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户部小吏被他一喝。忙抹了把眼泪。待听他训完。却不象往常那般胆小。而是拱手道:“尚书大人。靖康之变失的是君王。如今失地却是道统。孔子曰。道不行。吾将浮槎于海外。如今时局虽是天下太平。却已无道统可言。下官原是来请辞的。感念己身。六岁发蒙。十九岁中进士。受圣贤经典熏陶四十余年。在礼乐崩坏之时却无力回天。故此落泪。尚书大人责我何其苛也!”
他既然是准备辞职不干了。因此品秩官衔虽然与赵葵相差甚远。却也不畏。院中诸臣听得他的话。纷纷点头称是。立刻便有人道:“房大人所言极是。吾道不孤。吾道不孤矣!”
赵葵心中一阵烦乱。心中暗生悔意。当初便是被这些人的声势所慑。他不得不站在缉捕赵景云的最前线。在他内心而说。倒是宁愿能向后退一退。可到了这关键时候。这些人骨子里的软弱便表现出为。说什么道不行将浮槎于海外。无非便是见机不妙意图逃跑罢了。他心中不喜。言辞上更不客气:“胡扯。如今政治清明。哪里礼乐崩坏了?至于道统。更是可笑之至。仲尼道统。在仁在礼。如今治政……”
他才说了半句。门忽然打开。魏了翁青着脸站在门口。看着他道:“赵尚书何必与小吏一般见识。速速进来吧!”
赵葵扫了这些围在院中的官吏一圈。这些人若是真有心请辞。早就应该去吏部报道了。可也是呆在这里。分明是以进为退。迫使魏了翁出面向天子施压。就象此前对他赵葵用地招数一样。可这就是将魏了翁架在火堆上烤。无论成功与否。魏了翁都要倒楣
想到这。他地目光就有些凌厉了。他掌兵多年。自有一种武人的锐气。被他目光一逼。这些士大夫们纷纷避让。待他进了魏了翁屋中。院子里地群臣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终究是武人出身。不是正经的读书人。故此才会目无道统。这等人也能居于尚书之位。陛下未免太不识人了。”有人道。
“正是正是。中庸平和。方为大道。当初咱们寄希望于此人。实是大谬。大谬!”
这样的议论声当然传入了赵葵耳中。但此时他已经无暇去管了。他进了门。便看见六部尚书中除了兵部外都已听得身后门咯吱一声。被魏了翁亲自关了起来。
赵葵脸色不由得一变。
“一帮子腐虫。官制改革。他们便首当其冲。只怕要被从如今位置上摘下来。赵尚书且勿理会他们。”余天赐笑道。
“我等在此聚会。天子若是知晓……”赵葵并没有想到六部主官几乎都到了。因此声音有些发颤。
“天子还会不知晓?包括院子里这些人的上窜下跳。天子什么事情不知晓?”
陈贵谊的话里带着讽刺味儿。当然不是讽刺天子。赵葵看到萧伯朗端会不动。心中便明白。若说余天赐还是士大夫出身。这个萧伯朗就是地道地天子信臣。用天子的话说就是技术派官僚。他出现在这里。显然代表了天子的意思。
这让赵葵心中稍安。他最担心的便是被误会一群大臣私下串联起来图谋不轨。
“陛下曾说。我们这些人如无意外。四年之内不会换动。”萧伯朗咳了一声。虽然已经是尚书这一级别的高官。可他还是更喜欢自己的研究。他的新式飞艇研究正进入了关键时期。目的是制造出一种巨大的能象火车一样用于客货运输地实用型飞艇。而不是现在仅用于军事目的。因此。耽误他宝贵的研究时间。来参与这样地会议。实在是有些无愿意拐弯抹角浪费时间。开口便直奔主题。或者魏了翁与赵葵对于皇帝这样的许诺并不以为意。但至少陈贵谊等人有些焦躁的心情立刻平复下来。
“正是。如今已不是炎黄初年。那时宣缯等人意图迫天子让步。因为法不责众。天子手中又无人可替代。故此最终只以宣缯去职了事。如今则不然。天子之位远胜当初。地方路省长官的表态。又让朝中官职随时都可有替补。此次风起云涌。只怕有一大片人要去
“我们……只怕都要背上士林骂名了。”魏了翁有些担忧地道。他别的都不怕。唯独害怕自己的名声受染。这一点是他与崔与之相比的最大差距。这也是赵与莒终身都对崔与之怀念有加的原因。
“士林?外头这些人便能代表士林?”余天赐很尖锐地说道:“这些都是没脑子没眼睛地。真景希与天下路省长官联名奏折一出。士林清议在何方便是很明显了……他们?螳臂当车罢了!”
众人都是一愣。余天赐给众人的印象。向来是温和内敛。扮演着调和天子与群臣关系地角色。象现在这样言辞犀利的事情。很少发生过。
不过余天赐在一番发作之后便沉默不语。开始多看多听少说话了。魏了翁身为丞相。自然是要将大事一力担当起来后道:“陛下宽厚。故此我等臣僚。虽然无德无能。却还能窃居高位。我等不能为陛下分忧。致使国家出现如今之事。实在是问心有愧。我有意辞去丞相之职。在此之前。以我丞相身份。命令这些官员回到其岗位之上。专心为国。诸位以为如何?”
“相公何出此下策!”洪咨夔大惊。虽然魏了翁下台。那他继任丞相的可能性会极大。但如今国势日强。为了这点事情便使丞相落职。实在是乱之先兆。最重要的是。他揣摩赵与莒的意思。似乎并无怪罪魏了翁之意。毕竟直到现在为止。魏了翁也只是尽臣子之责。并未如同宣缯一般。领着一大批大臣去逼宫。但他只是说了一句。便无法相劝。只能皱着眉不语。
倒是陈贵谊道:“此事原与丞相无关。丞相出面。本意是好。一则是为了免得天子大动肝火。二来也是为了维护士林颜面。可这世上。颜面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地。那些人如今豁出颜面。他们不敢去逼官家。便来逼丞相。岂不是要陷丞相于不忠不义之地?”
确实如陈贵谊所言。经过赵与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手段。士林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分裂。先是东胜洲地黄金白银让一部分头脑灵活的士大夫将注意力转移到发财大计上去了。接着又是建孔庙与给儒生补贴情让儒林发生争议。而衔阶品评制的推出将最不为利所动的儒家大师也推入了旋涡之中。如今还能够联合起来施加压力的。只剩余士林中最为保守也最为顽固的一批人。他们偏偏又畏于赵与莒的声望与权势。不敢直接与皇权相抗。便将魏了翁赵葵等人推上前台。这样做的话。胜他们则有利可图。负则是当权的魏了翁赵葵等承担最大的责任。其用心。只能说是卑劣。陈贵谊是明白人。对于权谋之术。比魏了翁看得更透。故此能直截了当地说破他们。
魏了翁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他始终以君子自居。因此有些不忍。
“事已至此。相公还犹豫作甚?”在众人谈了好一会儿之后。余天赐终于出来发言。当初是他一手将天子从民间寻来荐与史弥远。这使得他有了如今的富贵。因此他的立场是非常坚定、毫不动摇的。那就是紧紧绑在赵与莒的战车之上。他凛然道:“天子主政十四年。所作所为有目共睹。若是这般天子也算无道。那么尧舜禹又有何道?那些说天子坏了儒家道统的。不过是因为天子主持官制改革。可能会断了他们富贵之路罢了他们碌碌庸吏。若不被断了仕途。有才有德的贤者如何才能上位?”
“相公为丞相。乃天下之丞相而非竖儒之丞相。几个竖人骂相公要好。几个竖儒在相公院中哭泣。总比天下人在自己家中哭泣要好。何去何从。一言可决。相公何必再犹豫!”
魏了翁心神一凛。凝视余天赐好一会儿。然后拱手行礼:“诺!”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三五五、海外风云
 更新时间:2009…8…31 9:40:56 本章字数:4814
炎黄十三年的冬天,对于某些人来说比起往年都要冷。才过了十月,便是一片凄凄惶惶,身上穿着厚厚的新棉袄,也挡不住那刺骨钻髓的寒意。
方知行咂了咂嘴:“风向转了啊。”
前几天还是温暖的南风,现在就是凄厉的北风了,呼啸而来的风,将临安城中那些落叶树的叶片尽数卷落,几乎是一夜之间,临安城的街道上便铺就一层厚厚的叶毯,让负责环卫的小吏肝火旺盛。
方知行自然不是负责环卫的小吏,他肩负使命,跟着林夕的舰队去了一趟东胜洲,回来之后叙功,他再度升职,这已经是三年之中他的第二次升职。同僚们虽是羡慕,却也知道这是他拼着性命赚来的功劳,倒无人以为不公。
今天对他是个好日子,家中老父见他跑了东胜洲一趟还定不下心来,便为他说了门亲事,今日便是迎娶之日。方知行对此是可有可无的,他也需要一个女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