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风拍拍她的脑瓜子:“是用它铸炮,拿大炮轰鲸鱼。”
得到兵科长侯德富要求研发远程武器的报告,楚风就在思考两个问题:一,陆上远程打击力量。手榴弹投掷距离最远不超过四十米,远低于弓箭抛射距离,必须要有一种火力弥补这个差距。二,海上打击力量。琉球的人数劣势决定了它不可能和敌人作接舷肉搏,必须要有一种能击沉敌舰的海上利器。
最初。铸造火炮地恶劣名声让楚风想以弩机制胜——陆战用床弩发射手榴弹。水战发射动物油脂地燃烧弹。
结果雷洪讲了床弩地制作过程:“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寒冬时把弓臂置与弓匣之内定型。严冬极寒时修治外表。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治角。自然润泽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白然紧密;寒冬定弓体。张弓就不会变形;严冬极寒时胶、漆完全干固。故可修治外表。春天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这是《考工记》上说地制弓法。千年来。不管弓还是弩。都要这么造才能用得久、射得远。”
楚风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海战地燃烧弹他还没死心。可以利用抛石机发射嘛。弩弓主要是弹性弓臂费了老鼻子事。抛石机是杠杆结构。生产容易。反正剪式船开得快。只有我打别人。没有别人打我。
实验结果再次让他失望了。用植物油、动物油纵火地尝试完全失败。
菜油闪点超过摄氏三百度。猪油超过二百四十度。用火柴把油点燃都很不容易。即使点燃。它们也不会流到哪儿烧到哪儿。因为闪点高地油脂需要“烛芯效应”。简单说。就是油本身不燃。加根棉纱什么地才能点燃。
想想古代的油灯吧,点燃后是不是只有灯芯燃烧,整盏油没动静?要用动植物油焚烧敌船,就得弄一大团棉纱沾满油,点燃了扔过去,敌人长矛一拨弄下海就没事了,达不到蔓延燃烧的效果。
不像汽油,闪点在零下五十度左右,用火一点就燃,还能浮在水上烧、在空气中烧,威力大得很。可惜琉球显然搞不到汽油,楚风没学过开采石油,更不懂石油提炼技术,石油化工是个专门的学科。
大厨子用菜油猪油炒菜,可以翻炒的时候让锅里冒火,试想若是汽油,他敢吗?火烧赤壁,都是整船柴草淋上油脂去烧,对付数量比自己多得多的鞑子水师,派人摇着火船往上冲显然是自杀行为。
绕了一大圈,还是得回到火炮的套路上,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再过二十年,鞑子朝廷会利用汉人工匠,造出世界历史上第一门火炮:“元大德二年”铜火铳。
楚风决定用青铜铸造火炮,铜的延展性好、不易炸膛、内膛耐火药腐蚀,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前,性能全面压倒铁质火炮,拿破仑战争和美国南北内战期间有上佳表现。
炮主要有两种造法,铸造、锻-镗造。
铸造,先做个泥模或者铁模,把红热的金属溶液浇铸进去就成。
缺点是浇铸炮内膛不光洁,炮弹必须做得比炮口直径小十分之一才能放得进去,炮弹和炮膛之间的游隙大,发射时推动炮弹前进的火药气体,从游隙泄露了,射击的威力、射程就小。而且铸造过程中形成疏松多孔的金属结构,容易炸膛,要么减小发射药量降低威力,要么增加炮管厚度使炮变得很重。
锻-镗造,先锻打出实心金属圆柱,再用镗床或者好一点的钻床在上面钻出个深圆洞作为炮膛。
锻打使金属晶粒细化,结构致密耐高压不炸膛;镗出的内膛光滑,炮弹只需要比内膛直径小四十分之一,游隙小,火药气体泄露少,炮弹就威力大、射程远。
现在的琉球,只有木工机床,传动多用丝绳皮带和铸铁齿轮,根本不可能加工金属部件。为了好炮,向金属机床发起冲锋!
从钻床镗床磨床龙门刨床牛头刨床,一直到水床上下床合欢床电动**床的原理,楚风都晓得。但知道原理不等于能造出来,美国还有中学生画了原子弹设计图呢,也没见胡子大叔们造出来再玩次911。
首先发展精密铸造。和翻砂倒模的浇铸不同,首先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制作模具,用浇铸的方法铸蜡,获得原始的蜡模;在蜡模上重复涂料与撒砂工序,硬化并干燥,成为型壳;再将内部的蜡模溶化掉,这个步骤叫脱蜡,获得了型腔;放到窑里焙烧型壳,以获得足够的强度;浇注所需要的金属材料;脱壳后清除沙粒,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成品。为了增加铸成工件的强度,最后还得热处理调质。
渐开线齿轮、光杆、连杆旋转曲轴……各种稀奇古怪的零件按照楚风的要求被铸出,再用手工和磨床进行精加工,以高碳钢做出机床刀具,然后就在钢铁厂厂长冯火山、兵器厂厂长雷洪等人惊讶的目光中,被组合成了一b部部金属机床。
看到这些东西可以迅速的切削金属,轻轻松松把大块金属切、钻、刨成想要的模样,铁匠们几乎疯狂了,用水力锻锤已经是人们想象力的极限,而这些批量切削金属件的车床,简直比神仙变戏法还厉害!
但楚风非常失望,失望得想吐血。限于制造的技术条件,这些机床的零部件本身就不够精密,傻大粗黑误差严重超标,加工精度自然只能在厘米级,根本达不到镗钻火炮内膛的要求,还得一代代慢慢改进才行。
难道只能弄铸造炮了?怎么都不甘心!楚风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锻铸合一!
用钢制造一个圆筒,一端封闭,内部中心有一根实心圆柱体,圆柱体比圆筒短一截。如果把圆筒竖起来一刀剖开,截面呈“山”字型,只是中间那一竖比两边短,就是那根实心圆柱。
把融化的青铜浇进去,正好就是炮的形状,中间圆钢柱占去的体积,便是炮的内膛。趁着青铜红热,从圆钢筒开口处可以进行锻打使炮身致密,这样,就把浇铸和锻造结合在一起。
外面的钢筒造起来比较简单,它对应铸成炮的外表面,并不需要特别精密。中间的实心圆柱就不同了,它对应火炮内膛,必须光洁精密才行。
铸出钢型,锻打加工,车床上多次切削修正,在磨床上反复精细研磨,仔细修正,冯火山和雷洪两大高人携手,终于造出了这根可以用于造炮的钢棍。
八十二章 史上第一门火炮
钢棍一端接到圆饼形钢锭的正中央,棍子塞进两头空的钢筒,用木块将它保持在圆筒中央位置,再把钢锭和钢筒接起来,剖面为“山”字型的结构完成了。
张驴儿拿着支长长的细毛刷子,将一些粉末刷到钢筒内部的各个面。那些粉末是碳粉和煅烧过的耐火高铝粘土,打得极细,薄薄的刷到钢筒内,起到隔离、润滑的作用,免得青铜炮和钢筒粘在一块。
钢筒被竖起来,固定到一台特制的水力锻锤下面。
炼铜炉垒在高处,沈炼指挥着几个工人,打开炼铜炉,红热的铜液沿着沟槽流出,从钢筒上端开口浇铸进去。钢筒内128厘米处有一个刻度,比钢柱高8厘米,沈炼看着铜液液面到了这个刻度,便挥下右手中小红旗,工人们关上铜炉,停止浇铸。
等待一段时间,当温度降低铜凝固后,从钢筒开口放进一个和开口大小相当的圆饼状钢锭,平平压在筒内青铜炮的尾部。
冯火山扳下机括启动锻锤,锻锤从空中落下,敲击在钢锭上,巨大的压力传递到青铜炮,比直接锻打受力更均匀。
不需要敲打太久,十多下就行了,取下钢锭,炮尾上有了个饭碗大的凸起——钢锭下侧有这么大个凹坑,锻打过程中红热而柔软的铜就被挤出了这么个形状。
在炮尾凸起处钻眼,拴上铁链子,再把铁链子拴到锻锤杆上,沈炼挥下左手的小绿旗,上游方向的人将水闸开大,河水从导流渠汹涌而下,充沛的动力传递到水车上,有工人扳下了机括,锻锤以千钧之力缓缓提起,将铸造好的青铜炮从钢筒中拔出来。
尽管有碳和高铝粘土粉末的润滑隔离,经过锻打的铜炮和钢筒之间的摩擦力仍然非常巨大,拔出时只听得让人牙酸的滋滋声。这样拔,对钢筒产生了一个拉伸力,产生非常微小的形变,正好与刚才锻打使钢筒略微缩短的形变互相抵消,保持了钢筒的形状不变,投入下一门炮的铸造。
拔出的炮身再用钻床在屁股上钻个眼,作为火门,炮身加工就结束了。
第一个炮身做好,楚风非常高兴,不过还别急着打*炮,先做个实验看它会不会炸膛。
填上五斤炸药。再装上实心铸铁球炮弹。雷锁住点燃插在炮尾火门地引线。一溜烟地跑远。
远处一个小山坡上。大家都伏在地上。捂住了耳朵。
忽地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