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不可一世的蒙古武士向自己投降,范文虎高兴得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不管什么贰臣啊反复无常啊,他早年被伯颜打败之后才降的元,现在反戈一击,迫使这许多鞑子兵投降,也算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嘛,不仅面子上有了光彩,将来在大汉君臣面前,说话也能理直气壮些。
  哪晓得那群汉军冲上,一个个凶神恶煞赛过索命的牛头马面,穷凶极恶胜于勾魂的黑白无常,哇哇叫着挺起刺刀,不由分说就往元兵心窝里戳,刷刷刷一阵寒光闪过,元兵就倒了一地,有元兵见状不对想要反抗,排枪手榴弹毫不客气的就招呼过来,不是被火枪打成了蜂窝包,就是被手榴弹炸得血肉模糊不成个人形。
  两万、整整两万精锐元兵,若是平日能把两浙军揍得连亲妈都不认识的两个万人队,汉军还没用到一个时辰,就把他们全送上了西天!
  范文虎嘴巴张得能生吞一枚咸鸭蛋,老半天才回过神,联络军官告诉他:“伯颜部驱使百姓为人墙,战争罪行可谓罪大恶极,所部全被划为战犯,命令汉军不接受他们的投降,全体就地击毙。”
  妈呀,我老范不也是战犯榜单上排前面的人物?这次要不是看准了风色及时投降大汉,将来岂不是和这些鞑子兵走上一条道了?范文虎庆幸之余又是老大一阵后怕,这才知道,以前自吹的什么“虎踞两浙雄视天下”,和如狼似虎的汉军一比,根本不够看呐!还准备凭这点家底在大汉皇帝手里讨个荣华富贵,哼哼,留住性命就算菩萨保佑了!
  所以入城式上,范文虎把脑袋垂得很低,很低。
  “起去!”楚风一声断喝,范文虎连滚带爬的退开,和两浙大都督府的北元伪官们站到一块,垂首肃立恭迎汉军入城。
  路边茶楼上,早早占了茶座观看入城式的茶客们议论纷纷:“范大都督啥时候不是趾高气扬的?到今天成了夹尾巴狗,呵呵,他也有今日!”
  范文虎虽为汉奸,十成中却有一两成逼不得已的情状,再加上兔子不吃窝边草,两浙军自己家乡总是不好意思拿出“侵略如火”的本事,所以并不像汪良臣、王积翁等铁杆汉奸那么大的民愤,就有人比较公允的道:“范文虎及时投降大汉,没一条道走到黑,既是他的运气,也是咱们临安人的运气——免了好大一场兵灾。”
  无论如何,范文虎投降大汉,倒是让江南膏腴之地免遭战火,茶客们点头称是,觉得底下那位蜷缩着身子,一幅可怜相的范文虎,似乎也差堪功过相抵了,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汉军身上。
  小牛皮靴带着脆劲儿甩到地面,踩得啪啪直响,胸脯子高高的挺起,下巴颏儿冲着天,乌黑的步枪闪着寒光,头盔、胸甲锃光瓦亮,寒光慑人的刺刀上,似乎还带着淡淡的血迹!
  果然天下强军!临安人是见过市面的,无论大宋天子禁军,还是当年伯颜南下精兵,都无法和现在的汉军相提并论,更别提一包豆腐渣的范家军了!
  咦?他们拿的是什么?眼尖的茶客,看到汉军中有一群人,扛着各式各样杂色旗帜,和皇帝身后那面金底苍龙旗决不是一路货。
  “大汉三年,斩唆都于同安!”一面苏录定战旗掷在尘埃。
  “大汉三年,败张弘范于鼓鸣山!”一面张字大旗掷下。
  ……
  直到最后,“大汉六年,败伯颜、斩阿剌罕等将于两浙!”最后一面羊毛大纛掷下,茶客们惊呼道:
  “那是伯颜丞相的羊毛大纛!”
  所有的旗帜都掷在尘埃,惟有大汉的金底苍龙旗高高飘扬,傲视苍穹!
438章 大逆转
  至元十九年、大汉六年三月,元右丞相伯颜统八万精兵南下伐汉,围汉军三师于铜陵之野,汉第一军自福州登船北上,越两浙沿海入长江,趁天文大潮海水倒逼江水猛涨,以海船过采石矶,神兵天降于伯颜军侧后,并以舰炮轰击,声势震裂天地,元军断后之阿剌罕、宝音皆高呼酣战而亡。
  伯颜不支而走,率残兵至溧水,前有范文虎五万兵马拦截,后有汉军及葛明辉部追击,江船俱为汉军所夺,粮尽援绝插翅难飞,曰:“本相纵横天下未逢败绩,战必胜、攻必取,今为黄口孺子趁江潮而败,时也、命也,非战之罪!吾当不死于范氏小人之手。”遂引刀自戕。
  四月,汉陆军副司令陈吊眼率第一军溯江长过洞庭入荆湘,于岳州追及一路烧杀抢掠之格日勒图万人队,水陆并进枪炮齐施,遂一战而歼,格日勒图力战而死。
  江东江西大都督吕师夔闻讯弃暗投明,改奉汉为正朔,发麾下六万步骑围参知政事阿里海牙,待陈吊眼兵到,元兵尽数歼焉,惟阿里海牙狡诈如狐,乘间遁去不知所踪。
  这一连串让人目瞪口呆的消息,随着报纸传遍了大江南北、八闽两广、荆湖四川,大汉皇帝楚风的声威直振天外,捍动了蒙元征服下的广袤疆土,世界征服者手中所握的羊皮纸地图上,不仅长江以南燃烧起了熊熊烈焰,河洛燕云、关中延绥……处处有隐藏的火星,变成明快的火苗,将蒙古帝国的统治烧得千疮百孔。
  山东益都路摩云崮,山石嶙。峋飞鸟难过,削平的山崖上刻着笆斗大的几行字:“四娘子在山中久,兄弟今将山寨守,此处都说不咋的,官家有的全都有。”
  郁郁葱葱的山岭中,却有大片火。红的色彩,迎着朝阳熠熠生辉,仿佛旭日渲染的云霞降落人间。
  是初夏的花海,还是镀金的霞。光?不,是无数身穿红色棉袄的男女好汉!他们神情严肃,无论男女每人手中都提着杆红樱枪,只枪头之后还绑着个小圆筒,不知是何道理。
  首领站在最高的山石上,把南方传来的好消息向。兄弟姐妹们报告:“大宋换成了大汉,可比以前好得多啦,不忌咱们民军,还给粮饷官凭!汉军爷们在江南,杀得鞑子大败亏输,咱们红袄军要带种的,就跟着汉军一起干,杀鞑子!”
  原来这是山东河北有名的红袄义军,当年女英雄。杨妙真的属下!
  那位梨花神枪杨妙真,可不得了,后世大明军神。戚继光《纪效新书》盛赞:“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何良臣则在《阵纪》中夸道:“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
  金兵南侵,北方。沦陷,故宋百姓流离失所,惨遭金人凌虐,各地义军遂蜂蛹而起,保家卫国之士何止千万!杨妙真凭手中一杆梨花枪,数十年天下无敌,和丈夫李全携手共抗金兵;二人死后,儿子李璮又据山东,二十年前被忽必烈镇压,余部逃回当年起兵据守的摩云崮,啸聚山林直到今日。
  红袄军兵将手中提着的,便是女英雄杨妙真传下的梨花枪,枪头之后绑着火药筒,内含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上阵肉搏时点燃施放,既能以枪尖攒刺、又能用猛火毒焰焚烧敌军,端的厉害。
  此时蒙元据山东已二十年,蒙古贵官、色目富商全无体恤百姓之心肠,百姓苦不堪言,李璮败亡至今,红袄军一直坚持着抗元斗争,从未屈服。
  曾几何时,南方传来的消息总是一个比一个更让人沮丧,伯颜渡江了,重镇襄樊沦陷了,临安陷落君臣投降,行朝出海于闽广颠沛流离……坚持斗争的红袄军不明白,为什么朝廷的王师久久不见北伐中原,解救鞑子铁蹄下的父老百姓,却一败再败?
  直到他们听到大汉这个陌生的名字,好消息开始接二连三的传来,并且一个比一个更令人欣喜若狂:杀人魔王、曾经屠杀益都数万百姓的唆都,被斩于同安城下;当年战败李璮李大帅,山东军民的大仇人张弘范兵败身死…。。。最后,那位大元朝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被视为长生天庇佑的伯颜丞相,统率八万百战精兵,竟然也在铜陵走到了穷途末路!
  首领继续把山东河北父老渴盼已久的好消息告诉人们:“大汉皇帝发布了檄文,从葱岭到辽东,从琼州到漠北的不里牙剔,凡我汉唐故土皆要一一收复,开封、洛阳、长安、燕京,皆我祖我宗所留,必定北伐中原救济万民,王师即将北伐……”
  河北山东父老等待了百余年,终于等到了今天,人群中一位读过书、不屑做元官而落草为寇的士子,已然喜极而泣,颤抖的声音中带上了三分癫狂:“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百年沧桑,百年沧桑啊,如今王师终于要来了,山东河北的父老乡亲们,王师就要来了!”
  “是的,王师就要来了,”首领炯炯有神的目光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