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氏想了想,轻轻点了点头,“是啊,阿昌现在天天和洋人打交道,家属也该穿得体面些才是。”说着,她接过钱,推门和阿桃走了。
肖志华苦笑,或许这个让人产生误会的借口才让肖氏不会反对。他又坐回桌前,将教学方案推到一旁,时间还来得及,弄些别的,来点漏*点,换换脑筋吧!
……………………
第一卷 筑基 第十三章 再谈革命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1 本章字数:2284
上海的冬天,又湿又冷,雨雪相伴,倒有些象上海人的性格,浑不似北方大汉那样干脆,大气,豪爽。上海的冬天或许瑟瑟,或许沉重,或许浮华,但是也有它别致的韵味。
下了马车,肖志华停住脚,欣赏着这所中西结合、风格独特的建筑。正前方横亘着一条小河,一座小桥指引着入宅的门径。门两边延伸了一溜不高的石墙。墙内有一前一后两幢住房,前面一幢是两层楼房,后面一幢是平房,房后有一个小菜园。靠近围墙的地方竟然种了几棵棕榈树,给这个院落增添了几分异国情趣。这里便是宋耀如的家,由他亲手设计建造。
宋耀如亲自迎出大门,两位小国母也跟在身边,冲着肖志笑着打招呼,这让肖志华颇为受宠若惊,进屋之后,急忙奉上小礼物,空着手来吃白食,这可不是他的风格。
在客厅落座,上了茶点,宋耀如便将闲人打发了出去,只剩下他和肖志华。
“志华,上次一番谈话后,余细思良久,颇觉有理,但又总是难得其中主题。”宋耀如皱着眉头说道:“今日想与你畅谈,解余心中疑惑。”
“宋先生是革命党人?”肖志华笑着问道,这是坦诚对话的前提,虽然他很明确地知道这一点,但必须让宋耀如亲口承认,才能表示出真诚的态度。
宋耀如犹豫了一下,望着肖志华的眼睛,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不错,我要救救可怜的中国人,铲除奴隶制和封建专制。”
好吧,这样的说法也就算是承认了。肖志华对宋耀如不经意流露出的商人的狡侩略有些无奈,苦笑了一下,开口说道:“革命我是赞成的,但却一直感觉到革命党人只流于表面的浮躁,颇有在纸上规画蓝图的不切实际,多的是漏*点的口号,少的是周密的谋略,更缺乏具体的手段,以及深层次的思考。”
“你的意思是革命党光有理想,缺乏行动?”宋耀如摇头道:“不是这样的,象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还有很多视死如归的刺杀行动,革命志士不是正在流血牺牲吗?”
“是的,革命志士在流血牺牲,但这种方式我不赞成。”肖志华说道:“盲目的暗杀和同样盲目的暴动,并不能改变大局,反而付出太大的代价。这种空降性的革命方式,基础与其说是建立在海外,倒不如说是悬浮在半空中的;一有机会便空降一次,失败了再重新升空,在海外飘移。”
宋耀如皱眉,看着肖志华,示意他继续往下讲。
“象您所说,要救救可怜的中国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革命应该不乏民众基础,可为什么从来不曾想到过真正去发动民众呢?”肖志华继续说道:“中国的革命,自然要扎根立足于中国,对要拯救的国家、民众不甚了了,脚下便没有充沛的地气填底,手中更没有丰厚的实力在握,上不及天,下不及地,革命,难道就是刮过便无影无踪的风?”
宋耀如想了一下,反驳道:“中国的革命是横向的学习西方,彻底的学习,当然,最主要的是美国政体。革命党或许有些偏向国外,但革命既是西方社会之于中国的横移,那么就一定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同情和帮助,这种在外面的努力不可以说不对。”
肖志华淡淡一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诚恳地说道:“宋先生,我们现在是辩论对吗?词语可能尖刻,观点可能不同,却不会影响到咱们刚刚建立的私人关系?”
“当然是这样。”宋耀如肯定地回答道:“我认为你应该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诚布公的谈话怎会影响到私人关系。”说着,他又笑了起来,挥着手说道:“放心,即使你的话再尖酸刻薄,宋某也有承受的胸襟,今天这顿家宴依然会丰盛无比。”
“好,那我就畅所欲言了。”肖志华笑着点了点头,“幻想得到西方国家的同情和帮助,在我看来,实是愚蠢至极。我们要弄清楚,当革命党满腔热情地向某国政府陈述他的理想和抱负时,对方首先考虑的与其说他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还是一个专制主义者,不如说是他的革命能否给该国政府带来利益以及带来多少利益,乃至这样的赢利能否超过他们现有的满清王朝所提供的利益。不管多少西方人士对中国的革命如何表示同情,但一涉及国家利益,以利相见便是不可避免的。那革命党会怎么办,和满清比卖国吗?革命是政治交易吗?是丧权辱国吗?出卖国家利益,出卖民族尊严,只为了革命谋利,对此,我是最为反对的。”
“不,不会是这样的。”宋耀如迷茫地连连摇头,是的,肖志华所说的这种乞讨式的革命与卖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难道只为了将皇帝打倒在地,便要不择手段,他真的感到了难言的悲哀。
“最好不是这样。”肖志华轻轻叹息道:“为了革命而革命,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客厅里安静下来,宋耀如在苦苦思索,肖志华的言论带来的巨大冲击,让他暂时忽虑了待客的礼貌。
肖志华却不以为意,喝着茶,吃着小点心,又站起身,四处走动,观看客厅里的小摆设。然后,他突然在钥匙孔里瞥见了一只圆溜溜的可爱的大眼睛,不禁莞尔一笑,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圆溜溜的可爱的大眼睛攸地不见,响起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好奇而顽皮的小孩子。
“宋先生,宋先生。”转了好几圈,肖志华不得不开口打断宋耀如的思考。
“啊,志华,嘿嘿,真是失礼了。”宋耀如挤出一丝笑容,抱歉地说道。
肖志华拿出一小叠书稿,递到宋耀如面前,笑着说道:“华美印刷社是宋先生开的吧,我有本薄册子想印刷,可又暂时没有很多的钱。”
“没关系,这根本不算问题。”宋耀如接过来,随手翻了下目录,不禁奇怪地抬头看了看肖志华,低头细细翻阅起来,然后就又进入了聚精会神的状态。
嘿嘿,又被一个人晾在这里了,肖志华轻轻推门而出,离开了宋耀如的私人小会客室。他出了门,围着宋家的宅子转了转,然后又回到屋里,好奇地顺着钢琴的琴音走去。
第一卷 筑基 第十四章 托克维尔理论的引入
更新时间:2010…9…5 21:33:32 本章字数:2177
琴房里,宋氏三姐妹都在,这也是肖志华头一回见到老大宋蔼龄,这个被后世评价为特别爱钱的女子。
“乔森叔叔,你听我弹得好吗?”宋美龄年纪最小,也是最活跃的,倒是符合后世所说的魅力型的外向:机灵、活跃、自傲、支配欲强、好胜心切。
“呵呵,我对钢琴不太在行,不过你弹得很好听。”肖志华随口夸奖了一句,又打了个招呼,便要转身离开。
“乔森叔叔。”宋庆龄突然开口问道:“空降是什么意思?”
“空降啊?”肖志华仔细观察了一下她的眼睛,果然是圆溜溜很可爱的样子,便笑着说道:“就是从空中突然降落,你们知道齐柏林飞艇吗?”
“知道。”令肖志华惊讶的是两个大女孩都点了点头,宋蔼龄笑着回答道:“报纸上曾登载过:1900年,德国的齐柏林伯爵设计并制造的一架飞艇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
“是这样的,飞艇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推动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肖志华笑着说道:“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想起来都让人心旷神怡。”
“飞得再高、再远,最终也要落回地面充气、加油。”宋庆龄眨着大眼睛颇有深意地说道。
“嗯,你的话很有哲理。”肖志华意味深长地说道:“飘浮性决定了它的短促和匆忙,象你所说,再高再远也必须要有地面物质人力的不断支撑,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
“但却很少有人真正明白。”宋耀如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宋先生。”肖志华回头笑道:“我四下欣赏了下贵宅的建筑,又被这琴音吸引,见到三位贵千金,请恕我冒昧了。”
“不要说这种见外的话。”宋耀如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注视三个女孩子,感慨道:“能和乔森博士谈话,是你们的荣幸,你们不光要听,还要仔细去想,天才博士,这是实质名归,可不是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