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儿,谢慕华不由得感激起佘太君来,他一整衣衫,微笑道:“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多谢杨夫人!”
佘太君看谢慕华不矫揉造作,故作清高,也没有见钱眼开。谈吐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不禁微微一笑,心中对谢慕华又多了分好感!
“不知道先生将来有什么打算?我看先生一表人才,谈吐不凡,要是想谋个功名,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眼下契丹胡虏虎视眈眈,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先生跟我面见父翁,保荐先生!”
杨六郎也是慧眼识英雄的人,遇到这样的人才,自然而然的起了招揽之意。
佘太君却轻咳了一声:“六郎,谢先生才华出众,又怎么能屈居边陲之地?等我们到了代州之后,让你爹爹好好酬谢先生,大宋国势蒸蒸日上,谢先生这样的人才必然能出人头地。”
谢慕华心里一突,这老太太可一点也不糊涂。自己来历不明,却又自称是海外归来。虽然顾着情义,佘太君还是要邀请他去代州酬谢一番,但是之后,就必然要和他撇清关系。
至于他谢慕华是不是人才,跟他们杨家有一毛钱关系?杨家一门虎将,人才还少了?
老太太一番苦心都是为了杨家着想,投降不到一个月的人,要是现在就在收揽人心,招募人才,必定会引起朝廷的猜疑。
对于自己这样身份不明的人来说,越早撇干净了越好。
谢慕华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很郁闷。从小到大,他听过无数次杨家将的故事,却没有想到,真正和他们见面之后才发现,杨家这个忠烈之名,是不知道用多少谨慎和小心来换来的。在这个君王就是一切的时代,忠臣良将也只不过是帝王的工具,良禽择木而栖,谈何容易!
反正手里已经有了几百贯钱,杨继业那里还有丰厚报酬在等着我去拿,那干脆拿了钱就跑路,去南方做个小生意或者当个小地主,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得了。谢慕华盘算着未来百来,宋朝还算是安定繁荣,就算是算上南宋,江南起码还有二百多年好日子,反正谢慕华没指望自己能活到三百岁,哎……
谢慕华笑了笑:“多谢老夫人提点。”
杨延昭何等聪明,又如何不明白母亲的一番苦心,他低下头,默默不语。
杨九妹是个急性子,看着这几个人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忍不住开口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
杨延昭摇了摇头,拉着妹妹远远走开。
谢慕华主意一定,心里就舒服了许多。他眼睛一转,瞄到了一辆挂着厚厚蓝色帘子的马车,脑子里猛然闪过一个念头。
车队里总共只有三辆马车,一辆是佘太君的,一辆属于杨九妹。但是还有一辆,里边的人却一直没有露过面。
吃饭的时候,是杨九妹亲自把饭菜送到那辆马车里。
昨夜激战的时候,那辆马车里的人也没有出现。这里到底是何方神圣?
是杨家的儿媳妇?不应该有这样的地位啊。
是其他的权贵家眷?杨家只不过刚刚投降,就算有权贵想和杨家结交,也犯不上把家眷送到这儿来啊?
佘太君顺着谢慕华的目光看了过去,咳嗽一声,把谢慕华的思绪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我们在路上遭遇了刘继轩,耽误了行程,这里到代州不算很远,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要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九妹不喜欢坐马车,谢先生身体虚弱,就坐她的马车休息吧。”佘太君淡淡说道。
谢慕华只得躬身一礼:“多谢夫人!”
只不过他的眼神却忍不住还是往那马车上多瞄了两眼。
他却没有留意到。
那马车上的帘子微微掀起一角,里边一双明亮的眼睛,也正看着这个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退了数百强兵的人。
雄关雁门,号称“天下九塞”之首。
雁门关,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群峰挺拔,山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战国名将李牧开始,直到如今的杨继业,千年来,中原子弟在这里与野蛮外族不知道血战多少次。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谢慕华低声吟道。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不想你远在海外竟然也知道这诗句?”杨六郎、杨九妹和佘太君不知何时来到谢慕华的身旁。
谢慕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右手遥指远山:“代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柢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咽喉全晋。自从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忻、代之地就必然是契丹入侵的重要策源地。一日无法收复幽燕,就必须以太原为重镇,以忻、代为据点,北阻雁门。杨将军守此雄关,真不愧是当今名将!”
佘太君诧异道:“先生自称在海外多年,不想对中原之地竟然有如此见识?”
谢慕华暗自好笑,这是《读史方辇纪要》上的评论,自己只不过是盗用前人智慧,借来一用而已。
当下谢慕华谦逊的说道:“我家祖上虽然远离中原,却时刻不敢忘本。中华典籍是家中世代相传的,每代子弟都要不忘故国,研习经典。那雁门太守行是在下最为喜爱的诗句之一。方才在下看到雄山万里,江山如画,忍不住大发感慨,一点愚见,倒是让杨夫人见笑了!”
佘太君淡淡一笑,心下不禁对着海外归子谢慕华暗暗佩服。
中华历史上,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响彻在雁门关外,李牧、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薛仁贵……都曾经在雁门关叱咤风云,为保中原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与匈奴,突厥,契丹各族舍生忘死战斗。
第五章 立志
自从后晋皇帝石敬瑭向辽人自称“儿皇帝”之后,割让幽燕十六州给契丹人。雁门关就成了华夏儿女保家卫国的前沿阵地。
山西经过连番血战,民不聊生,偌大山西现在所余只有三万五千多户,放眼望去,处处荒凉。衣衫褴褛的乞丐倒毙路旁,面黄肌瘦的农夫骨瘦如柴……
偶尔有人看到这队车马,饥饿难耐的人们纷纷跪倒在路旁,伸出一双双枯瘦的手,用最可怜的眼神哀求着一个馒头,一个铜板!有的年轻女子竟也衣不蔽体,任凭白生生的胸脯被人看见,照样挤在人群中,手举的高高的,哀声乞讨!
“让开,让开!”
队伍前的步卒竖起刀枪将聚拢来的饥民推开。
佘太君掀起帘子叫过杨延昭:“反正我们马上就要到雁门关了,大家留点干粮,其他食物就分发给他们好了。”
杨延昭喝止了正在推搡饥民的士兵,着手给饥民分派食物。
谢慕华正斜靠在马车里打盹,他这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在颠簸的马车里,骨头都快散架了,哪里能睡得着?难得遇到一段算是平坦点的路,好不容易闭上眼睛眯了会,就被外边的饥民吵醒。
谢慕华揉了揉眼睛,掀开车帘向外看去。
来自后世的谢慕华这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悲惨的景象。那时候,他最多就是从电视里见过穷的没饭吃的非洲饥民,但是眼前活生生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同样的华夏儿女,一个个眼神迷离,身形佝偻……
“我也来帮忙!”谢慕华骨子里还是个热血青年,急忙跳下车,一卷袖子就加入了分发食物的队伍中。
“滚开……”
外围传来一阵怒喝,随着马鞭**的噼啪声和饥民的哀嚎声,三十余骑旋风般的冲了过来。马蹄纷飞,把围拢的饥民踢翻,马上的骑士却面有得色,手握马鞭还在不住鞭打马前的人……
谢慕华一看,一股无名野火从脚底直烧到头顶。
三十余骑整整齐齐一勒缰绳,马儿人立而起,骑士们翻身落马,动作极为矫健。只不过这一切看起来更像是在做作。
“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潘大人属下,特来迎接杨夫人。”骑士们齐声喊道,俯身行礼,整齐划一,着实是精兵强将。
杨延昭皱了皱眉头,他很看不惯这些傲气凌人的骑兵,但是这些人看起来应该是潘美的亲卫。潘美是杨继业的顶头上司,又是拥立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大宋名将,而他们杨家只不过是北汉降将。
想到这儿,杨延昭扭过头去,强咽下这口鸟气。
但是这口鸟气,他咽得下去,谢慕华可咽不下去。
谢慕华快步冲了过来,指着这群骑兵就骂:“瞅你们这点操行,牛逼是吧,出雁门关去跟契丹人死磕啊?在这跟老百姓耍什么威风,一群瞎得瑟的垃圾,FUCKYOUEVERYBODY……”
这段话对于这些宋兵来说,很难理解,什么操行、牛逼、死磕、得瑟,还有最后那句莫名其妙的话!
不过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谢慕华绝对不是夸奖他们英明神武。
为首骑兵“咣”一声,雪亮的马刀从刀鞘里抽出半截,瞪着这个穿着家仆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