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嬴战的动作,下面那些人全都松了一口气。一个个都觉得嬴战是及时雨,将自己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一个个对嬴战都莫名的升起了感激和敬畏。
“因先楚王之故,许多大臣都受到项羽的恶意诛杀和打压。孤今天还有一事,就是为这些人平凡昭雪,屈卿,你来念吧!”
屈氏家族的家主立刻上前一步,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名单开始念了起来。对于这些常年在官场上打滚的家伙来说。当年谁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哪里,光凭记忆就能尽数道出,不过屈氏还是一一列了出来。毕竟这是朝堂之上,总得有个规矩。否则难免会给人检举个从中以权谋私,颠倒黑白的罪名。虽然白纸黑字也不太靠谱。可终究好那么一点。
这些人或者官复原位,或者颐养天年,这一切都是嬴战的主意,屈氏不过是将嬴战的处理结果公布罢了。这些官员都是因嬴战而昭雪,对嬴战自然是感激涕零,不说死心塌地,至少也不会抵触和抗拒。
将前朝的种种事物处理完之后,终于轮到了重头戏,今后的大楚国何去何从,在场的各位又何去何从。
大楚国覆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人也都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不过今后两国合一,各项事务总该有个章程吧,大家的官位和爵位又该怎么处理?这是众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好好关心一下。
嬴战说道:“大楚国全境尽数并入大秦国,今后,所有官府行文,民间书信,尽皆依照大秦国样式,所有臣民皆是大秦国子民。大楚国各州名称不变,各州辖境,将会有大秦国官员重新核定。大楚国朝堂撤销,所有人员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啊……
听到嬴战这一席话,众多官员权贵都惊呼起来。
他们才不在乎国家名称的变化和各州辖境的增减,他们只听到了最后两句: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那些有爵位的人自然是如同吃了定心丸似地,有这一句话,他们的荣华至少就有了保障。至于那些有官无爵的,心中就七上八下了,这简直跟罢官没区别啊,没了官位,以后就是庶民一个,这叫人怎么活啊。
嬴战眯了眯眼,看到下方众多官员议论纷纷,没有出言制止,直到那些官员一个个渐渐平息下来,这才说道:“针对官员选拔和考评,大秦国早已经有了成熟的规章和制度,那就是科举制。所以,各州郡官位的选拔,将以大秦国科举制为准。”
科举制?一时间,朝堂上又是议论纷纷。
大秦国早在嬴征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靠科举制选拔人才,有嬴战和李时珍的点拨,又有法的反复摸索,已经相当成熟,只是嬴征时期,这一举措属于初创,无论规模还是力度都相当的弱小。直到嬴战上位,才将这一制度大力推行下去,多年来,已经有了相当充足的经验。
不过,对于大楚国的官员来说,科举制毕竟是一个新奇事物,有些人甚至闻所未闻,不过这没关系,得到嬴战的授意,昭氏家主上前来,宣读起了科举制的相关事项。
“所有大秦国子民,无论出身,无论民族,均可接受官府考试,择优录取,赐予官位。科举分文举和武举……”
听到昭氏家主的宣读,众多大臣简直是如闻惊雷,一个个目瞪口呆。
“什么出身都能参加科举?那岂不是说市井中的青皮们也可以跟咱平起平坐?”
“那也得有真才实学啊,科举终究是靠笔杆子的,那些青皮们进来只怕都不知道用笔的哪头写字吧。”
“不过这武举……”
一群人沉默……
不过也有一些官员心中活络起来,原本按照规矩,只有他们的长子能够接受父亲的恩荫,获得官位,庶子根本没有晋升官道的可能。可是如果有了科举制,那岂不是庶子也多了一个出人头地的门路。毕竟这些官员都是好几房妻妾,儿子众多,疼爱小儿子的也不在少数,光为了这个,就足够他们坚定的支持科举制。
虽然有些不满蛮夷之民也能参加科举并且为官,可是谁都不敢多说半句废话。景氏、屈氏、昭氏三大家族的家主都狗腿子一样站在嬴战身边,那些有资格和他们三人叫板的也都被拉出去了,剩下这些小喽啰除了摇旗呐喊还能做些什么。是以,文武百官一致的赞同。
散朝之后,朝堂上的三件事情立刻长了翅膀似地传了出去,百姓们为老楚王冤死而愤恨,对嬴战感激。那些被项羽流放罢免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也都欢天喜地。而关于科举制的官府公文也张贴在各个街道、城门处,并且通传各州,一时间,所有的臣民都在热火朝天的议论着科举制的相关内容。(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谋划
嬴战坐镇郢城,大秦国两百万军队分扎在各个州郡控制局势,在由上而下的归顺风潮下,大秦国十分顺利的完成了对楚境的消化。/两国边境处的州郡辖境重新划分,不过这些都用不到嬴战操心,自然有官员处理这些事物。而与此同时,许多精于内政的官员被抽掉出来,安插补充到各个州郡。
而这个时候,楚境的臣民都在关心着科举制的相关信息,大秦国历届科举取士的内容都成了他们打探的重点,许多大秦国落榜的文人武者们此时纷纷现身,将自己的考场二三事写成文章或者口述找人写成文章向外兜售,还别说,这些人真的赚了一大笔,至少今年科举的盘缠是凑到了。
得知大秦国科举的规矩和考核的内容后,楚境的臣民纷纷开始钻研起来。那些官员们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更是为了再进一步,对于他们这些身居官位的人,大秦国是给与许多便利的,但是真的没有什么才学,那就不好意思了。而那些以前没有门路出仕的贵族子弟也都纷纷抱起各种治国学说。受惠最大的无疑还是楚境的平民,科举,无疑给他们打开了一条出仕的道路,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治国。
不过对科举最具感激的,还是楚境的各个蛮族,他们都是以前被大楚国武力征服的,大楚国对他们的态度可想而知。不过现在换了大秦国,他们不但获得了一视同仁的国民地位。更有机会出仕做官,那些钻研中原文化多年的蛮族学者立刻成了各个部族的宝贝,全都挑灯夜战钻研大秦国下发到各个州郡的治国之道书籍。
大楚国覆灭不到一个月,可是如今楚境各州郡都已经完全被大秦国同化。没有出现一起不满和反抗,这令其他关注楚境局势的各国难以置信。
作为大楚国邻国的大吴国,无疑是关注最密切的。
原本,大吴国还等着大秦国和天下列国拼个两败俱伤,然后出兵剿灭各国军队,削弱全天下而强吴。这个想法的确很疯狂,可是不容否认,这个想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只是可惜。天下列国太不堪一击了些。大韩国被灭、大魏国被打残、大楚国也被灭掉,如今更是温顺的如同小绵羊,丝毫没有反抗的意志。
长卿得知嬴战的一系列作为之后,久久无语。最后向吴王庆斌长叹道:“大王,大秦国如今已占据天下半壁,以一己之力抗衡天下已经不是妄想,大秦国已经取代大齐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而且。比大齐国更加强大。”
庆斌皱眉。大秦国强大,这是他不愿看到的,“那,怎么削弱?”
削弱?长卿摇了摇头。看看大韩国和大楚国的下场就知道了,大秦国能是那么好削弱的么。贸然与其为敌,唯一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碰的头破血流一命呜呼。
“我大吴国以前和大秦国没有交界。可是现在秦得楚,与我国反而成了邻国,而且国境宽广。我大吴国所凭仗的长江天险已经消于无形,而且,楚境位于我大吴国上游,我大吴国先天上就居于劣势。”
庆斌摇了摇头,“也未必!虽然楚境没有反叛,可是嬴战一系列手段都志在削弱楚地力量,加强咸阳的统治,也就是说,楚地能为其所制,却未必能为其所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秦国都不可能依靠楚地打天下,楚地也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
长卿赞叹的点了点头,“大王目光如炬,明察秋毫。若是嬴战没有他母亲这一边的血缘关系,若是没有他在郢城的那一番作为,楚境内的民众势必对大秦国充满抵触和不认同,若是我们从中操纵,楚地反而会成为大秦国挥之不去的包袱。不过即便楚地没有明显的反抗之举,嬴战对楚地也充满了提防,大秦国本土各州的臣民也对楚地的民众充满了戒备。”
庆斌点了点头,随即赞叹道:“这个科举制真是奇妙,也不知那嬴征是如何想出的,嬴战能够将楚地民心抓在手中,科举制功不可没。借着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