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清却将话题一集道:“陛下,臣上次提到,为将来的西北大计,想将邓州到京兆府的道路拓宽铺平,至少达到可并行两辆马车,以便于将荆襄一带的物资向西北输送。”
许清走到墙边,指着墙上的地图道:“陛下,韩枢密请看,邓州经商州到京兆府的6路距离并不算太远,一但打通了这条道路,荆襄甚至是吴越一带的物资,就可以通过长江、汉水,源源不断的运到邓州,再由邓州转6路运往西北。
这条通道比走东京,经西京到京兆府的路程近了许多,同时还大大减轻汴河运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对促进西北及荆襄地区的民生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陛下请想一想,我大宋凡是富足的地方,无不是jiāo通顺利之处,一条运河,让沿岸无数的城市兴起,邓州到京兆府这条道路,不但关系着西北战略的实施,对西北及荆襄地区的百姓,意义更是深远。”
许清的话,让在坐的三人频频点头,其实古人同样明白道路重要xìng,秦始皇一条咸阳到九原的直道,是秦国控制北面大片领土的关键所在,隋炀帝一条大运河更是最为生动的例子。
只是修路向来是耗资巨大的事情,在古代小农经济的构架下,朝廷很难chōu出巨资投到修路上去,若是增加百姓徭役,又容易引起社会动dàng。
秦始皇的万里长城,隋炀帝的南北大运河,让华夏受益千年,却也是导致了他们的王朝崩溃的重要原因。
果然,只听赵祯说道:“朕原则上是同意修这条路的,只是国库目前并不宽裕,银钱筹措上子澄可乖办法?”
其实从读到许在襄州递上来的奏章时,赵祯就心动了,修路是利国利民之事,只要不是靠加重徭役,若得天怒人怨,朝廷自然是愿意去做的。
这年头修路可没有什么钢筋水泥之说,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劳力充足就行,朝廷只须开支些火yào费,还有供应些粮食。许清微微一笑道:“陛下,加上这次种经略俘虏的三千人,咱们手上已经有过两万的夏军俘虏,这次张海叛军还有几千拒不投降的死硬之徒,若再将全国的死囚全部往修路,人手也差不多够了。再不行就投入一些厢军……”
许清还没说完,赵祯就摇头说道:“不妥!不妥!用夏军俘虏来修路,必将招致非议,同时有失我大宋仁义之名。”
还好许清早有心里准备,接口道:“陛下不提国内叛军,不提死囚,只说用夏军俘虏修路不妥,难道是觉得夏军俘虏无罪吗?
陛下,我大宋子民犯了国法,还须刺字充军从事苦役,这些夏军俘虏曾深入我大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宋夏开战以来,西北累累白骨有多少不是死于这些夏军刀下?
这些人可以说是恶贯满盈,咱们没一刀杀了他们就葺好了,难道还要放他们回去继续为恶,难道还要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
如今让他们组成建设兵团来修路,不过是让他们稍赎前罪,此举等于将他们当作我大宋子民一般看待,有何不妥之处?”
许清这话很有意思,虽然赵祯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一时无话可驳,都说子,将这么俘虏当作大宋子民看待,俘虏能享受这种待遇确实对得起苍天,对得起大地了。
“韩卿和曾卿对此作何看法?”赵祯自己拿不准,转头对韩琦他冉问道。
韩琦谨慎地答道:“陛下,臣认为目前我大宋与西夏尚处于jiāo战状态,用俘虏来修路倒也说得过去,李元昊在西北掳去我大批青壮,这些人到了西复,同样受尽奴役,臣以为,除非李元昊同意将掳掠去的大宋青壮全部放回,否则这些俘虏咱们是不可能放归西夏的,用来修路并无不妥!”
听了韩琦一翻话,曾公亮也表示支持用俘虏修路,当初光是渭州城破时,满城青壮就被夏国掳去大半,西夏地广人稀,劳力极其尊缺,加上连年与大宋作战,chōu调了太多的青壮,使得西夏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
所以夏军进入宋境时,把人口列入了重要的掠夺目标,这些年掳去的大来百姓已不计其数。
经韩琦提起,许清才弗然醒悟,还有这么大一笔帐没跟李元昊算呢!他娘的,哪天真能攻到兴庆府去,非把李元昊所有妻nv掠回来,在东京nòng个‘夏姬楼’安置这些人不可,许清恶狠狠地想着。
最终赵祯没有马上点头,也没有反对,这等大事自然还须与其他大臣商议过才行,这个许清理解。
“对了,种爱卿有奏章给朕,说他年迈老弱,且久病难愈,怕jīng力不济致使兜岭险关有失,建议朝廷将环庆路兵马都铃辖秋青调往泾原路,负责镇守兜岭险关,子澄你这些天不用上朝,趁此机会一并说说你的看法吧?”
朝中对西北最了解的,莫过于范仲淹和韩琦了,但许清毕竟竟也在西北趟过一回,他的意见自然也很有权威;同时许清娶了清平后,在赵祯心里也觉得许清更亲近可信些。
“陛下,将领有的擅于进攻,有点擅长防守,有的攻守兼备,秋青作战勇猛,而且智谋出众,正是那种攻守兼备型的将领,由狄青坐镇,兜岭险关当不会有失,同时,让其整军备战,随时兵出兜岭,袭扰西复,使李元昊无力再从其它线路侵略我边境,正所谓举贤不避亲,狄青虽是臣的义兄,臣也一力推荐将秋青调往兜岭镇守。”
赵祯听了微微领道:“好!子澄言之有理,卿之建议朕会详加考虑,此事等朝会上众位大臣共议过,再作决定吧!”
听了赵祯和许清的答对,韩琦有些意味难明的扫了许清一眼,其实许清也知道,在西北之时,无论是范仲淹,还是尹洙、庞藉等人,都极为看重秋青,唯独韩琦例外,目前韩琦与狄青之间虽然还没有什么冲突,但韩琦对秋青的出身大概有些看轻,待秋青远没有范律淹他们那么亲近。
许清淡淡一笑,世事就是如此,你不能强迫每个人都随着你的喜好,自已看重秋青,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韩琦看轻狄青,是因为他的出身,着重点不同;不过,只要韩琦不对秋青下暗手,许清也懒得去管他的看法,求同存异嘛!。
第三百三十八章 报国不忘家
第三百三十八章报国不忘家
从三天前,京华时报增加了四个版面,而其中两个广告版面上,只有四个黑体大字:万贯一两
内行人都发现,现在的京华时报的广告费收得可不便宜,商家们平常发些小广告也要几十贯,甚至几百贯,谁这么大的手笔,一下子要去了两个版面呢?那得花多少广告贯啊?
可这大价钱花了也就罢了,偏偏只印了四个字,谁发现你这‘万贯一两’是啥意思啊?第一天,街头巷尾不少人谈起这事,就笑这打广告的人是败家仔
谁这个人败家败得还不够,第二天依然如故,两个版面顶部正中位置的四个字,连大小都没变化,好奇心驱使之下,人们开始对这四个字用心的研究起来,希望提前弄明白这四个字暗藏着怎么样的玄机。
到了第三天依然只有四个字,街巷间的热议已达到了高潮,人们纷纷议论,到底是怎么儿子能值万贯一两,宝石古董之类的价钱倒是很贵,可没听说这些儿子论两卖的啊
许多人开始怀疑是千年人参之类的儿子,可没一个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来,有些好事之徒,已经忍不住跑着报社去打听,赵大社长笑而不答,这引起了更加热烈的讨论。
第四天,京华时报早早就被抢购一空,在吊足了大家胃口之后,原本那两个广告版面的大片留白处,终于出现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万贯一两’四个字仿佛成了横批,右边是:院外风荷西子笑;左边是:明前龙井女儿红。
中间画着一栋江南风格的院落,院外湖光山色,荷叶连天碧,院内秋千自闲,古琴横于几上,一个绝色佳人正于修竹下煮茶,炉上水初开,彩蝶舞钗头,美人手上的茶叶罐上,清晰地印着‘龙井茶’三个字。
画的落款则用蝇头小字把龙井茶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看这这些,人们终于明白,这是广告龙井茶的。
问题是龙井茶出自何处,何以卖得这么贵?普通的茶叶卖到百贯一两已经是少有的好茶了,而龙井茶竟然卖万贯一两,龙井茶好到怎么程度,才敢卖出这样的天价啊
人们的悬念不但没有解开,反而更对龙井茶充满了吧?限的好奇。
“子澄,这次广告的效果出奇的好,店面也已经按你的要求装修完毕,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该推出新茶了?”琴楼之上,梁玉将手上的帐册合上,对许清轻声问道。
琴楼下春水碧于天,垂柳杨花竞芳华,一支古藤的新枝蔓到阳台的栏杆上,随风轻轻晃动着。
许清看着窗外的*光,又细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