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渐青-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为关键的是,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可自给自足,地方节度使上管军事,下官民政,掌有财权,俨然国之国,久面久之,朝廷根本无力制之。
而我大宋自太祖始,吸取了前唐的教训,实行的是募兵制,且大部分禁军皆妨守在京畿周边,军权的的划分也更为细致,三衙掌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地方驻军也皆由朝廷供养,不复掌财权。
只要这些制度不作变更,就不会再出现地方害据的祸乱,是以,担心武将专权,地方害据为由,而否定兴武举,办武学不足为取。
如今我大宋久拖于西北战事,已是民生凋弊,疲弱不堪,致使连一个温县雪灾都无力救济,兴武举,办武学,为朝廷选拔更多将才,尽早平定西北已势在必行臣请陛下早作决断……”。
果然,范仲淹一表态支持,场面顿时改观不少,许清身后的曾公亮也立时站了出去表示支持,以许渍对曾公亮的了解,侥不觉得奇怪,曾公亮此人对武备方面很上心,过去的交谈,许渍就常闻他对大宋军事连连失利痛心疾首。
范仲淹的分析有理有据,所以只他一位重臣现身说法,身后便站出了二十多位支持者,龙椅上的赵祯看了欣慰地轻点了下头,而本不做声的王拱辰、贾昌朝等人顿感不妙。
秉着范仲淹等人支持的,就是他们反对的原则,王拱辰天声疾呼道:”陛下,举武举、办武学之举万万不可,重抑武乃我大宋基本国策,岂能说更改就更改,况且何来朝无可用将帅之说,我大宋官统兵并不输于前朝武将。
西北种世衡不是刚将兜岭这样的战略重地夺回来了吗,难道这些不是可用之将?如今我大宋对党项人已经占据优势,再兴武举、办武学实乃多此一举,此举有可能造成武将专权不说,还会空耗无数国币,值此国库空虚之时,岂能再作此无谓花费,陛下,举武举、办武学之事万不可行啊!”
许渍本不欲多做辩论,范仲淹和黄亦然作为代表,把该说的差不多都说了,该拉票的时候私下里也早拉过,此刻在朝堂上摊牌,其实就是比拼双方支持率,你就算是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支持率不占优那也是枉然,若是支持率占大多数,不用你多说什么,一样能通过。
但正如王拱辰看不惯他一样,许渍照样看不惯这个事事弹劾自己的家伙,见他说得轻巧,许清忍不住出班驳道:……王丞,国策的制定要顺应时势,若连这个都不懂,你枉居丞之位。另外,毒御使方才刚刚提到,国虽安,忘战必危,况呼找天宋国未安呢!夺回一座兜岭,便以为万事无忧,这不易于鼠目寸光。
再者王丞说我朝官统兵不输于前朝武将,我想请问王丞,是您统兵不输于前朝季靖之流的武将呢?还是指的别人?
王丞若指他人,请把名宇点出来,别空口白牙说废话,若是指王丞你自已,很好!陛下!王丞统兵之才不输于前朝李靖,臣举荐王丞为将,李靖以精骑三干,喋血虏庭,夺取定襄,最后将颉利给俘获,臣请陛下赐五千精骑给王丞,不知王丞可敢立下军令状直取兴州,俘来李元昊!”
“许渍你过……”王拱辰憋得满脸猪肝色,但今年因许请已被罚俸两回,表面上等于白打了一年工,所以这次总算及时收住了话头。
呵呵,很好,总算没气糊涂,许渍可谓是抓住了王拱辰的痛脚,现在朝官,象范仲淹他们有统兵经验的皆是改革派,他不可能站出来夸范仲淹等人,反对派之只有夏竦,曾以宣辙南安使,并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经略过西北。
但夏竦当时做得更多的只是物资调派,监察将领,即使这样也算他统过兵吧,可夏竦在西北时宋兵战绩可不咋的,期间经历了好水川等败仗,王拱辰若强将夏竦抬出来说堪比前朝武将,不过徒惹笑话。
赵祯满有深意地看了许诸一眼,并没有出声,贾昌朝却驳许渍道:……夏宁侯此言夫谬,王丞说找朝丈官统兵不输于前朝武将,只是一个概述,岂能以此来攻击王丞一人,况且武将统兵才能可以培养,难道官的统兵才能就不可以培养?何必再多此一举办什么武学?”
许渍两眼一翻说道:……常言道业术有专攻,官治国,武将安邦这本是恒古不变的道理,我大宋又岂能因噎废食?贾参政说的没错,官的统兵才能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若是官长期统兵,那岂不也成了武将?这与直接培养武将有何差别?难道因为他是官出身,朝廷就能毫无顾虑的把兵权交到他手上?
欲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化!照我说啊!若是让王丞这种动不动、就以不上朝来要挟朝廷的人统兵,能不能保国安宁且不说,恐怕朝廷先就不得安宁!”
第二百六十四章 准备金
许清现在打击王拱辰,也可谓是不遗余力,你既然事事针对我,我再跟你客气岂不成了傻子!这种打击看似无关痛痒,但对一个人的声望损害却极大,许清就是要一点点把王拱辰堂皇的外衣录掉,让稍稍有些廉耻心的人都羞于与之为伍!
“许清!你你你……陛下,请为臣作主啊!许清当廷辱骂臣为流氓,这可是众人皆听在耳里的啊!臣请陛下治许清奸佞不法之罪!”
王拱辰才刚刚透过一口气,听了许清这话顿时又暴跳如雷,撸起袖子就想找他来个全武行,但估计自己打不过,转而又掉头向赵祯大礼跪下,口口声声非要治许清之罪,一副绝不罢休之势。
目前朝的势力划“分,由于范仲淹等人的上台,改革派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这是赵祯有意为之的结果,他想改革,自然对改革派多些扶植,留着王拱辰等人,既不想他们压过改革派,又能起到牵制的作用。赵祯就小心翼翼地调控着这种势力的比重。
许清留意看了欧阳修一眼,见他和谏院的一些官员果然作了壁上观,在这双方角力之时,既没有站出来支持,也没有出声反对,沉默以对。
许清心要暗叹一声,说好听的这叫有原则,换个说法就是,君子啊!你的名字叫固执!
当天许清和范仲淹几人也是摆道理,说事实,把欧阳修驳得无话可说,但他就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决不妥协!这一场角力,由于欧阳修选择沉默,支持武举这一方的虽然还占优,便优势不算太明显。
反对派在有王拱辰、贾昌朝、章得象、夏竦、宋安、王举正、赖淡顺等人,包括礼部尚书吴长庆、侍郎钱应物,刑部尚书赵之远、侍郎陈仲和等人也在反对之列。
而出于许清意料的是计相曾亮竟表示支持,有他带动,三使司的官员也大多表示支持,三使司掌管盐铁茶及几乎全部朝廷才税支度,下设二十多个案,权职极为繁杂重大,与书省、枢密院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是直属官员最多的一个朝廷部门,当然,有资格上朝站班的并不多。
即便有曾亮这老滑头出面支持,双还是形成了僵持之势,赵祯又不是个刚毅的主,一时也难以决断,最后这问题又拖到了下次朝全再议。
这个结果并不出许清意料之外,他反而觉得形势比他想象的好得多了,毕竟重抑武的策略在大宋已经实行了近百年,一下子想让所有人转过弯来,根本不现实,只是可惜了欧阳修!若是有他们加入,很可能武举之事今天就能通过。
回程的马车上,许清吩咐荆郎一声,车子直接往潘楼街的银行总部驶去,兴武举之事还是由范仲淹等人去联络小弟吧。自己还是先将行交子的事宜安排好。
今天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武举之事没通过,却意外地通过了行交子之事,对于许清而言,这是也他一直策划而未能实行的事情,算是不小的收获吧。
以前他多次去过负责印交子的抄纸院,对抄纸院的印刷技术作过深入的了解,防伪上他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命令下生下去,让各地分行把二百五十万贯准备金调集到总部来,这个绝对不能虚应其事。
宁平波等总部负责人一听许清说起此事,顿时兴奋不已,要说目前银行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那自然是银钱的转运了。细算一个账目你就知道现在转运银钱有多难,一贯铜钱大概重斤左右,如果按这个比重计算,二百五十万贯那就重达一千五百万斤。
若用马车转运,就算一辆马车能装一千五百斤,那也要一万辆马车,一辆马车再配几个人手,加上押运的人,那少少也得近四五万人啊!若是从成都府运到东京来,怕不得耗时两三个月才行,一路上人啃马嚼,这种耗费是极其惊人的,简直能让人狂。
随着大宋银行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所要面临的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困难,所以宁平波等人早就巴望着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