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X-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可能!这个民族往往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东西。  历史上。  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战败。  就曾举国投降,结果就被吴王夫差放了回去。  他卧薪尝胆,十年后终于雪耻……至于楚汉相争之时,楚项羽在鸿门宴上明明可以干掉刘邦,却也放了他一马,结果最后刘邦兴兵反扑,才有了今天的大汉天下……”
狗奴王笑道:“作为王者,怎么会干这种蠢事?要是换了我,一旦征服了哪个国家,当然是要彻底并吞了它,连他的人民也不准再说本国的话,使他们彻底忘掉以前……”
副官道:“这就是他们信奉地‘王道’,也称‘中庸之道’,或曰‘仁义之道’。  居说国中有一类人,不干别的,一生只学这些。  ”
“仁义?哈哈哈哈……”狗奴国王终于找回了感觉。  他于是接着说道:“既然这样,你就作为使者,到他们那里试试,看他们有什么条件……”
于是,狗奴国副官卑躬屈膝,前来杨华大营联络投降事宜。
跟随杨华而来的副总军师法正说道:“我们大汉民族对于外族历来有一种‘上国风范’,我看应该答应他们投降。  因为他们的主力虽然不存在了,但还有莱州、会稽两处兵马。  允许他们投降,就可以不战而倔人之兵,此为上之上者!”
纯以兵法来看,固然如此,但是,杨华此时愤怒难平!从零星被俘的倭寇口中,已得知了薜灵芸婢女小玉的事迹,薜灵芸也已难过得好几次向杨华哭诉。  因此杨华断然拒绝道:“人活着就要快意恩仇,国家也是同样!小玉是个好女孩,临终之前一定希望我们为她彻底复仇!况且倭寇一入我国领土,就实行三光政策,杀了我们那么多老百姓,现在却想一走了之?那些同胞的在天之灵也在看着我们!传令下去,决不允许狗奴国王身边的那些士兵投降,一定要彻底消灭他们!天下本就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这就是真理!”
狗奴国副官听了这话,面如土色。  杨华鄙视地看了他一眼道:“这家伙就暂且留他一命,放他去奔丧吧!”
小高地上,狗奴国王听说杨华拒绝接受投降,慨叹道:“看来对方竟有智者……”他并不怨天尤人,兵败而亡,本是理所当然。  穷途末路地倭寇残兵败将举行了一个庄严而莫名其妙地仪式。  狗奴国王周围的官员人人手中反持倭刀,哼着一些难以听懂的曲调。  准备在仪式结束后剖腹自杀。  他临终前留下遗言,放进一个密封瓶内,投入辽河,期望侥幸顺流飘回本国。  遗言中有一句写道:“大汉民族人才辈出,不能简单地通过武力征服,若要成事,必须使其人心涣散。  自我迷失……”
杨华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他两眼望着前方说道:“这些强盗在我华夏领土上横冲直撞,干尽坏事,这么死去过于安静了吧?传令!我方万箭齐发,为他们送终!”
于是铺天盖地,如同密雨一般的箭矢射向小高地,插满了每一寸土地……事后,人们发现。  狗奴国王除了自己的倭刀插在腹中外,还身中十几只复仇之箭,形同刺猬……
薜灵芸肃穆地站在大辽河边上,将漂着花瓣地美酒倾洒在辽河水中:“小玉,安息吧,你的仇已经报了!”
辽东地倭寇主力一举荡平之后。  杨华一直打到马砦水(鸭绿江),还要继续进军之时,手下来报,粮草不足了!
原来此时联军的粮草按规定由北魏蒙面国师(曹操)负责,因他地处山西与河北,正当其地,况且又将洛阳交给了汉帝,因此就讨了这个差事。  一开始粮草供应尚属完善,因此杨华不虞有它,不料此时乘胜进军之时。  制肘就来了……
当然。  表面上地原因是大军深入蛮荒之地过远,但杨华心里慨叹道:这不就是当年虎牢关的翻版吗?那时曹操自己深受其害。  现在长了见识,也拿来害人了!后世所谓“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看来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副军师法正道:“我国北方迭经战乱,人口凋零,国力空虚,此时确实不宜继续深入。  如今主公已经功勋盖世,而诸将皆有归意,不如见好就收吧!”
杨华此时无奈,心道,难怪后世会有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论调,有时还真是这样!只得收起雄心壮志,到此为止,传令大军凯旋班师。
这时,由于狗奴王死后,东莱、会稽两处地方的倭寇心无斗志,节节败退回到海边。  孙权与曹植也捷报频传。
反倭终于胜利了!天下大定,汉帝招集各路诸候庆功。  洛阳宫殿内载歌载舞,喜庆升平。  孙权、曹植、蒙面国师(曹操)、诸葛亮、孟获、拓拔力微等人既为眼前的胜利喜气扬扬,又为即将重起的割据纷争而忧虑。
杨华建议道:“各位!这次抗倭联盟地成功,说明我们各方势力还是有着共同利益,并非不可调和。  其实统一天下,可以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各位心目中地武力夺取天下;另一个则是共尊一个国主,实行‘君主立宪’,各人的地盘仍由各人自治,只是遵循统一地宪法而已。  皇帝立宪之后,由各方势力共组内阁来管理国家。  实际上还是由各位执政,却免去继续打打杀杀了。  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蒙面国师(曹操)道:“周初分封之时,不就类似于这种制度么?结果还不是战国纷争不休,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方止。  我虽然自忖无力一统天下,但我看后一种制度并不可取。  ”
曹操是个集权主义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杨华并不奇怪。
杨华道:“周朝经历八百余年,直到后期战乱方起。  春秋战国时候的诸候互相攻伐,是由于兵权不再归中央。  如果只将政权分散而集中兵权于中央,我看可以避免战乱出于内部。  ”
诸葛亮摇头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如果没了兵权,政权便如纸糊一般。  比如说先贤韩信。  本已封王,但被高祖皇帝‘杯酒释兵权’之后,便立即改成了无职无权的‘淮阴侯’,最后竟被妇人所执。  如此难道还不足以为戒吗?”
杨华心道,诸葛亮毕生紧抓兵权不松手,原来竟是这个顾虑!他于是尽力解释道:“高祖实行地是君主集权制,可以任意撤换手下的王;但我这里提倡的是君主立宪制。  君主无权撤换手下地王。  要撤换谁,必须通过集体表决和民众选举。  ”
蒙面国师(曹操)疑惑道:“集体表决?是否相当于庭议?这或可理解;但民众推举大王。  从未听说!”
这时孟获忽然插嘴道:“这种情况在我们那里倒是有的,我们不少部落首领便是被全寨人推选的。  ”
但曹植也不很赞同:“那只是蛮荒之地的做法,中原礼仪之邦,难以实行。  所谓上智下愚,先贤早有定论。  岂可由愚者来评定智者乎?”
杨华心中叹了口气,看来君主立宪地作法很难被当前这些诸侯所接受!其实这也难怪,一种新制度取代一种旧制度。  无论古今中外,通常都是通过武力实现的……唉,真是不见棺材为落泪!如果没有一个恰当政体随时缓解国内阶级矛盾,难道每次外族入侵每次都可以像现在这样被侥幸打败吗?于是换一种方式问道:“那么各位觉得谁有能力一统天下?并且永远保证统一地天下中不会出现陈胜吴广,或赤眉、黄巾之乱?只要自认有这个实力,不妨大胆直言!”
这一下倒是把众人问住了,其实若论实力,眼下杨华算个人物了。  如果还有谁自称有实力。  说不定会首当其冲……
倒是孙权笑道:“眼下谁也没有这个实力,我看不如借此机会,签定一个盟约,各安其地,休养生息,免得中原纷争。  却被外侮所乘!等将来谁觉得有这个能力了,那时再打也不迟!”他这个说法,貌似公允,其实对他自己偏安一隅最为有利,同时也约束了杨华和冯菁进一步乘势扩张。
“有道理!”蒙面国师(曹操)首先赞同。  因为如果不签盟约,他的北魏地盘将首先有遭到蚕食之虞。  自从赤壁之败和以后的几场纷争之后,他已觉得自己一统天下力有不逮,此时急于找到拜火教传说的无敌力量。  到了那时,还怕天下不唾手可得么?
接着曹植、诸葛亮等也纷纷赞同,当然。  他们各有各的心机。
杨华原本希望建立一个联合政府和一种制度。  一劳永逸地解决华夏民族今后的几场大危机,但却只能签个盟约。  等于什么也没做。  心中叹道,正应了那句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必看戏落泪,多余替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