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兵力上的不足,吴三桂敢在边境线上决战,而是把兵力进一步收缩回来,尽可能的收缩兵力,在重要的战略点上形成支撑。
吴三桂见过的大阵仗不少了,也明白眼前的局势。赴死军出动的兵力并不算多,真正的战斗部分绝对不会超过两万,但是这将近两万的军队绝对是一支生平所仅见的劲敌。
在明末,有一种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这么多年频繁的大战,无数的军队你来我往翻翻滚滚的厮杀,动辄就是几十万的总兵力投入,动辄就是上百万人的混战。无不是把战场拓展到千里之阔,看起来确实是惊心动魄。
可这样的战争从来也不是什么真正惨烈的大战。
于此相反的是,那些动员兵力不多的小规模战斗才是绝对胜负的关键。无论是吴三桂手上的关宁铁骑还是当初的满洲战兵,自然也包括大对头赴死军,都是把军队控制在一个不算很大的数字之内。
这样的军队看起来没有多骇人,可战斗力绝对不可低估,真正的精兵从来就不依靠数量上优势摆大场面。当年几万人追赶着李闯的百万大军穷追猛打,就是这么个道理。
清军以两万之兵成横扫之势,就是因为那是敢战能站的精锐,即使是面对数倍的敌人,往往也能够以少胜多以寡击众。
赴死军是明车明马的摆开了,战略目的和行军方向也很明确,不可能出现什么大的错误。吴三桂这边总体居于劣势既定的战略就是死守几个战略支撑点,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指挥上错误,更不可能被敌人调动分而击之。
这将是硬碰硬的战争,是双方实力的比拼,完全就是在检验两者的战斗能力而不是在比较双方指挥者的智慧。
赴死军行进的很慢,至少比吴三桂所预想的要慢,完全就是步步为营的稳扎稳打,路线也是和当初“约定”的一样,不见任何的花俏取巧。
在两辽的时候,吴三桂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经验了。单纯的困守坚城很吃亏的,对于士气也不利。最好的战法就是防御和反击相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城池的坚固和火炮的威力,然后找准机会反击,当可制胜。
因为没有什么阻碍,或者说吴三桂故意收缩兵力的结果,赴死军方面的西进一直就很顺利延安府城东一百四十里之外扎营。
第三日,赴死军的对于才推进到城东四十里处,双方的前锋已经开始零星的接战。
双方的侦骑齐出,互相侦查和刺探。或许是李四还在做什么布置安排,战斗暂时还没有打响。
对于李四和吴三桂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人们极是关切,相对而言,两辽之地把鞑子打的鸡飞狗跳惶惶不可终日反而显得没有什么看头了。
鞑子的老巢已在赴死军的马足之下,更有蒙古各部的积极作战庭扫穴把鞑子连根拔起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纯粹就剩下一个时间问题而已。陕西这边的大战可就不一样了,意义非凡。
这将确立霸主之位谁属,以后将是怎么样的一个秩序,会按照谁的意图改造这片土地,这才是战争的根源。
割据一方还是统而为一,就看这一战的了。
兵力和战斗力上疑是忠诚伯占据了相当优势,要是说起总体实力,这种优势就更大了。可吴三桂是防守的一方,又是内线作战,便宜也不小呢。吴三桂不必象忠诚伯那样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要把赴死军拖住,就算是胜利了。
更有些传言是忠诚伯和平西王之间有个什么“君子协定”,三日之内拿下延安府就是一个赌局。赌注就是陕西的归属。
战争的双方都没有大张旗鼓的弄什么檄文之类的文字游戏没有发表冠冕堂皇慷慨激昂的话语,好像这场战争根本就是他们双方之间的事情外人没有什么相干,也不想为被外人关注。
可外界对忠诚伯和平西王之间的战争却是空前的关注。
首先就是南都这边,民间本就有风评时局的风气,这场争霸大战更是引起了人们足够的注意。这仗也说上什么正义不正义,甚至和江南没有多大的关系,大伙儿也就乐得隔岸观火作壁上观,更有些无聊的家伙,在李四或者吴三桂身上下了不小的赌注,已经拿这事情开是外围的赌局子……
和民间看热闹的心理相比,开放的江南士林则很明
露出了关心的态度。当然,还是和往常一样,这种仅仅停留在嘴皮子上,最多是在笔墨之间稍微表达一下而已。
总的来说,大伙儿还是比较偏向于忠诚伯这边。虽然江南和他忠诚伯之间有很多扯皮的东西,可终究还是有那么点儿香火之情。吴三桂算怎么个玩意儿?实打实的三姓家奴,虽然吴三桂的胜败和江南没有多大的关系,江南也影响不了陕西的战局,可大家还是希望忠诚伯能把吴三桂这个把投降当饭吃更把反叛当饭吃的家伙教训一下,至不济也要打下吴三桂几颗门牙来。
年轻的文人们做出许多慷慨激昂的样子摇旗呐喊,还有些老成稳重的则大肆感叹:“王室衰微,豪强并起,征战杀伐,生灵涂炭,实非天下黎庶之福……”
民间或者是隔岸观火的无所谓,或者痛心疾首的无病呻吟,都不能代表大明正统兴武小皇帝的意思。
江南的大明正统,说起来是以兴武小皇帝为核心的,其实还是那些个老学官的首尾。这些老学官更加务实更加的看重利益,全然不同于民间的风气。
开始的时候,朝的学官们还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出几道明旨,无非就是让双方保持克制,勿轻动干戈的文字。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着调节双方的矛盾。
不管是李四还是吴三桂,面把朝廷捧的挺高,真要是说这种事情,谁还听朝廷的?早就在筹谋布置了,人力物力也花费了不少怎么可能因为朝廷的一句话就“保持克制“?朝廷发明旨他就发吧,反正大家都当作没有听见也就是了,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老学官们道朝廷所谓的调解根本就是一纸空文,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可朝廷毕竟是朝廷,还要有个朝廷的样子。如李四和吴三桂这样的实力派可以不理会朝廷,但是朝廷不能把摆出应有的高姿态来。
其实呢,不管是老学官们还是兴武皇帝本人希望李四和吴三桂打的热火朝天,越热闹越好,不管他是“三”还是“四”,最好是把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最好是打的两败俱伤,这样的话,朝廷实现大一统的机会也就大了许多。
“调解”其实就是唱个高调而已,朝廷才不会调解呢。朝廷正盼望着双方打的不可开交呢,怎么会去调解?
李四这个实力派终于上吴三桂这个实力派了于朝廷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就算不会得到什么切实的政治利益,商业利益总是不会少的吧……
要是真能打上三年五载,朝这边说不定就还有许多机会呢。
“吴三桂必败。”战争还没有开始,黄得功就已经下了断言,他可没有老学官们那么乐观:“也不会出现什么旷日持久的大战,陕西之战很快就要结束……”
“赴死军的火器极是犀利,无论你何等悍勇之兵都不可抵挡其万一。”黄得功亲眼见过赴死军火器是威力于这种颠覆性的全新战斗方式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赴死军用火器已到登峰造极之境界,此种战法之下,非血肉之躯可以取胜。”
有些事情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比如黄得功对火器是认识。在以往的认识当中,所谓的战争无非就是雄兵健马的血肉搏杀赴死军崭新的战斗方式已经颠覆了这一切。在北都的阅兵当中,李四所崭新的是更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概念。
作为究竟战阵的黄得功来说经有了一个隐隐约约的想法:战争即将出现一个大的改变,胜败之间在更大程度上是远程力量的较量不再是近身的血肉厮杀。
至于如何保持远程的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有很多细节黄得功无法想通,可心里却是清清楚楚的知道:战争的模式即将改变。
不管是总体实力还是具体到战场上的胜负,吴三桂都是必败无疑。而赴死军夺取陕西也不是因为和吴三桂有什么深仇大恨,完全就是出于争霸的需要。所以不会把陕西打的不可收拾。
与其说赴死军是要击败关宁军,还不如说是种实力的展现,借以达到威慑效果。
所以战争会很快结束,至于如何结束则要看李四本人的意图和具体情况了:“战争很快就要结束,快的超出人们的想象,所以朝廷还是要调停的,要不然吴三桂就会被李四给吞下去……”
李四的扩张态度明显的很,扩张方向同样明显,分别的北边和西方,对于东、南的局面依旧是没有做出明面上的动作,只是在暗中影响而已,这也给了朝廷最基本的体面和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
从根本上来说,在吴三桂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