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天下-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虽是奸臣,也是大唐的奸臣,也会为大唐而自豪。
“这次南征,我们缴获颇丰,副都护为大都护挑选了一些珍品。”李昌国这次进京报捷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请得援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仙芝是费尽心思,准备了不少礼物。
李林甫作为安西大都护,这礼物肯定是少不了的。
“呈上来。”李林甫身为丞相,家资巨富,放眼天下,没有几人能比得了,等闲的金银珍宝在他眼里不过是粪土。不过,唐军南征的缴获又另当别论,因为这意义完全不同。
康德他们是不可能进来的,由李林甫的帖身侍卫把箱子搬进来,放在地上,一箱一箱的打开,有大食的珍珠、波斯的玳瑁、西域的昆山之玉……琳琅满目,多不胜数,珠光宝气,让人目不暇给。
李林甫只是扫了一眼,便没有兴趣再看了。
这些东西对于他来,他多的是,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把珍珠当床睡。
“丞相,这次南征,我们缴获了一批大食弯刀,锋利异常。副都护特的为您挑选了一把,不知道丞相喜欢否?”李昌国上前一步,大声禀报。
“哦!”李林甫的眉头一立,颇感兴趣,道:“久闻大食弯刀锋利异常不,更是奢华,饰以珍珠,呈上来。”
当然,李昌国不可能呈给李林甫,仍是由他的帖身侍卫代劳。
李林甫接在手里,拔刀出鞘,只见刀光闪烁,极是锋利。更难得的是刀柄上饰以珍珠,极是名贵。
手腕一振,一朵漂高的刀花闪现,以李昌国行家的眼光看来,李林甫的刀法相当不错。这也难怪,大唐以武立国,谁个男儿不练武?
“呵呵!”李林甫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把大食弯刀左瞧右瞧,很是欢喜,道:“高仙芝是个有心人,他如此做,就是要我这个安西大都护多发援军。嗯,把苏失利和吐蕃公主交到兵部。”
看得出来,李林甫极是上心。
李林甫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保住自己的地位,无所不用极,口密腹剑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东西与建功立业比起来就差了一筹,更别勃律打下来了,西域形势一片大好,他完全可以立个便宜军功,何乐而不为呢?
李昌国的借势非常成功。
李昌国告辞离去,去兵部把苏失利和吐蕃公主交上去,报捷一事就算完了。
正事一完,李白就嚷着要去寻杜甫,李昌国很是热心,随着他一道去。
已经见到诗仙,若是再见到诗圣,那绝对是人生一大幸事,李昌国很是期待与杜甫见面。
然而,他们一连数日寻访,都没有杜甫的踪影。
李白原本的乐观已经不复存在,心头沉重了。
“杜甫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李昌国暗自为杜甫担心。
第十二章 千古一帝(加更,求推荐票)
补上周新书第6名,欠帐还清了。
上周站在新书第6名,本周掉到第9名了,我很受伤。朋友们,能顶起来吗?
————————————————————————
大明宫,位于长安东北的龙首塬上,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大唐帝国的政令、军令就是从这里发出,到达全国各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原本是为尽孝道,为李渊修建的。大明宫还未建成,李渊就死了,于是停建。直到唐高宗年间,方才重建,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方有如今的规模。
长安城地势东高西低,城西比较潮湿,而城东干燥舒适,大明宫建好后,唐高宗迁入大明宫。从此以后,大明宫就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整个帝国的军令、政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大明宫分为前庭和内庭,前庭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内庭的中心便是大名鼎鼎的太液池,不计其数的房间宫殿以太激池为中心布局。
太液池是唐朝最为重要的皇家池苑,建有不少水榭楼阁,复道环绕,风景优美,是休闲的好去处。
清澈的池水碧蓝如镜,在日光下闪闪放光,不出的美丽,清风拂来,碧波阵阵,格外有情趣。
在一座凉亭里坐着一个身长八尺的老者,头发微白,年纪虽然不,却是难掩俊美之姿,可以想象得到,他年轻时必然是俊美异常,可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大帅哥。
老者打量着池水,脸上带着淡淡而又迷人的笑容,顾盼之间自有一股气吞河岳、睥睨天下的气势。
他,就是当今的大唐皇帝,真命天子,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虽至暮年,却难掩英雄气度,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令人仰视的威仪,没有任何的矫饰,而是自然流露。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非常具有争议的皇帝,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唐朝之兴盛,唐朝之所以能达到“开元盛世”的高度,就是因为他,是李隆基呕心沥血打造的。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文治灿烂,武功赫赫,令人仰视,唐朝之强盛超过了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汉武大帝开创的“汉武盛世”了。
李隆基不仅人长得俊美,人所难及,更有龙凤之姿,秦皇汉武之才,若不是他的话,唐朝已经改姓了,或者姓韦,或者落入太平公主手里了。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最为动荡的岁月之一,韦后和安乐公主联手毒杀了中宗,把持朝政,群臣不敢言,宗室束手,眼看着唐朝的大权就要落到韦后手里。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把睿宗推上了皇位。
李隆基凭借杰出的才干被立为太子,这是无可争议的,就是他的大哥也是逊让不已。
然而,太平公主轻视他,不把他放在眼里。很快,太平公主就意识到她犯了一个大错误,李隆基虽然年轻,却是精明过人,具有杰出的才华,把他视为眼中钉,欲要除之而后快。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之女,极有政治手腕,很想如武则天一样当女皇,朝中大臣半入其党,她的势力很大,就是睿宗每遇大事都要与她商议,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对手。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先发治人,一举诛杀了太平公主,扫除了他帝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再也没人能与他争帝位了。
李隆基虽然登上了皇位,面临的政治形势却是异常严峻。因为自唐太宗以后,唐高宗、中宗、睿宗,连着三朝软蛋皇帝,更有干政,宫廷混乱、朝纲不振、积弊如山,大唐帝国已经不复唐太宗时的盛况了。
李隆基立志要做唐太宗那样的明君,更是付诸了行动,他举贤任能,姚崇、宋璟、韩休、张九龄、张……这些名臣得到重用,革除积弊,整军经武,励精图治,把大唐帝国治理得花团锦簇,推动中国历史走向“开元盛世”。
欣赏阵阵碧波,李隆基的心情极好,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李隆基头也没有回,问道:“李林甫,有何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李林甫快步上前,冲李隆基见礼,毕恭毕敬,心翼翼,没有任何破绽。
“哦!”
李隆基微感讶异,扭过头来,眼中光芒闪烁,盯在李林甫身上,李林甫那感觉就象这不是目光,而是利剑,在剜心似的。
李林甫虽是千古有名的奸臣,却是有雄材,算得上是一代人杰,可是,每次面对李隆基都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
“陛下,高仙芝打下勃律,生擒苏失利和吐蕃公主,现已押解至京。”李林甫忙回禀。
“打下勃律了?”李隆基眼中光芒一闪,宛若天剑破空,让人不敢仰视,一下站起来,一股气吞河岳之慨骤然而生。
“打得好!”
李隆基双手轻击,发出清脆的击掌声,赞道:“吐蕃与大食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更是一度联兵与大唐为敌。两国勾结,东自大非川,西至波斯,数万里疆域皆为大唐之敌,虽然大唐强盛,却也棘手。”
大非川就是如今的青海湖一带,那里是吐蕃的主要经济区,作用非常重要。
“高仙芝这一仗,就好比一把快刀,拦腰一刀,把吐蕃和大食从勃律一分为二!”
李隆基若不是晚年贪图享乐,而是一如既往的勤政的话,他肯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明君圣主。尽管如今的真命天子已经步入暮年,不再勤于政事,其精明却在,一语切中要害:“吐蕃不能牵制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就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争锋!”
“陛下英明!”
李林甫赞颂一句:“勃律虽,却是极为重要,勃律给大唐拿下,此是大唐盛事,臣叩请陛下下旨,重赏将士们,大加庆贺!”
“重赏将士们这是必须的,大加庆贺就不必了。”
李隆基轻轻摆手,道:“自大唐创建以来,大唐灭突厥、吐谷浑、高丽,败吐蕃、大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