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技术上还是比较落后的,每立方米日生产效率还不高,焦炭消耗量也很高,不过高炉的生铁生产速度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这样的生产速度,在这个年代来说绝对是神速。赵岩把高炉的技术确定了下来,然后就把这方面交给下面的人手去办,继续建造更大的高炉,生产效率更高的高炉。
有了大量生铁后,赵岩开始实施炒钢法。
首先要造一个类似平炉的搅拌炉,把生铁练成熟铁,这点并没有什么困难,这个炉子早就建造好了。
经过搅拌之后,生铁成功练成了熟铁。接着在锻打之下,很快生产出了钢材。
确定下这些技术,接下来就没赵岩什么事了。
赵岩把周铁名从山东调了过来,专门负责钢铁生产工作,而军器局方面则进行技术与采购方面的分开管理。
技术确定下来后,周铁名要做的就是把规模扩大,并且不断的改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因为邯郸将成为重要的钢铁基地,所以安全也至关重要。姜城从颍州匆匆赶来,设计出了一个十八个角的棱堡。
棱堡要造得大,突出的角自然就要多。
邯郸需要许多劳动力,建堡要人,冶炼钢铁也要人,开矿更要人,同时运输钢铁也要人。
拉起五万二线部队更要人。
邯郸有十三万人口,远远是不够的,估计需要达到五十万人口才够。所以商行已经开始在河南各地招募流民。
这些工作都有下面的人员去做,没赵岩什么事。所以四月初,赵岩终于动身返回山东。
……
此刻赵岩已经是登莱总兵,山东巡抚朱大典也官进一级,成为兵部左待郎,不过却被调任成了庐、凤、淮、扬四府巡抚。
而颜继祖则成为新任山东巡抚,赵岩回山东时,朱大典已经离开了山东,前往江淮上任。
赵岩得知消息后,马上让人写了封信给朱大典。朱大典巡抚的四府,乃是赵岩未来的商业行动上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人照顾自然是更好的。
一回山东,赵全开始向他详细汇报这几个月来的商行发展情况。
“前三个月,商行季度收入达到一百八十万两,其中玻璃镜方面入账一百三十万两,盐业上收入三十万两,其余二十万两为玻璃器皿方面的收入。目前财政结余为四十三万两。”赵全一一念道。
支出方面,主要投到了邯郸,邯郸一地就投入了八十万两银子,以保证能毫无阻碍的高速发展。
“棉布方面筹备得如何?”赵岩问道。
“山东这边的纺织厂已经开工了。松江府那边建了两百多座水力纺纱机(骡机),以及五百余座水力织布机,大概再过半个月就能开工。”赵全估计道。
“保密工作上做得如何?”赵岩继续问道。
“已经调了一千余人前去守卫,另外水力机械方面的工匠都在监视之中,一般来说出不了什么岔子。”赵全说道,“毕竟那些工匠也不知道其中的利润,现在更没人来挖墙角。”
“这还不够,最好能在松江府铸个棱堡,棉布就在棱堡里面生产。”赵岩想了想说道。
“老奴一会马上让人去办。”赵全记了下来,民间筑堡自守的现象在大明境内是很常见,官府一般都是不管,在松江府铸个堡一般没什么难度。
这主要还是因为都是汉人,所以没什么警惕性。若是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官府的反应则比较强烈。
荷兰人在澎湖筑堡后,马上遭到了福建官府的驱逐。
“邯郸方面目前我们已经产铁,并且成本要低得多。在钢铁制品方面,我们也可以涉足。像农具、铁锅、钢针这些东西,派几个人去市场考察一下,若是有利可图就在各地商行铺货,不过海外市场肯定是有利润的。”赵岩说道,邯郸那边的冶炼工艺已经超出了这个年代的技术,成本具有很大的优势,必然也能进行创收,这是重工业方面的收入。
赵全连忙记下,然后对赵岩说道:“公子,上个月又买到了两条福船,目前我们已经四条福船了,都放在港口。”
“明天我去看看。”赵岩顿时来了精神,不过是私盐也好,纺织业也好,还是玻璃镜也好,收益都不如海贸来得快速。
不过海贸也离不开商品的生产,没有商品自然没东西卖。
日本无疑是让赵岩垂涎的肥肉,日本由于被大明长期的出口封锁,加上日本的工业水平低下,对外进口需求非常大,导致海贸利润扶摇直上,成为东南亚地区海贸利润最高的地区。
而且日本有大量的铜矿,以及丰富的硝石矿、硫磺,这些都是赵岩目前所缺乏的。
——
票票!
第二十七章:棉布上市
黄县目前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繁荣的地方,到处都是屯坑的百姓,这些百姓除了山东本土招募来的外,还有从京师地区来的,也有从南方来的,更有十多万是凤阳一战俘虏而来的陕西、河南、安徽的百姓。
这些百姓大多都种下了冬小麦和红薯,有的百姓来得晚,只能种春小麦和红薯,三百多万亩的土地,悉数种上了粮食。
靠近河流的地方架上了水车或者铺上了灌渠,附近没有水源的土地则打好了灌井,水利方面十分完备。
百姓家中,大多都领养了许多鸡、鸭、鹅、猪、羊的崽子。可以想象,来年定然会有一个大丰收。
明末的生产已经非常萧条,粮食在各地都很缺乏,就算是南方,粮食产量已经开始缩减。
并不是说缺不缺耕地的问题,大明的耕地一点都不缺,真正缺的是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例如东南,最重要的就是水利,若无水利轻则无法灌溉,重则洪水泛滥。
朝廷不仅税收抵,而且偷税漏税多,贪污**多,特权阶级多,财政已经非常拮据了,自然没钱修水利。
有官员向朱由检提议治理东南水利,并言明其中的好处,但朱由检实在拿不出银子,只要问了一句:修缮水利可扰民否?
“……”
最终这项提议只能作罢,东南水利也得不到修缮。年年南方都有大涝、旱灾,没有水利的情况下,抗灾能力非常脆弱。
不仅是东南水利,到处的水利都已经失修。
例如黄河在万历以前,需要每年一小挑,三年一大挑,以清理河道中的淤泥,但现在已经没人做这事了。
黄河决口时常都有,着也注定了后来在黄河又改道山东。
北方一带的情况则比南方严重许多倍,赵岩此次前往安徽、河南两地,所过之处大多荒芜,土地闲置无人耕种。
山东自万历到八年,经常发生天灾、兵乱,到现在全山东的人口已经十不存五。北直隶原本富庶,却因为天灾、满清掠夺,比山东更惨。
河南自然不用说了,蝗灾不断,从万历闹到崇祯,多则三五年一次,少则连年都闹,二年、三年连续闹了两年蝗灾,五年又闹了一次,七年蝗灾又起。
黄河一带的蝗灾可谓历史悠久,直到解放后才被彻底消除,不过后世虽然治理了黄河蝗灾,草原又跳出一个‘亚洲小车蝗’。
河南出了蝗灾,又被流贼两次攻入,更是把生产搅得一塌糊涂。
比河南更惨的则是陕西,这是流贼与官军的主战场,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大量的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
其他省份虽然没这些地方惨,但水利失修导致抗灾能力极度脆弱,典吏又贪污不断,穷苦百姓很多同样吃不饱肚子。
再加上生产出的粮食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控,导致许多人都挣扎在饥饿之中,到处都缺少粮食。
产粮解决温饱无疑是最迥迫的问题,黄县地区若能产出大量粮食,就能让更多的百姓活命。
赵岩并不是一个打算造反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的保存民族的元气,并且正在积极的备战,准备迎头痛击满清的入寇。
满清是他要面对的首要敌人,没有打倒满清,一切休提。
一个稳定的大明,对赵岩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若能稳定下来,他可以进行更多的商业运作,也就有更多的钱粮去与满清对抗。
一些百姓家里还养了马,这些马有自养用来运输、耕地的耐力性马匹,也有从马场领养的军马马驹。
唐正泽还建起了十几个大型的养猪场,以及五处马场。
养马的地方并不缺乏,山东到处都是荒地,这些地方一到春夏,就会出现肥美的水草,最适合放牧了。
每天都有外地的马匹赶来山东,有的是那些商人赶来换镜子的,有的则是商行从产马地购买来的。
马场无疑是一个最烧钱的地方,但赵岩烧的就是银子,目前为止马场已经养了一万多头马匹,这些马匹大多是合格的母马,再陪上四处寻来的雄壮种,马,产下的崽子都是一匹匹合格的战马。
“争取在五年内培育出十万头战马,无论多少银子。”这是赵岩对唐正泽的吩咐,养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