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立的目标。
“淡定一些。”曾一阳见谢维俊坐立不安的样子,有些想笑。
“决定解放区三百万百姓的安慰啊!你让我这么能够淡定的下来。”谢维俊苦着脸说。
对于他们来说,北线的进攻一旦打响,日军兵力上将会出现重新部署,一旦如此,主力两个纵队,也将有了目标。
军工转移进入山区,而其他地方,只要种粮食,就能维持野战军的作战需求。城市多了,坛坛罐罐的就多,破家值万贯,就是这个意思。干脆,我们不要,也不给鬼子留下是最好的办法。
既然日军的进攻方向又变,还不如让他们变化的更加大一些。
这也坚定了,曾一阳决心在北线打乱日军的进攻步骤,增加游击战区的范围,在日军手忙脚乱的时候,再给日军致命一击。
19日凌晨,绥化城外,天灰蒙蒙的。
城外一片小树林中,十几辆大车,都装着新鲜的蔬菜,菜叶上也点缀着点点露珠。车边上,穿着灰布的老农,吧嗒吧嗒的吸着旱烟,眼看烟斗要灭了,立刻就搓了一把烟草,盖在烟斗上。
随着老农嘴巴一鼓一泄的,烟斗也渐渐的明亮起来,红彤彤的火星,也将老农的大致轮廓显现了出来。
呼出最后一口烟,老农将烟斗在车轴上,老农一笑,满脸的沟壑:“让张同志见笑了。”
不过老农对于同志二字,有些陌生,也觉得拗口,不过见张吉海坚持,就一直用这两个字来称呼张吉海。在他心里也奇怪,以前称呼军官都是用‘长官’,既威风,又气派。同志两字称不上威风,更和气派搭不上边。
奇怪的是,老农却觉得心里很舒服,也有些温暖。
“王大爷,这么多菜,会不会引起鬼子的疑心?”张吉海心中有些打鼓,十几车的新鲜蔬菜,鬼子要多大的兵营啊?
“鬼子?不会,他们巴不得我们多送一些。”王老汉不屑道:“这城里倒是有些鬼子,也就一个中队的样子,二鬼子倒是不少。听说过两天,还要过来一批,这些菜都是给他们准备的,要打仗了。乡亲们的粮缸要遭殃了。”
“这和二鬼子有什么关系?”
“绥化的鬼子兵可都是野战部队,征粮这种事情当然是二鬼子出面了。”王老汉愤恨的道。
这些都和侦察的情况差不多,昨天夜里,张吉海带着两个小团,抹黑进入津河镇。奇怪的是,除了一个班的日军之外,其余的都是伪军。伪军发现对方有上千人,打都没打,就投降了,事后才知,驻扎在这里的两个日军中队,在一周前已经调走了。
鬼子一死,伪军就一下子都散了。
控制住了津河镇,张吉海才打听到,这个镇子在今晚有一批粮食和蔬菜要送到绥化城内,当即决心让一个班的战士,跟着送菜的老农进入绥化。
天刚大亮,四五个伪军,打着哈欠,背着枪走出了门洞。~~~~!~!
第一八二章 民心可用
城楼检查的伪军,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在天亮检查的第一批入城的人,竟然大部分都是兴安军区的战士。
还是个个身手不凡的侦察连的骨干,张吉海派出这些人的时候,心里也是一阵的担心。靠着林子里的树,闭目养神,过来小半个小时,才渐渐的心情平复了下来。
对于伪军来说,面前的一张张生面孔,在一张熟面孔之后,也变得熟悉起来。不过这种熟悉,引不起他们一点的警惕心,反而放松了心情。
面前的这个老头,穿着宽大的灰布袍子,裤腿还扎着绳子,腰别着黄铜的烟袋锅子,这个人他们太熟悉了,两年来,城内兵营的鬼子伪军吃的蔬菜,都是这个老人送来的,伪军排长接过王老汉递过来的香烟,还忍不住调笑道:“我说,老王头,每次见你,都只发五根香烟,你就不会大方一点吗?”
“是啊!老王头,我们团长从来也没有短了你的菜钱,我都听说你小儿子年前也结婚了,没想到你还是一只铁公鸡。”
带头的正是不久之前在林中和张吉海交谈的王老汉,伪军也他也熟悉了,每年的夏天,老王头的任务就是往城里送蔬菜,一来一往的,也都成了熟人。
王老汉佯装为难的苦笑道:“养了一家子的吃货,关起门来过日子,艰难的很。”
“得了,我就知道你会说这句话。”伪军排长看着王老汉身后的二十多个精壮汉子,不少都很眼生,疑惑的问:“这些后生,都是你们庄子里的,这么都没见过?”
“乡下孩子,年岁大了,总要自己过活。这不,他们的长辈,求我带着开开眼界,将来也好在城里某个生计。”王老汉堆笑道。
“好打算,下个月听说要征召一批民夫,我看你身后的这些汉子不错,到时候,我给太君说说。”伪军排长不在意的说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年日军要招那么多的民夫。
“呵呵,家里有地的,守着地比什么都强。”王老汉小声符合道。
“什么话?”伪军排长也不是重要人物,平时鬼子军曹能对他呵斥几句,也是难得,更别说鬼子军官了。不过也就是传声筒的角色:“家里刨地能有什么出息?”
伪军排长轻蔑的看了一眼周围,伏在王老汉耳边说道:“这次征召的民夫,家里都能落下响当当的票子,你别不信,有争着赶着想争这份钱的。”
王老汉佯装笑着,从车拿出一个鸡笼,递给了伪军排长。
伪军排长笑呵呵对不远处的日军士兵媚笑道:“太君,晚小鸡炖蘑菇的密西。”
这时,绷着脸的日军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王老汉几乎是咬着牙,坚持到现在,一听到征召民夫,王老汉的眼神一下子就凝固了,他以前也不知道,鬼子招民夫是去干什么?但张吉海带的部队中,让他知道,鬼子招民夫可不是像鬼子说的那样,去修铁路,每天都有大米白面。
这些民夫大都是去修建鬼子在边境的边境工事,等到每年的入冬之前,鬼子为了让他们的工事不被人知道,民夫都会被秘密处决,很少有人能够逃出。
在张吉海的部队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民工,当初也是从鬼子的边境解救出来的民夫,之后就加入了部队。
这些人,不少都是亲眼看到一同做工的民夫,被鬼子枪杀的,加自身的经历,往往让他们的切身经历很容易让人相信。
其次,就是鬼子在征召民夫后,很多都不会送回来。
久而久之,老百姓也会有些猜测。只有,等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给他们当头一棒,才知道,原来他们的亲人大部分都等不到回来的那一天了。
张吉海带的这支部队,能够在这么断的时间内,就获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和大部分老百姓家里有亲人被抓去当民夫,是分不开的。即便躲过了鬼子的征召,谁知道今后鬼子会不会来村子里抢人。
届时,将又是一场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
王老汉的大儿子,在五年前,被鬼子征召,当时他还以为是去做工,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悲伤。等到他听到鬼子为了保守军事秘密,将给他们建设工事的民夫杀死后,王老汉当时就晕厥了。好在周围的几个婆娘按着人中,又是往脸泼凉水,这才清醒了过来。一醒来,王老汉就咬着牙,向张吉海的指挥部走去在,劝都劝不住。
这两年,王老汉给伪军送蔬菜,钱没有捞,但鬼子发行的军票,布票什么的也时常能落下不少,给乡亲们分分,也能落下不少。
家里也不是过的太艰难,但听到儿子很可能已经惨遭鬼子毒手,老汉一咬牙,决心帮着张吉海的南下支队打绥化。
别人帮不忙,但王老汉他却可以,因为他控制着伪军和日军兵营的蔬菜供应。
在城里也人头熟,一般城里的特务头子都熟悉,谁也不会起疑心。
王老汉脸部僵硬着,浑身不得劲,脚都软绵绵的,身后战士装备的后辈连忙扶着王老汉进了城门,一边关心道:“叔,你咋了,是不是胸口又痛了?”
这一提醒,王老汉顿时清醒了过来,摇着头低声道:“不碍事。”
一排十几辆大车,跟着陆续进了城门,在进城后,王老汉看了一眼周围的情况,发现街头没有常见的几个特务,才低声对身边的一个后生说道:“前面那条小巷走到底,拐弯就是兵营,我走的是大门,要兜半个街角。”
王老汉身边的那个人,正是担任这次进城侦察任务的侦察连长。他们一行人,都是给兵营送菜的,这一路也没见有鬼子和伪军拦着,反而是畅通无阻。王老汉为了让他们更加的熟悉城里的情况,也兜着圈子,在城里的集市佯装买了一些猪肉。
接近中午的时候,王老汉将十来个战士安排进了城内的一处院子。
院子的主人是王老汉的亲戚,日本人占领东三省的时候就走了,这一走就是十来年。
主人临走的时候,将院子的钥匙给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