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近四月,吴江城里正是桃红柳绿,碧水荡漾的时候,到处鲜花盛开,一片繁华。
两岸名园胜迹遍布,飞檐青瓦,雕梁画栋。两岸桃花开的极繁茂,仿佛粉雾一般浓密;嫩绿的柳枝低垂,温柔的抚着水面,虽然时间还早,岸上的商铺却已经热闹起来了,人来人往,个个衣着鲜亮,一派富贵风流的气象。
站在甲板上,看着这样优美的景象,热闹的街道,韩秋水的心情仿佛也跟着欢快了起来,自从离开清塘镇就一直很忧虑很迷茫的心情,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心想,“烦那么多也没用,反正吴府里的情况,也通过丁嬷嬷大致了解了。”
吴府里的吴老太爷早些年已过世,吴府世代都是,族人中有几个都是文官。京城有名的青松学院,有一位名声很响的老师也是吴姓族人,吴老太爷在世时与吴老夫人(也就是我祖母的表堂姐)夫妻恩爱,未有妾室,只吴老夫人生有两儿一女。
大儿子吴明福,为人忠厚有余灵活不足,多年外放,只是因政绩一向不显,又不懂变通,因此一直在几个贫瘠山区任县令,现在平州任县令,娶妻陈氏生有一子一女,嫡长子吴书海,嫡女吴红珠。
小儿子吴明清自小聪明文才出众,二十岁就高中探花,被镇远侯看中,将嫡幼女季氏许配与他,
吴明清处事精明,为人又圆滑,加上又有强力的岳家帮衬,因此吴明清官路走得颇为顺当,前段时间刚刚升任光禄寺卿,原配季氏生有二子一女,嫡长子吴书慎,嫡次女吴红珊,嫡幼子子吴书远。
吴老夫人唯一的女儿吴秀云嫁与哥哥吴明清同科进士李书安,现在徐州任知府,生一儿一女,儿子李思瑞,女儿李思琪。
韩秋水倚着栏杆梳理着这几天了解到吴府的情况,“相比古代大宅院,吴府人口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国家是以孝治国,人人都要重视孝道,那我只要能够讨得吴老夫人的喜欢,相信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想通这些,韩秋水的心事一下子就放下了,浑身也都轻松了起来,就安心地开始了船上的悠闲生活。
每日醒来,有人侍候梳洗,吃过早饭就去甲板上散散步,偶而会碰到同船的人,但大家不相识互相也不搭话,无聊了就回船舱看书写字。吃过午饭就睡午觉,醒了又看书写字,然后又吃晚饭,吃完去散步,回来之后洗澡,然后便熄灯睡觉。这艘大船外表看似普通,其实住起来很舒适,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韩秋水住得十分舒服。
一转眼船走走停停,韩秋水就在船上待了二十来天,“京城到了,”听到船夫的吆喝声,和同坐这艘船到京城人欢呼声,韩秋水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坐了这么久的船,实在是厌了。这时在船上就能听到码头熙熙攘攘的吵闹声,船正在往岸边停靠。
早已过了午时,李嬷嬷早早的就侍候韩秋水用了饭,玉兰烧了热水给她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素白衣裙,仔细给她梳了两个抓髻,用麻绳扎了,现在韩秋水就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等着下船。
作者有话要说:新手,第一次写文,大家多支持
、入府
未正时分丁嬷嬷带着吴管事和两个小厮来了,两个小厮拎着一箱子书和包袄,李嬷嬷牵着韩秋水玉兰随后扶着走下船,一路上经过的城镇都有人下船,因此到京城下的人并不多,下了船吴管事带着大家向码头不远处,停靠着的两辆黑漆马车走去。
这时马车上下来一个三十来岁皮肤白净,穿着体面的嬷嬷,看见吴管事就迎上前来,笑着说道:“吴管事、丁嬷嬷你们可到了。”脸上带着笑打量着韩秋水问道,“这个是表小姐吧,长得可真是俊。”
丁嬷嬷也笑着对韩秋水道:“这个是夫人跟前的张嬷嬷。”
又拉着李嬷嬷对着张嬷嬷说道:”这是表小姐的奶嬷嬷李嬷嬷。”
韩秋水对着张嬷嬷甜甜一笑,曲膝行礼道:“张嬷嬷好,都是因为水儿,累张嬷嬷久等,又让大家受累了。”
张嬷嬷笑着拉起韩秋水说道:“瞧,表小姐的嘴可真甜,一看就知道是个懂事的孩子。”几个人说着话上了马车,韩秋水丁嬷嬷几个坐前面一辆马车,吴管事和两个小厮坐后面一辆马车。
韩秋水看马车外面不是太起眼,但马车里面很是宽敞舒适,坐垫是天蓝色的软垫,马车走动起来也不感觉到太颠人,坐着很是舒适,韩秋水靠在李嬷嬷的怀里,就有些昏昏欲睡。
张嬷嬷就笑站说道:“表小姐累了就睡一会儿,到府里还要有一会儿呢!”韩秋水点点头乖巧的应道:“那我睡一会儿,到了嬷嬷再叫我。”
等韩秋水被叫醒的时候,马车已经到了吴府的门口,李嬷嬷把韩秋水抱下马车,韩秋水就看见一扇朱漆大门,门口两个石狮子,门头上写着大大的吴府两个字。
李嬷嬷牵着韩秋水,丁嬷嬷拎着包袱,吴管事和两个小厮拎着一箱书,从角门进了府,吴管事带着两个小厮到前院去了,张嬷嬷也走了,丁嬷嬷则带着韩秋水穿过后倒座间,沿着花园小径,往吴老夫人居住的瑞福堂进去了。
快走到了瑞福堂院子外面,看丁嬷嬷走在前头,李嬷嬷就拉着韩秋水,站在院门前,仔仔细细的给她理了理衣服,整了整头发,低声交待道:“姑娘,等会儿,千万别说错了话,大户人家忌讳的东西多,只要求着老夫人能念着与你祖母之间的感情,肯多怜惜照拂姑娘就行。”
韩秋水郑重的点着头,低声答应着:“嬷嬷放心,我都照着嬷嬷说的做。”
李嬷嬷正要再交待几句,丁嬷嬷已经回过头,又来到院门口来,摸摸韩秋水的头,低头看着韩秋水,和善的交待道:“不要怕,老夫人是极慈悲和善的人。”韩秋水仰头看着她,乖巧的点了点头。
刚进院门院子里闪出个眉目清秀的小丫头来,曲膝施了一礼,眼睛笑盈盈的看着李嬷嬷和韩秋水说道:“快进去吧,老祖宗一直等着呢。”
丁嬷嬷领着韩秋水、玉兰和李嬷嬷刚走到瑞福堂屋子门口,一个个子高挑长相俏丽的女子,就笑盈盈的迎了出来,曲了曲膝给韩秋水和丁嬷嬷李嬷嬷见了礼:
“老祖宗这几天一直就念叨着表小姐呢,这不刚听说来了,紧着打我出来接着,快进去吧,嬷嬷辛苦了。”
几个小丫头接过玉兰和李嬷嬷手里的包袱,前后簇拥着韩秋水往正屋走去。韩秋水微微有些紧张起来,下意识的去看李嬷嬷,李嬷嬷安抚的看了她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拉着她跟着小丫头进了院子,往正屋走去。
正屋门口的小丫头掀起帘子,李嬷嬷松开韩秋水,韩秋水低垂着眼,深深地吸了口气,挺直着上身,步履端庄的进了屋。
李嬷嬷紧跟在韩秋水的后头也进了屋。
看见正屋榻上,一位全身穿着绛红色衣服,满头青丝梳得一丝不乱,鬓间斜插着两支金镶宝玉花篮簪,圆脸盘,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正靠在靠枕上。
榻前的扶手椅上坐着个三十岁左右、一身宝蓝绣花衣衫,皮肤白皙、长相明艳的中年妇人,两人正说着话,见韩秋水进来,都打量着她。
旁边侍立的小丫头拿了只垫子放到榻前,韩秋水半垂着眼帘,面容沉静着走到垫子前,双膝跪在垫子上,磕了个头,站起来,两只手交叠着扶在左腰处,微微曲膝福了一福,声音柔和的说道:
“韩氏秋水给老夫人请安。” 吴老夫人点了点头,招手叫了韩秋水过去坐到榻沿上,边拉着她的手,边抚摸着她的头,韩秋水则满眼依赖的靠在了吴老夫人的怀里,吴老夫人的心里里顿时涌起一丝伤感和怜惜,伸手抚着韩秋水髻上的粗麻绳,眼泪滑落了下来,
“真没想到你祖母就这样走了,还记得我们做姑娘时说的许多话,一别许多年,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再相聚,没想到她却就这么走了,抛下你这么大点孩子。”
韩秋水仰着头,满眼孺慕的看着吴老夫人,跟着涌出眼泪来,哽咽着低声叫道: “老夫人……”
吴老夫人心疼的伸手搂着韩秋水,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安慰着她,
“孩子,别哭,没事了,以后我就是你的祖母,你也跟着家里的孙儿一样叫我老祖宗吧!有老祖宗在,往后有老祖宗疼你呢。”
韩秋水心里微微松了松,乖巧的应了,就伏在吴老夫人怀里,只是听了吴老夫人的话,想想自己的祖母,眼泪就如断线的珍珠般止不住的落了下来。
哭了片刻,中年妇人上前劝住吴老夫人,拉着韩秋水坐到旁边椅子上,给她擦干泪仔细端详着她,笑着说道:
“这姑娘长得真真是好看,让人移不开眼睛去。”
韩秋水羞怯的半垂着头,吴老夫人示意她坐到榻上,抚着她的头,也仔细打量着她。
看她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