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瓶身上似乎原本刻着许多繁复的纹饰,现在都熔掉了,瓶盖上应该有一个雕像,现在熔成一小团实在看不出来原本的造型是什幺了。
这瓶子里面的东西有古怪吗?”
紫绡说道:“这个金瓶是秘谍部从青海弄回来的,抢夺它的人可都不简单呢。”
“嗯?哦,——有那素真吉?——还有魔道六宗的人 ?'…'哦——,还有戒律会的一帮人 ?'…'十三峰的听梵大师,落日庵主人 ?'…'嗯。戒律会也来搀和,还真是热闹啊。”
“这瓶子里面是什幺?”
“据说是墨子的骨头和墨子所书的一卷羊皮卷。”
“哦——嗯?”雷瑾先是漫不经心,然后猛然醒悟过来,“墨骨?墨经?”
紫绡看雷瑾一脸的古怪表情,娇嗔道:“至于吗?墨骨、墨经就能让你吃惊成这样?”
摇摇头,雷瑾呵呵一笑,“让我看看里面的东西。”
紫绡答应一声,取出随身的一柄匕首,在瓶口一划,举手之间,切开了瓶口,顺手一倒,一卷薄薄的书卷紧紧裹成一束,除此之外,再无别物。
这已经够奇怪了,黄金都有熔融之态了,羊皮卷居然安然无恙,分毫未损。
羊皮卷缓缓打开,在里面还裹着一条两指来粗,一尺许长,两头粗中间细,宛如美玉一般的骨头状东西。
“这就是墨骨?象是羊脂玉雕的,不但名不副实,而且也没有什幺出奇之处,怎幺就有那幺多人死命争夺?或者,它不怕火,所以是宝物。”紫绡打趣着,开玩笑道。
“但是,它不应该不怕火啊!”
“爷说得那幺肯定,好象你知道是谁放进去的一样。”
雷瑾笑笑,没有说话,紫绡的级别还不够,所以有些雷门世家的绝对机密她还不能知道。
而在雷门世家的秘密中,关于墨骨、墨经也是一件非常机密的事情,雷瑾是在动身来河西历练之时,才被允许阅看了有关墨骨、墨经的部分秘密档案。
这所谓的墨骨、墨经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策划者是几百年前的雷门世家元老院,他们费了很多工夫,这才巧妙的把墨骨、墨经变成一个玄秘传说,就是这传说,把魔道诸宗许多惊才绝艳、才识卓绝、胸罗万有的人才都卷了进去,空耗了不知道多少杰出之士的毕生精力,不知多少魔道高手虽然练就了惊世骇俗的惊人艺业,却一辈子就是在苦苦追寻这墨骨和墨经的下落,然后带着遗憾消逝在人世间。
墨家圣物,而且与天道玄秘,天人限隔的最后一步关联在一起,就是再修养功深的高人都不免被这传说诱惑,想要看看到底是个什幺情景。
人力有时而穷,戮力晋军天道的高手,在修行之路上会不断遇上修行的瓶颈,有时又会在某个修行关节点上钻进牛角尖,进入死胡同,这时候就需要人来指点迷津,来给他引航。
实际上,越是修为功深,越是难于突破自己给自己设下的藩篱,想要超脱出旧有的窠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正是因为墨骨和墨经的传说,以及“偶尔”出现的关于墨骨和墨经的线索,牵扯了不少已经上窥天道的魔道高手毕生的精力,雷门世家才有了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得以在实力的一点点积累中逐渐崛起,并最终在实力上取得对魔道的优势。
现在的雷门世家势力雄强,就是集中魔道六宗之全力,怕也无法与雷门世家作正面颉颃了,何况诸宗一向不太和睦?秘密传承所具有的先天劣势在很多时候也限制了魔道六宗的发展。
而雷门世家的崛起,说实话,还真得感谢一下魔道诸宗。
若没有魔道诸宗这强大的外在威胁,雷门世家那幺多的宗支派系,能否一直秉承同气连枝守望相助之义,能否维持世家严密高效的组织体系,以及能否崛起,都是很难说。
也许,没有砥砺就没有锋芒吧,古人说多难兴邦,也有一些道理的。
雷瑾其时已经感觉到这“墨骨”和“墨经”有些不平常之处,比如不怕能把黄金熔融的高温,在那样的高温下安然无恙;这已经够蹊跷了,这一点完全与绝秘档案上的记载不相吻合,而且墨骨和墨经原本也不是装盛在这金瓶之中的。
或许这眼前的墨骨和墨经,还有其它什幺暂时不为人知的奇怪之处?
据雷瑾所知,墨骨和墨经确实很早就流入了吐蕃之地,很长时间不知所踪,至于中原南北,几百年间传出的各种关于墨骨和墨经的线索都是家族逼不得已而时不时伪造出来,用以诱导魔道之人来回奔波的欺骗诈术。
想到这里,雷瑾不由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这种事也能弄假成真?有可能幺?
难不成还与喇嘛们有关?
——————————————————————————————
2005。9。15发布
第五章 石炭黑黑 鼓噪汹汹箭矢飞
出宁夏镇城,沿驿道北行。
雷愚樵叼着一挂旱烟锅子,鼻梁上架着付水晶石磨制的眼镜儿,骑在马上晃晃悠悠,就这幺着往石嘴子去。
黄铜的旱烟锅子,罗汉青竹做的烟锅秆子,半尺多长的绿玛瑙嘴子,绣花烟包儿搭在胸前,那拳头大的黄铜烟锅子黄澄澄闪亮,那绿玛瑙嘴子绿得耀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位的家中广有钱财,又是特爱显摆的主儿,虽然四十好几的人了,还是一副纨绔的派头,爱现的脾气,浮华浅薄的习气到老也不改。
在他前面,一个家仆骑马前驱;后面,骑马跟着两个帐房先生和两个家仆,这就是他此行的全部班底了。
西北人出门必带弓刀兵器防身,这是边陲士民的习惯,他们这一行六人自然也个个都是带齐了弓刀,连两位帐房先生都没有忘记带上两张弓一壶箭一口长刀一柄匕首。
西北幕府不禁人民拥有弓箭刀枪,但是规定必须领取‘兵器公凭’,不得幕府之特许,不许可人民私藏弓力超过三石的强弓,也不许可私藏盾牌甲胄,更不许可私藏弩、抛石机和诸般火器。
雷愚樵这一行携带弓箭刀枪自是符合西北法例,只是往石嘴子去,一路上却也遇见好几拨内务安全署巡捕营的巡捕兵查验,甚至还碰到过两次“税务巡检”的巡检、巡丁的盘查,这倒不是有什幺大事发生,而是他们现在去的地方从理论上讲是西北的边境,再北行就是塞外蒙古鞑靼的地盘了,查奸宄宵小,查走私黑枭,查敌之奸细,都属必要必须。其实即使在塞外,也还有白虎游骑军团四处游走,塞外鞑靼如今都远离边墙两三百里驻牧了。
巍巍贺兰山,滔滔大河滨。
贺兰山蜿蜒如龙,其最北端,山石嶙峋,突出于滔滔大河之畔,如巨龙伸嘴于大河之中,畅饮河水,因山名石嘴,其地故称石嘴子。
欲固宁夏,必守石嘴!
石嘴子依山背水,地势非常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必防之地,河套蒙骑若从大河渡口强渡过河,便可由石嘴子自北向南威胁宁夏镇防区的腹地。
数百年前,蒙古的成吉思汗率大军攻党项夏国,便曾两次从石嘴子处的渡口强渡大河,直逼夏国国都兴庆府,也就是现在有‘小南京’之称的宁夏镇城,由此可见石嘴子的重要性,因而一直以来便有边军锐卒在此驻屯守御。
自雷瑾的西北幕府治理西北以来,这里开挖了河渠,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石嘴子这个边塞要害也成了五谷丰登的肥腴之地,亦农亦牧,一片富庶景象。
现在的石嘴子,除了因地势险要而备受重视,进驻了一线守备军团守御关隘险阻之外,还因为近年工商之业大兴,成为了蒙汉互市贸易繁盛的边塞城镇。
其地有丰厚的优良石炭(或称煤、煤炭)出产,石嘴山所产“太西煤”,坚硬乌亮,手触之不染,燃烧而无烟,好似优质木炭,除了富贵人家用以寒冬取暖,还可以当作焦炭的替代,直接用于冶炼钢、铁、铜等,大为节约冶炼成本。
近年西北幕府垄断专营的多个特大型的钢铁冶炼工场,都已经使用石嘴子出产的“太西煤”替代相当部分的焦炭来冶炼钢铁,相对于焦炭较高的价格,用“太西煤”替代焦炭还是很划算的,虽然最好的炼焦工场也都在西北幕府的手中。
石嘴子由于以前是边塞要防,石炭场并不象宁夏镇城以南的灵武、盐池一带那样,是由其地方上的强宗大姓所控制。河西雷氏飞象过河控制了石嘴子大多数的石炭矿场,并多数都仿照了山西大钱庄大银号委聘经理,给以“顶身股”,以财东身份委托经理全权经营石炭矿场买卖运作的做法,委聘经理主持矿场。
再一个则是其地瓷土丰富,宁夏镇一带烧造陶瓷、玻璃、琉璃的大型官私作坊多来此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