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钡鹊茸魑俊白镂耷嶂叵躺獬保鹩Α巴甓山捕锍耄6沂摇薄 M保杂谕妥じ呃龅拿晒啪砍坊兀不竦母呃霭傩找踩糠殴椋比豢泶笾啵杂诹焦叵狄惨魅罚娑ǜ呃鲇小澳芍省⒅⑹淞浮⑸桄洹⒐┗钡纫逦瘛
王倎回国即位,这便是高丽元宗,不久改名为王禃。虽然蒙古入侵让国家残破,但现在没有了“都房”执政,实权回归王室,又保住了国家的独立地位,就这样安心的做大元朝的东部屏藩,元宗的日子本来该很好过的。

然而,元王朝和其他王朝不同,尤其是忽必烈时代,对开疆扩土极为热衷。为了灭亡南宋,也为了征服日本。忽必烈不停地要求高丽履行助兵资粮的义务。至元五年(1268年)夏,更是责令高丽“当造舟一千艘,能涉大海可载四千石者”,用于攻打南宋和日本之用,并且明说“死者有之,生者亦有之”——不要强调什么“人民残少”之类的借口,就是死人也得给我造!
元宗是忽必烈立的,再加上深切知道违命的后果,于是只能委屈百姓尽量满足。可高丽朝野还是有很多“爱国者”,对于这样的榨取极为不满,更认为愿意满足元朝要求的元宗是“高奸”。这些人以权臣林衍为首,几经谋划,于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发动政变,废黜元宗,立其弟王淐为王。
这种无视宗主国皇帝的作为自然不能为忽必烈所默认,同年十月,忽必烈封在京朝觐的高丽王太子王愖为特进、上柱国,命他和派头辇哥率三千军队回高丽平乱。面对军事威慑,王淐、林衍不得不恢复元宗王位。
这起变乱,几乎把元宗即位时的大好局面丧失殆尽,原本撤出的蒙古军重新又开了进来,在凤州设立屯田总督府,长期驻守。同时,忽必烈还委任脱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达鲁花赤(监督官),高丽的独立地位已经大打折扣。尤其严重的是,高丽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人因为不满林衍专权,趁着元军入境之机,以西京(今平壤)五十余城归降元朝,忽必烈顺势将之改为东宁府(后升东宁路),划归元朝辽阳行省管辖。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林衍等人的作为看似是“有尊严”的“爱国”之举,却让国家丢了面子又丢里子,真是何苦来哉!

笔者认为是何苦,可高丽的“爱国者”们可仍然向着“苦”大踏步前进。为了有效控制高丽,忽必烈要求高丽王室从江华岛迁回旧都开城。就迁都事件上,高丽朝廷再起波澜,其时虽林衍已死,但其党羽裴仲孙等仍拥立王室庶族承化侯王温为王,据守珍岛(今南金罗道)抗元。
不自量力的反抗自然会招来更严厉的惩罚。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元将领忻都、洪荼丘等率兵攻占珍岛,杀王温、裴仲孙,但残部在金通精率领下又退往耽罗(今济州岛)。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元军攻占耽罗,金通精等人被俘,林衍党羽最终被肃清。
这回,元朝又在耽罗设立诏讨司,屯兵驻守,高丽的领土又少了一块。
三十一,乔治三世(下),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大显神威,击败法国,战后出现了第一大英帝国。1760年,就在七年战争即将结束时,老英王乔治二世去世,他的孙子即位为英王,是为乔治三世。乔治三世在位六十年。在《乔治三世(上),第一大英帝国的开始与结束》一篇中,我们讲述了英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的前半段的事迹,那时正值第一大英帝国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不过,随着1783年北美各州的独立,第一大英帝国也随之瓦解,而乔治三世统治的后半段,则是英国与拿破仑帝国进行顽强斗争的时期。因为北美各殖民地的独立,帝国瓦解,乔治三世威信扫地,所以,本篇《乔治三世(下)》讲的虽然是乔治三世时期的事,但是,与上篇不同,乔治三世只能算半个主角,而本篇另外的主角有五个,三个正面人物,两个反面人物。三个正面人物都是英国的,即,英国首相小皮特,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英国陆军统帅威灵顿公爵;两个反面人物都是法国的,即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和法国陆军元帅格鲁希,这倒不是因为我写英国就把法国当反面,我是非常崇拜拿破仑的,拿破仑立志统一欧洲,志向远大,是名垂千古的大英雄,之所以把这二位作为反面人物,恰恰是因为他们是导致拿破仑帝国失败和灭亡的两个罪魁祸首。

庞大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亦即拿破仑帝国,鼎盛时,囊括大半个欧洲,德意志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所灭,拿破仑帝国大有取代和继承德意志罗马帝国成为欧洲唯一正统帝国之势。而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放弃帝国的大片领土,而在剩余的领地上建立了奥地利帝国,这个奥地利帝国被作为拿破仑帝国的附属国,作为拿破仑帝国附属国的还有,西德同盟(也有称为“莱茵同盟”的),荷兰王国,西班牙王国,西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拿破仑帝国疆域广大,地跨欧美两大洲,除了在欧洲拥有广大疆土,在北美也拥有大片疆土。

北美独立之后,在英国,出现了托利党的长期执政,自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起,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1784年,小皮特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从此开始了托利党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时期。小皮特是老皮特之子,众所周知,在七年战争中主持英国战事取得对法国大胜的老皮特是辉格党的主将,小皮特也是在辉格党起家的,但是,后来,他却重组了托利党。北美的独立,使得乔治三世权威尽丧,而小皮特的上台,则更进一步结束了乔治三世的影响,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政党政治。所以,乔治三世后半期的统治,主要是小皮特等英国首相在发挥重大的作用。

托利党与辉格党的区别,主要在于托利党支持国王,但是,小皮特改组后的托利党,已不再以支持国王为主,而以推行政党政治以建设英国为主,所以,他重组的托利党也被称为“第二托利党”。

小皮特上台后,主要着手解决英国的财政问题,继续推行辉格党执政时的经济改革。在小皮特的精心主持下,英国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就在小皮特逐步为英国积累起财富的同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欧洲的国际局势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1787年,法国局势逐渐发生动荡,1789年,终于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英国人还为之欢欣鼓舞,这一方面,是因为英法世为劲敌,法国发生内乱,英国人岂有不高兴之理,另一方面,英国人也认为法国的专制制度被推翻,法国也将实行和英国一样的政治制度,这符合英国人的理想,所以,英国人也为法国人的革命而高兴。当法国革命的消息刚刚传入英国的时候,英国人普遍的反应是欢欣、快慰。大多数英国人都对法国所发生的事件抱着积极肯定的态度,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有的热烈支持,有的感到轻松的快慰,也有的以一种幸灾乐祸的侥幸心情注视他们在欧洲的宿敌——法国波旁王朝的崩溃。

对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法国一向被看作欧洲大陆最强大的专制君主制国家之一,在政治上是和立宪君主制的英国水火不相容的,而在国际关系上,法国又是英国在殖民扩张道路上的主要对手。现在,法国爆发了突如其来的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这无疑为英国在争夺欧洲霸权和海外商业扩张的道路上,扫除了一个极大的障碍,所以英国大多数人对这次革命是感到快慰的。还有的英国人认为,这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的崩溃,可能标志着政治民主自由新时代的到来。甚至有英国人宣称:“法国人并不是仅仅为了他们自己的权利,他们是在推进整个人类的普遍自由!”而福克斯&;#8226;斯坦霍普伯爵领导下的辉格党,更是对法国大革命抱着欣赏和支持的态度。英国的激进主义者欢呼:“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时代啊!我们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能够亲眼看到人权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得到理解。”

但是,随着法国革命的局势的发展,使得英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随着法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斗争越来越激烈,法国革命斗争的激烈,尤其是发展到后来雅各宾专政的红色恐怖,把英国人吓坏了,英国人不喜欢那种狂热的群众运动式的大革命,英国人喜欢光荣革命那样的不流血的革命;其二,法国的革命政府,不仅在国内推行革命,而且,还把革命的火种撒向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