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过是画几张样子,八娘笑道:“店家只管拿些普通的就行。”
那店伙计便转身去柜里奉了些出来,八娘选了,问了价,倒是便宜的很,一共不过才一百二十文钱,付了钱,伙计利落的打包好了,两人拎着回家,顺道又买了些新鲜的蔬菜。
如此过了个把月,也不过是东家作客,西家来客,老祖母身体大好,又因八娘日日调羹作汤为她调养,反是精神了不少,气色也好的很,曾不疑至此才算彻底放了心,又加上该拜访的都拜访到了,黄氏想着儿媳朱氏也快生产了,到底不放心,就催着曾不疑回南丰。
曾不疑想着上回四郎说起州学里范教授想拜访他的事情,主差黄叔去送了贴子,确巧那范教授这几日出门作客,一时半会儿回不了,曾不疑惦记着家中,也就未打算着停留,老娘催他回去,便叫了六娘和八娘收拾东西。
六娘心中不舍,好不容易有个妹妹与她作伴,这就要回去了。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落泪,又叮嘱八娘:“你身子现在才算好些,以后也多注意些,在家别尽调皮,娘也要生了,还不知是弟弟还是妹妹,你也要多帮着七娘和嫂嫂。还有,爹身体也不好,你和七娘往常多劝劝,不要让他老人家每日看书到那么晚。”
八娘一一应了,又哄六娘:“六姐姐也不必伤心,临川离南丰也才两天的路程,水路也不难走,以后多来看你就是,再说了,等娘生了,就叫四哥哥和五哥哥休假时,送你和祖母回南丰住些日子,不久就能见着的。”
六娘就嗔道:“你倒说的轻松,这一来一去的,不要花销?再说祖母住惯了临川,她老人家这么大年岁数了,来来去去的,没得再有什么,到时候怎么办?”想了一下,又道,“我看你平日虽被爹娘和哥哥们宠着,还好算是知事的,也能干,再过几年,便叫祖母接了你来服侍吧。”
六娘已经十六岁,南城县的王家已打算娶了家去,就是再留,也顶多留两年罢了。
八娘想想就是叹息,以后六娘真嫁去了南城县,就算离的不算太远,可姐妹再想见面,却是不易,何况做了别人家的媳妇,又岂能和在家作姑娘时相比?
见一直笑嘻嘻的八娘也默了下来,六娘又不落忍,破啼而笑,安慰八娘:“回头我常捎信回去,祖母这边还有我照顾着,你们和爹娘也不要担心,再说王家也常来看顾的,吴夫人对祖母也孝顺的很,不说七娘是王家未来的儿媳,那吴夫人也是祖母嫡亲的外甥女,真有什么事儿,他们王家也是临川的大户,有他们帮衬,便没什么担心的。”
又取了这些日子给未出世的弟弟或是妹妹做的小衣:“这些也收好,还有你和哥哥嫂嫂侄儿们的鞋,我都各做了两双,你一并带回去。”
收拾好东西,八娘又劝了六娘,家中如今经济尚可,叫她不必辛苦再接外面的绣活,伤了眼睛得不尝失。六娘笑着应了,两人才各自睡下。
第二天一早天色麻亮,老黄就帮着搬好行李,送上雇来的马车,一并送到了临水的码头。
因这次只得父女二人,且行李比来地要少得多,又是临水上客商往来频繁的时候,因此却不如上回运气好,雇不了整船,好在因刚巧遇上的是来时的陈婆子夫妇,也算是熟客了,那陈婆子便给父女二人寻了上等的舱房安置来下。因船上客人较多,有那赶时间的,所以沿途并未作停,第二天尚午,就到了南丰。
下了船,又烦陈婆子的老公去雇了马车来,不过小半时辰,就到了家门口。
门房的黄老伯一见老爷和八娘回来,忙帮着车夫卸了行节,八娘付了车资,三人提了行李回院,院里曾子晔夫妇并曾子固领着七娘与九郎几人,还有朱氏挺着大肚子已迎了出来,月余未见,自是一翻亲热,又问了老夫人的身体,并临川各家亲戚的情况,还有带回来的各家送的些礼也一一分看了。
想着父女二人在船上还未曾吃过午饭,七娘与大嫂吴氏自去厨房里忙活,很快便做了些简单的饭食过来。
曾不疑与八娘吃了饭,就被催着回房里休息去。曾子固见得了好些孤本,高兴的奉着书就去了书房。到了晚上,吃了晚饭,各自回房里睡时,七娘才说起武三娘又来寻过八娘,只是听说八娘去了临川,这才罢了。不过走时叮嘱过,等八娘回来,还望去泰瑞祥回个信儿,她好上门拜访。
大概还是为着图样的事儿,八娘也未介意,因时辰还早,也不好就此睡了。八娘心中又想起柴十九的事情,就打算去二哥的屋里看看。
便起了床,套了短襦,寻了茶叶来,想着是晚上,若是沏的酽了,怕二哥晚上睡不好,便泡的淡淡的,穿过院中的两棵正满树粉白花儿的辛夷树,就着月色,端去了曾子固房里。
曾子固正埋头在书堆里,也没听到八娘推了门进来,待八娘把那青瓷的茶杯放在桌上,叫了声“二哥哥”,曾子固才抬了头,冲着八娘一笑:“八妹妹来了,你若想看什么,只管自己翻去,你们这回带回来的这些孤本,着实正是我需要的,我正看着,一会儿再与八妹妹说话。”
曾子固一直在着手重新整理一本完整的《战国策》来,这些孤本里,便有少量《战国策》遗佚的部分,因此八娘才对柴正纯送书的目的有所怀疑。
“二哥哥可知是谁送的?”八娘见他提起这几本孤本来,便顺势问道。
“不说是你与父亲路上时遇着的四郎他们的同窗送的吗?”
这二哥也真是,知道只不过是同窗的关系,谁能把这么珍贵的孤本儿就这么滴送了人?当真是得了心喜的东西,就傻乐呵了。
八娘就嗔道:“二哥哥,可那柴正纯,与四哥五哥也只是平常同窗,泛泛之交而已,却送了我们这么贵重的东西,八妹觉得奇怪。按理,他是皇亲贵胄,与四哥哥五哥哥关系也只是一般的,论不上什么交情,为何会主动结交父亲,并送二哥哥这些孤本?”
第四十一章节初恋情怀
曾子固听他提到皇室贵胄几个字,已是心头一跳,先前也没有问父亲这柴正纯到底是什么人。
心中原就有些疑惑,此时听八娘一提,便凝了眉:“八妹,你可知柴正纯此人,是何人?”
八娘摇头:“具体的善儿不知道,只是听七姐夫提过,说柴正纯应是永和亲王之子,不知何故,到了临川,入了州学。不过据柴正纯的小厮说,是因他在家中犯了错,被永和亲王责罚,送到临川舅父家中闭门思过的,后来因仰慕咱们江西学风,又结识了几位名门士子,这才入了州学。”
若只是闭门思过,又何需迢迢千里,送到江西来?
曾子固对柴正纯本人亦或是永和亲王都没什么兴趣,只是,柴正纯如此与自家交好是什么意思?
仅仅只是仰慕他的才名?仰慕他才名的人多了去了,也没有谁如此大手笔送这些孤本来的。
且送的这几本书了,有些正是他遍寻而不得的,怎会有这样的巧合?
若不是巧合,就是柴正纯有意为之。
可他不过一介布衣,甚至连个进士都没中,身上又有什么值得柴正纯图谋的。
既不是对他本人有所图,那所图又是什么?
且据八娘所言,那柴正纯也不过才十六七岁罢了。
见曾子固思虑,八娘觉得目的已经达到,反正她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能提醒哥哥考虑已是她所能做的全部。便笑道:“哥哥喝杯茶吧,看书别太晚了,也早些休息。”
曾子固收回思绪,揉了揉八娘的头,柔声笑道:“这两日赶路,八妹也当累了,快早些回屋里歇着。”
待八娘出了门,曾子固吖了口茶,刚好看到老师给他的来信,眼前一亮,已有了眉目。
便去润了笔,取了信笺,提笔给老师永叔公写了封信。
第二天一早,八娘起床,先是拾起锻炼身体的事情,其实也不过是去后园子里转转,回屋后洗漱一翻,就去帮着吴氏一道做早餐,因朱氏已是八九个月的身孕,挺着个大肚子,行动不便的很,儿媳吴氏便不敢让他她再做什么,这一向,朱氏都歇着,索性就在屋里为未出世的孩子做些小衣,顺便哄带十娘。
不过前面的孩子多,存着的旧衣本就不少,所以也不需费什么事。
吃了早饭,曾子固去了学舍,因九郎和觉儿如今都未曾在学舍求学里,便由父亲领着他们去了书房,大哥曾子晔出门去会朋友,八娘帮着大嫂收拾了碗筷,回了屋里,见七娘已在做绣活,便自己把在临川时画的首饰图样挑了几张出来,又把从前在家中时画的从橱中取出,仔细挑了几张,打算过几日给武三娘好挑。
正挑捡着,突然想起王平甫送的那两方端砚,其中那方鱼戏荷塘是单留给七娘的,便忙去取了来,递至七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