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嫂连忙接过话头道:“对对对,娃,从今往后这儿就是你的家。要是以后不打仗了,没地方去就到这儿来过日子,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你吃的!”大嫂家人般的一席话让炎林忍不住热泪滚滚。
他一把抱住大叔,把头埋在父亲般宽厚的胸口,感受他那父亲般的温暖。“大叔,大嫂,你们都是好人!和我的亲人一样!”
“娃,别难过,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就好过一点,想苦就大声哭吧,这里没有外人。”多好的大叔大嫂,亲如父母。炎林和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在老百姓家里受到热情接待和无微不致的照顾,有一种回到家的亲切感。
学兵连的小战士围在连长、指导员身边,听说要在这里发动群众,惩治做恶多端的土豪劣绅,小战士脸上又多了几分神彩,过去在儿童团做过的事现在又要开始了。打土豪是红军不变的宗旨,把浮财分给群众,同时红军也补充到一些棉花和粮食。
师长望着一堆棉花喜形于色,他乐呵呵的对几个团长说道:“把棉花分下去,大家一起动手弹棉花!”
三十团团长听了后立刻说道:“嘿嘿,这下子二连长可是英雄又有用武之地啦!要说弹棉花呀,谁都比不了他!参军前他跟着父亲弹棉花,是个小弹匠呢!”
“那好啊!就让他来我们团里来教教战士吧!”二十八团团长说笑着,让战士把棉花领回去。
学兵连小战士把棉花弹的絮花飞扬,老乡们纷纷上前帮忙,把小战士撂在一边干站着插不上手。有群众帮忙弹棉花,很快就弹好了,指导员让小战士把弹好的棉花铺进棉夹衣里,把它彻底变成一件棉袄。
这些细活儿真有点难为小战士,炎林望着棉花发楞。好在有大叔帮他弹棉花,大嫂帮他缝棉袄,只剩半截的裤腿也补上了,被洗得干干净净的军夹衣在大嫂手中很快成了一件军棉袄,炎林接过棉衣笑了。这下穿在身上暖和多了,小战士一个个都变“胖”了。
“哈哈,第一次穿棉袄!真舒服!”狗蛋满意的叫喊着,何止是他,大家都一样,家里穷得叮当响,连肚子都添不饱哪还有钱来置棉衣啊。
“这下冬天好过啦!再也不怕冷啦!哈哈哈。。。。。。”小战士拍打着棉袄欢笑着,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寒冷的大巴山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部队要求赶快打草鞋,每人最少要打三双。大嫂紧赶慢赶给炎林做了两双布鞋,“娃,来试试合不合脚?”炎林穿上刚好一脚,大嫂是量了他的脚才做的。炎林又有鞋穿了,布鞋穿在脚上的感觉真舒服,他甩手向前迈了几步,冻伤的脚在休息的几天里也被大叔给治好了。
“大嫂,穿上这鞋,我会跑得更快,敌人一个也别想从眼前溜掉!”看炎林那认真的表情,大叔大嫂哈哈大笑。
“娃,好样的!有志气啊!”被大叔一夸,炎林不好意思的笑了。
第五节 英明决策
四方面军在休整的几天里就地发动群众,学兵连和兄弟部队扛着红旗意气风发走进村庄宣传红军的宗旨,帮助群众做好事,和群众打成一片,老百姓都很拥护红军。
这几天里,总部首长在思考下一步棋,总不能连绵无期的行军打仗吧,红军也需要休整,需要扩大,需要开辟新的根椐地。
“我们到川北去建立根椐地,也给川军来个楚汉相争,鸿沟为界嘛!”在干部会议上,目光犀利的军参谋长曾中生说完后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木桌上的一碗水被震得晃荡出来,这个建议他早就提议过,却被压下来。
曾中生同志在西征路上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他是黄埔四期的黄埔生,曾在莫斯科学习过,曾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并被中共中央派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由于他敢于直言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曾被一再降职。他的战略眼光独到,军事才华突显,是红军中不可多得的、杰出的军事指挥家。
“我看可以,四川军阀在成都混战,我们可抄近路翻过大巴山,打到川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足智多谋的徐向前总指挥提议道,大家纷纷点头。
此刻,见大多数人都投赞成票,张国焘也点头同意。
张主席在会议上宣布:“下面讨论进军川北的相关事宜。。。。。。”前去开会的干部们先是一惊,后是一喜。
惊的是部队就要爬冰封的大巴雪山,老百姓都说,就连当地人冬天也不敢过大巴山。喜的是终于要在川北建立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是从鄂豫皖老根据地出来的,他们深知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部队是多么艰辛和无助。
徐总指挥带人勘查后制定出行军路线,翻过大巴山主脉,从一条艰险的小路直接进入川北,再向南直下通江县的两河口,在时间地点和速度上出奇制胜,夺取通江!
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没有雄才大略是不敢出此绝招。
团政委传达了会议精神,“我们要趁川北防守空虚,迅速翻越大巴山,快速占领通、南、巴!每人领三天的干粮,打三双草鞋,带四斤稻草。”
团长也讲道:“同志们!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巴山上很冷,要在山上过夜,大家尽量穿暖和点。我们一定要翻过大巴山,后勤同志搞了一点辣椒,在最冷的时候咬它一口辣出汗来,或许要好受一点。”
部队开始准备爬雪山的干粮,红十师后勤部的人把干粮分到三十团时已经不够了。原来是师里新接收了一批自愿参军的青年,没有及时给后勤部沟通。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的干粮已发下去了,三十团还没有领,算下来有一个连领不到干粮,师里发现干粮不够赶紧去想办法。
好不容易弄到一些玉米棒数量却有限,这个连三天的干粮每人就是六根玉米棒子,一天两根。本来每人能领四斤干粮,这下惨了,谁领到玉米棒子谁就挨饿。团后勤干部急得直挠头。
吴指导员带九班赶来领干粮,后勤干部正说这事,“来了一批新入伍战士,干粮不够分了,还是依靠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才临时凑到这些玉米棒子,有一个连要吃点亏,不好办哪!”
指导员当既表态道:“把玉米棒发给我们吧,咱们连都是小战士,吃得少,把干粮省给其它连队吧!”在红军困难时期,互相谦让的指战员比比皆是。
“那哪行啊?他们虽说还小,但正是吃长饭的时侯啊!”后勤干部摇摇头不同意。
指导员把九班小战士拉到一边,“团里有困难,有个连只能领玉米棒,每天只能吃到两根。我们要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后勤干部不同意这样做,要是你们愿意我们一起来想办法!”他信任地望着大家。
经过一番商议,小战士出面了。炎林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批准发给学兵连玉米棒!”条子后面落了名,只是名字写得很撩草,看不清是谁的签名。
“这是谁批的条?”发粮干部奇怪的问道。
“首长批的!”
“哪个首长?”
“不知道!”不知是谁写的条子,问又问不出名堂,小战士只说是接到条子就来领干粮,别的什么都不知道。
后勤干部疑惑的把条子看了好几遍,别人领干粮就是登个记,这边怎么还递条子啊,谁还会走这样的后门?明摆着是吃不饱,可是上面怎么会同意让一群红小鬼来承担困难呢?他实在是琢磨不透。
登记的后勤干部犯难了,只得把玉米棒发给学兵连,九班的小战士象捡到什么大便宜似的,高兴的跑去给指导员汇报。
就要离开了,炎林和亲如父母的房东大叔大嫂依依不舍的告别,大嫂从并不宽裕的家里找出一点面粉,合着红苕给他煎了几大块香喷喷的红苕饼,还切成小块给他包好。
大嫂背过身抹眼泪,她伤心的说道:“娃!这饼要留在最饿时吃,大巴山上可找不到任何吃的,几根玉米管不了多大用,我缝了个小口袋,里面装了几个大红苕,饿了就和班里的战士娃分着吃吧。。。。。。”她难过的说不下去。
大叔接过话茬道:“娃,大巴山上很冷啊!本地人冬天都没人敢上山,红军可真是硬骨头!娃,把这身旧衣服穿在里面挡挡寒。”炎林听话的穿上衣服,大叔想了想又说道:“娃!你一定要坚持活下去!等胜利以后回家来!”大叔早已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娃。
大叔大嫂胜似亲人,炎林一步一回头洒泪离去。
一些当地青年也跟红军一起走了,当地党组织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在党组织的号召下,青年们毅然参加红军,为红军力量添砖加瓦。
临走前,团里挨家挨户的把钱送到每一户老乡家,“这是干什么?你们也太见外了吧?”老乡不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