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不担心?如今大军即起,当时紧要关头,不得不令本王心存疑虑啊?”梁明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众人脸色,果然很有效果。
颜六、杨垒二人都是直性子,心里是藏不住东西的,九年的相处下来梁明很了解二人的脾气。刚才梵伟表决心时,回过意来的二人无一都是憋得脸红脖子粗,一副闷气横生的样子,如今听了梁明的直言已是心平气和了,很显然对于梁明的直言相告,二人很趁心意。
梵伟立过毒誓后就一直绷个脸,听了梁明的话后也不仅露出了一丝笑颜。至于张百禄、吴清林、阎吉仁、李旺四人,性子上比颜杨二人要圆和很多,如今也是心神已定,从容了很多。
“本王志在中原。此众卿皆知。”如今地梁明久居上位。百万生灵生杀夺取存于一念之间。倒是真地养成了一身帝王气色。说出如此豪言不用“一震虎躯”就已经豪气冲天。“灭覆满清。复我汉家河山。此乃本王之志。也是我中华之志。”
“南洋虽大。却是蛮愚之地。志在此处即为苟且偷生之举。”梁明一脸地傲色。仅仅平靠着两三千人马。两年之中就荡平了东南亚。这大大增长了梁明争夺天下地信心。如今说起这些”烫耳“地话。在他看来就是理所应当。“中原万里大好河山。本王如不取之遗憾终生。”
“今我中华立国已有九年。却从未封赏群臣。为何?”一股霸气在梁明胸中升起。“荡平南洋之后。群臣进谏本王称帝。本王又因何不准?”
刚刚落座地梵伟七人。似乎是受到了梁明气势地压迫。抑或是心中地自觉。已经重新跪拜于地。就是一直安坐在下地乌三娘也悄无声息地跪倒在地。
“中原”。梁明高声喝道:“皆因本王志在中原。”
“不取中原寸土之地。本王有何面目称皇呼帝。”梁明现在心中很畅快。这些从未与人说过地话一经出。他心中如同放下了一块巨石。说他现在是神清气爽也不为过。“不取中原寸土之地。本王又如何封赏群臣?”
“立于蛮愚之地,我梁明不过一土王耳,封赏尔等亦是憋屈,此等封赏,此等公侯,尔等取之何益?”狠狠的盯着殿中跪下的八人,梁明大声问道。
“大丈夫,公侯爵禄当于中原取之。”举目望着天边,梁明似乎看到了紫禁城,看到了太和殿,看到了自己在那大宴群臣,“一土王之封赏,尔等可愿取之?”
“不愿。”梵伟等人高声答道,殿堂之上臣子不得高声,他们这算是逾制了,可被梁明挑起了豪气的众人,激奋之下又那里顾得这些,“臣等愿从大王灭覆满清,定鼎中原,紫禁城内臣等自取之。”
“哈哈哈,众卿请起。”梁明一扫衣袖,安稳坐下,刚才激动之下自己何时站起来的都不知道,“本王深悉众卿之诚,必不负众卿忠义。”
“大王”,一直不逞出言的乌三娘这时走上前来,禀奏道:“臣等众人所入清水教虽属白莲一脉,然皆是臣义父高义,拜臣义父王氏(王伦)之德,而非崇白莲教义,是以于大6各省白莲教众并无瓜葛。大王之策,臣等绝无异议,更无二心。”
乌三娘的出言并不是事前同梁明商量好的,而是处于内心,自肺腑,“今,大王招臣等,直言相告,明策于殿堂,臣乌氏谢大王恩义。”
“臣等谢大王。”梵伟等人跪拜在乌三娘之后,心中确实很感激,听了乌三娘之言,他们才意识到事情还有这一着。不是他们没想到,而且一连串的变动搅乱了他们的心智,如果没有乌三娘的提醒,平静下来后自然也会意识到。不过那时候他们对梁明的感激之情,不可避免的就会少一些。趁着这个心情激动的时候,乌三娘的提醒几何时节。
事情的开端很紧张,但结局也很好,不是吗?
三十七章 关注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十月一上旬梁明终于等来了自己盼望已久的消息,计划成功,中原、西北、西南三地的白莲教已经举兵起义了。
在十月中旬,中原情报署就已经回报说计划成功,不过这样的大事可不是嘴皮子动动就算了的,不看到白莲教的实际行动梁明又怎会放心?到如今的大好局面已成,中华国只需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为了计划成功实施,中原情报署一共花费了一百余万两银子,陕西、巴山两地个花费了四十万两,在河南、安徽这花费了二十万两。白莲教教众广多,然教中弟子却多是贫苦出身,各领积蓄极少。李全、高德均、徐天德、冉文俦等人处于自身考虑,再加上被白花花的银子闪了眼,最终是决定大干一场。
这其中邓州等一代活动的高德均所要最少,不是因为他不想多要,而是因为他不是混元教的老大,刘之协、宋之清这两个正儿八经的之字辈大佬才是混元教的头两把刷子。
这二人因为舍不得南山十几年展来的教众,跟襄阳的白莲教总教师齐林等人合谋起义后很是风光了一阵,先后打破了十余个城池,可现在在清军的重兵围剿之下他们已经站不住脚了,纷纷退守豫鄂边界的山林之中。
无论是作为混元教的头,还是白莲教的干城,这二人都不希望白莲教在中原之地的主力就此毁于一旦。虽然混元教在河南、安徽等地的分部还颇具规模,可清廷平定了此次起义之后必然会大索天下,那个时候混元教的余部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了,因为白莲教的组织实在太过疏松了。
北方处最先找到的就是这两人,他们的到了就像是打破天平平衡的一颗沙子,顿时让举棋不定的二人有了决断,在付出了二十万两白银的“资助”后,中原混元教全盘举义。
陕西等地日子本就过得清苦,加入白莲教的百姓更是苦上加苦。李全等人料想不到自己面对的这些清水教同脉会拿出如此多的银子,那可是四十万两啊?
看来起义是大有可为的,想想清水教不过是打下了几座城池,活动了三四个月而已,就有了这样的收益,这买卖真的很不错。何况,陕西南部的清军大批调往了湖北,己部四周已无清军主力,此时起义把握是相当大的,而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援中原的同教。李全等人或出于自己的私利,或出于一教情意,或出于局部有利形式,在乾隆四十九年九月高举大旗,兵四方。
而巴山等地的形式同另外两地不同,早在豫鄂起义爆之时就有人准备相应,不过因为内部意见不一暂时搁浅,可内部争论一直未平。岭南处的人马赶到时正是碰上了好时候。
巴山的白莲教,力量可谓巨大,却偏偏派系林立,各地有名号的领不下于十人,又没有一个想刘之协、宋之清这样的“内传弟子”坐镇,平日里关系极为混乱。
清水教远在山东。对于西南地巴山几乎没有影响。要不是十年前地山东起义怕他们中地一部分人听都没听说过。而且白莲教一直以来北重南轻。两边还有几分积怨不清。所以说。同在陕西不一样。清水教地招牌亮不起来。幸好他们拿得有刘之协、宋之清二人地帖子。又将一箱箱地银子不停地运到。再次打破了局面地平衡。起义派占据了上风。十月初巴山白莲教大起义爆了。
做完了这件大事。按照梁明地旨意。中原情报署全面进入潜伏阶段。所有地活动全部停下。就地沉浮。就连进行地有声有色地“栽赃”(**)活动也不例外。除了传递消息外。整个组织不再出一点动静。
因为他们已经留下了天大地痕迹。三地地起义爆后不免会有白莲教众落入清军手中。以他们地秉性视死如归是不可能地。白莲教内地情况清廷很快就会有个大概地了解。而情报署以清水教地名义送去巨额资助地时候就差敲锣打鼓以壮声势了。白莲教内只要是个有心之人就会知道这个。这种情况下。“清水教”余孽自然会引起清廷地大力关注。现在自己收敛一些不过是为自保摆了。
梁明还有大事要他们做呢。可不能因小失大。
白莲教地声势闹得很大。不过情况却不大理想。早期修堡筑寨、固守一地与硬拚地作战指导使得不少白巾军(白莲教义军地称呼)分部在初期被清军各个击破。如河南、安徽举义地白巾军就是如此。除了少量义军逃入山林。大部被歼。
陕西一直是满清地军事重地。驻扎地部队也都是绿营中地精锐。对于李全等人还是绰绰有余地。陕西地白巾军先是张狂了一阵。接着就是屡战屡败。最后溃入山林。
而巴山的白巾军在吃了大亏后就施行着南山白巾军的战术,大踏步前进、后退,实施流动作战,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战争主动权,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