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二十六章 梦想和希望
这猴儿酒喝起来醇香可口,而且不上头。两碗酒下肚,罗君阳彻底放开架子,在酒桌上高谈阔论起来。
刘军浩和张倩看的面面相觑,貌似看新闻联播中,那些大领导讲话说一句话能停顿半分钟,思前想后才说下一句,生怕错个字。这老爷子怎么成话唠?
其实他们多想了,罗君阳主要是陡然到自己以前插队的地方,心情比较激动,加上是在老友孙辈的家中,所以才完全放开。
四个人把半坛子猴儿酒分完,每人算下来喝有一斤多。刘军浩、赵教授和罗君阳三人神采奕奕,看上去一点问题也没有。倒是小陈脸上泛着桃红色,看样子应该有几分醉。
口胡,喝葡萄酒也能喝醉,连自家豆豆也不如人家不都说领导身边的秘书是酒缸吗?就这水平,怎么能当好贴身秘书,刘军浩在心中小小鄙视了一下。
老天爷很给面子,今天是个难得的晴天,而且一点风都没有。
吃过饭罗君阳提出要到后院参观,刘军浩自然相陪。本想让小陈回偏屋睡一会儿,哪知道这人硬要跟上来。
刘军浩看他走路还算稳健,只好点头答应。
一般的黄鳝到十一月份,水温降到15℃左右时就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进入冬眠状态,直到来年春天再苏醒过来。
刘军浩饲养的黄鳝适应性比较强,并没有完全陷入冬眠,天气好的时候它们还会钻出水面透透气。
正午的太阳暖洋洋的,那些黄鳝难得在洞中钻出来,黑压压的脑袋到处都是。罗老爷子两人看过水沟养殖黄鳝的模式后很有些惊讶,赶忙询问是否能够大面积推广。
刘军浩苦笑着摇头,这个模式是独此一家,其他人根本学不来。村里有人看自己养黄鳝靠谱,也曾经尝试过,可无一例外全失败了。
在院里来来回回转一圈,罗君阳倒能够猜出几分刘军浩拒绝他的原因:这人属于小富即安的那种,日子过得逍遥,自然不想到外边奔波。
他们来的急,根本没往村里去,车子在村前农田的土路上径直开到刘军浩家门口。
罗君阳参观完院子又打算去村里逛逛,刘军浩只能重新跟上去。
走进村子,三三两两的鸭子在水边踱步亮翅,搜寻食物。村里不少人家的房前屋后都堆着高高的玉米杆麦秸垛,房顶瓦坡上晒满柿饼、大枣,屋檐下悬挂着一串串金黄色的玉米棒子,院墙前面挂着红彤彤的辣椒,白花花的红薯干……此情此景为农家独有。整个村子到处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泥土气息。就这样吸入肺腑……用一个词形容——舒坦
小陈自打进了村子,眼睛就开始不够用,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觉得相当新鲜。重回故地的罗老爷子更多了几分唏嘘,村里的环境和原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一切却又都不一样了。
房子盖高了,路面变整洁了……他甚至在路边看到几个城市才有的那种标准公共厕所。在刘军浩家感受还不明显,刚进村子不到十分钟,罗君阳就知道这村子不简单,扭头询问起刘军浩来。
“哦,党的政策亚克西呀……”刘军浩刚唱了句高调,老爷子眼睛一瞪,看样子要发飙。他赶忙介绍道,“主要是我们村乡村游搞得好,宣传得当……”
说起来,这里边有自己不小的功劳呢。刘军浩详细讲了刘家沟每个季节举行的活动,像五一钓鱼比赛,十一唱大戏等等。
“嗯,不错,不错,你们现在的村支书是谁,看样子很有经济头脑。”罗君阳听的忍不住点头。
“哦,叫刘广聚,你估计认识。”刘军浩回了句。
“是他,我当然认识,还很熟悉呢。我们两个人当年打过架,看见我脑袋上这个疤没有,就是他拿弹弓给我绷的。”罗君阳一愣指着自己眉毛上的一小块说道。
汗一个……刘军浩不知道该说啥好。
“那是我们十几个知青穷的梆梆响,想吃顿肉都难,就琢磨着偷鸡。结果偷到刘广聚家,这小子的弹弓奇准,一弹弓绷在我脑门上。后来他爹上门给我道歉,还送了两只风干的山鸡,当时把几个人美得,直说这弹弓没白挨。”说起往事,罗君阳哈哈大笑起来。
“小浩,我正打算过去找你呢。把你家的鸡蛋再给我弄几十个,上次弄得快吃完了。”他们几个人正在堰塘边转悠,恰好碰到老牛头迎头走过来。
“好呀,早给你老留着。”现在天气冷,不少人家的鸡鸭都停止产蛋,唯独他院里养的那几十只仍然照常,村里人需要鸡蛋都提前打招呼。“大牛哥,你还认识我不?”罗君阳略显激动地走上去握住他的手。
“你是……”老牛头先眯着眼看了几分钟,接着才不确定的问道,“小骡子……”话刚出口,他就觉得不对味。人家都几十岁的人了,再叫小名好像不合适,“你大名叫……叫那啥的?”想了半天,愣是想不出来。
“对,我就是小……罗君阳。”罗老爷子都不知道回答啥好。几十年都没人叫外号了,现在听着很有些尴尬。
“你怎么会在这里……哦,对,上午广聚还说你们要回来看看,其他人呢……这些年都过得还好吧?”几十年没见,老牛头见到熟人也有些兴奋。
“他们还在镇上,等下就过来……”
很快村里的几个老人闻讯赶来,刘广聚直接把人迎进家里。
刘军浩也跟过去,不过这种场合和小陈完全插不上嘴,只有当听众的份儿。
等那些知青全部到来的时候,刘家沟再次热闹起来。
一晃四十年过去,当年是热血青年,再回首却满头白发。有几个老人刚下车眼睛就开始湿润,显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感慨。
“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这些老人渐渐开始合唱起来,就连来刘家沟养老的那些老人们也不例外。这首歌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特有的声音,承载者梦想和希望……刘军浩赶忙举起相机留下这动人的一幕。
今天出门转了一圈,比较累,先更新一章,我看看等下还能在写出一章不。大家不要等了……V
第四百二十七章 老师写评语
刘五爷的记性很好,几乎每个从车上下来的老人他都能准确叫出名字,当然全是外号。令刘军浩很纳闷的是竟然有位老人外号叫“拖拉机”,他悄悄拉住二麻子问这名字的来历,才知道感情看似平常的名字也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那时候有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口号叫“奋战三五年,1980年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乡里给刘家沟所在的大队配备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这老爷子当年就是拖拉机手。
当时开的“东方红”很神气,拖拉机手是个很吃香的岗位。每到春耕秋收的时节,拖拉机根本忙活不过来,每个队都请,而且还要排号。拖拉机手到哪个队都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绝对地牛X。
知青们看见他羡慕得不得了,就给起个外号叫拖拉机。
这些老人有三四十年没有见,要谈论的话很多。刘军浩此刻完全插不上嘴,只有倒茶的份儿。二十多个人喝茶,开水根本烧不及。无奈,二麻子只好把自家的柴炉提过来应对。这种柴炉刚刚在大青山流行开,模样和煤炉很相似,但是中间烧玉米芯子。一次可以烧半桶水,既经济又省事,因此买的人家很多。
刘军浩忙前忙后差不多等天黑才抽身,本来刘广聚还想让他晚上陪客人,结果给推辞掉了。
家里就媳妇一个人,估计忙不过来,他有些担心。
刚要走却给刘广聚拉住吩咐道,“小浩,你让张老师去学校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说下,咱们刘家沟明天晚上要放电影,欢迎他们到时间观看。”
“放电影,放啥电影,这不年不节的?”刘军浩疑惑的问道。
“当然是庆祝会了,这不是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嘛,算是给这些老人弄个庆祝活动。”刘广聚将其中的意义详细解释一番。
“那有学生什么事儿?”
“他们回家通知大人看电影呀,省的放电影的时候冷场。这东西图的就是人多热闹,正好可以让学生再受一次**教育。”
“**教育,你不会准备放《地雷战》吧?”刘军浩脑海中立刻冒出一个非常熟悉的片子。
在九十年代电视尚未普及的时候,看电影是农村人难得的乐趣,只要听说哪个村子放电影,几乎人人轰动。
大人们天还没黑就催着自家的媳妇赶紧做饭,小孩儿赶紧写作业,等吃完饭好早点去占地方。电影一般是在麦场放的,一个白色的布幕挂在树杈上,等放影人把机器架好,对着布幕就开始放了。
那场面比刘家沟唱大戏还热闹几分,十里八村的人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