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死在里面。
还好周教授只是叹了口气,便领着马小宝往学校外跑。已是日落西山的时间,周教授领着马小宝搭了趟公车,来到城东的老市区。其实这里也曾经兴旺过,不过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随着城市不断开,新区西移,这里就渐渐变成了一道历史的剪影。
没有规划的平房和大楼挤在一起,白墙黑瓦的老式平房与雕梁画栋的小洋楼为邻,用青石板铺成的大街已经有好些年头,早已不见平整。偶有大可参天的老榕树遮住了楼房前大半片面积,挡住了日光,却留住了光阴。街灯散着蒙蒙的黄光,照亮那一条条蜿蜒幽深的小巷与弄堂,不知道从谁家的庭院里传来戏曲声,诉说着那久远的故事。
几个半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欢快地经过,车轮在转动,却敌不过时光的流逝。
周教授带着马小宝在老市区的胡同里一阵乱转,转得马小宝有些头晕眼花。要不说这些小巷胡同怎么像蜘蛛呢,不熟悉这里的人只怕走远点都会迷路。但一路上,马小宝却看到了许多小时候才看到过的小商店、理铺。这些东西本来早就给淹没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可在这里,却如同变魔术般给留了下来。
最后,周教授邻着他来到一家小酒馆。推开门,酒馆里立刻飘来一阵洒香,除此之外,还有阵阵牛肉的香味。当即闻得马小宝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牛肉他并非没有吃过,但这么香的牛肉肯定是第一次。周教授应该是这间小酒馆的常客,他一进门,一个年青的伙计当即笑脸相迎:“周先生,您好久没来了,还以为你忘了咱牛肉张罗。”
“哪里哪里,这不最近忙嘛。快,先给我上两小瓶桂花酒,再来三斤酱牛肉,不够的呆会再叫。”
“那您先找个地坐着吧。”伙计回头朝厨房的方向报了菜点,又转身到酒柜拿出两小瓶用瓷瓶装的桂花酒,再放在酒柜旁边一锅热开水温着。片刻后,才提了起来再捎上酒杯送到周德和马小宝两人的桌上。
不久时,又端来了三盘牛肉。和马小宝平日里吃过的不同,这牛肉张的牛肉都削得大片大片,但每片牛肉都薄如蝉翼,牛肉纹理分明,散着热气,让人看了恨不得立刻嚼上一大嘴。
“来来来,先吃着,走了大半天,肚子也饿了吧。”周教授招呼着,自己却不客气,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沾了沾酱料就往嘴里送,吃得啧啧称好。
马小宝不甘人后,学着周教授沾了酱料就往嘴里送。这酱料倒是简单,就是自已调制的辣椒酱,味道辛辣却不呛喉。沾在牛肉上一起下肚,立刻让人从胃里腾起一股热气,在这大冬里说不出的舒服。再说那牛肉,肉香浓郁,还带着淡淡的酒香,吃起来滑嫩爽口,差点没叫马小宝把自己的舌头咬了。
“周教授,这家店什么来头,这牛肉我敢说放到酒店里也做不出这口感和味道。”马小宝又喝了一口桂花酒,说是酒却更像饮料,甘甜清新,但入喉后酒气浓郁,显然后劲十足。
周教授呵呵笑道:“你这小子,说得好像自己没事净出入酒店似的,还给评上分了。不过你没说错,牛肉张他家的牛肉啊,可说全市第一。不过知道的人不多,能够找到这来的,都是以前的老街坊罗。他家的牛肉是以秘法腌制,用的是黄酒和其它我说不出名字来的配料,做出来就是这么滑嫩爽口。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知道经过他家几代人的改良,才有了这种品质。所以你说历史重不重要,你们现在这些小年青,个个都爱把时尚和潮流挂在嘴上,殊不知,这些东西往往离不开时间的沉淀。”
马小宝吐了吐舌头,好吧,绕了大半个弯原来是给自己上了一堂特殊的历史课。
“好了,还是让我们说说张长生吧。”三怀桂花酒下肚,周教授那张老脸像会放光似的满脸通红,他用筷子点了点桌子道:“其实你那朋友并不知道,当年失踪的并非只有张长生一人!”
“什么?”马小宝刚喝一小口花酒,听到这话差点没给呛死。
周教授却似没看到他的糗态,老教授仿佛陷进了自己的思绪,眼流过缅怀的光道:“现在说出来你们这些小辈大概都不会知道,其实在学校规划建设那会,有一天晚上生过重大事故。超过50个建筑工人一夜间全死了,而且死得很蹊跷。他们被现死在当时的工地临时营帐里,五十多人的尸体直挺挺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每个人无论生前是胖是瘦,都无一例外的变成干尸。嗯,就是血肉给抽干,只剩下皮包骨那一种,可怕吧?”
马小宝放下了手上的筷子,催促道:“您继续说。”
周教授微讶地看了马小宝一眼,喝了口酒继续说道:“这事当时并没有传开,因为实在太诡异了,上头下了禁口令。不过现在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说给你听倒也关系不大。嗯,你肯定要问既然下了禁口令我是怎么知道的。这要说到我的父亲,我那老父当时也是学校建设的负责人之一,和张长生院士刚好是同事。我记得出事那天是七月二十四号,连日阴天。那时我刚读初,老父突然回来,然后神色紧张地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了不知道什么东西。他把日记塞给我,说万一没有回来,等我18岁成年后才可以看这本日记。然后他那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我打听了才知道,当时针对这事,他和张长生几个工程师和助手成立了个什么741调查组,专门负责调查此事,可最后。这个调查小组的成员,全数失踪!”
马小宝全身一震,脑海里自然闪过在出口时看到的那具尸体,还有尸体胸口上的牌子。那上面就写着“724调查组”的字样!
^
第083章 724事件
第83章724事件
这是一段湮没在历史的往事。
周教授按照和他父亲的约定,直到18岁生日那天才打开父亲给他的日记,看到一些关于当时事件的零碎记录。只是周教授的父亲只记下了事件的开端,至于过程和结局则伴随着他的失踪而没有任何记录留下。后来周教授通过多方打听和走访,才大致还原了一个事件的真相。
这是记录在绝密档案里的一起诡异事件,档案的保密年份是50年。现在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许多人和事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而无数真相已经无法追寻,因此当年的这起724事件,也就成为了传说和闻,在寥寥几个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口相传着。
对于事件的开端,周教授还是知道得较详细的,这得益于其父记录的日记。
事情得从724事件的三天前说起,也就是7月21号那天。即使过去这么多年,周教授依然记得父亲的日记是这么写的。
连日的暴雨,使得工程的进展缓慢。眼看整个学校的所有设施就要完工,同志们都心急如焚。可惜天公不作美,这种强降雨天气只有室内作业仍能够继续,至于室外的工作便只能耽搁了。
今天到工地例行检查的时候,听到工友们说起一件怪事。颇觉有趣,便记录下来,以作它日茶后饭余的谈资。
这事说的是一个工友老李,老李其实不老,也就三十来岁。只因人长得成熟些,晒得又黑,于是工友们都叫他老李。虽说工地都管饭,可这年头粮食都是配给的,哪有让你放开肚子吃的。工地配给工人的饭量有限,他们干的又是体力活,吃不饭是常有的事。
这些事我和长生都知道,私底下也给他们送过馍馍啥的,但也不过偶尔充充饥。听说昨天夜里老李饿得睡不着,就在工地里溜达,看能打只田鸡还是地鼠啥的充充饥不。还真别提,竟给他逮着一只黄狸子。听到这我也纳闷,这在乡下地方也就算了,在城市里黄狸子可是十分少见。
本来民间对于黄狸子这种动物都抱有十分迷信的想法,认为它们会通灵,甚至以黄大仙相称。即使早些年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风潮也无法让老百姓们摆脱这种观念,工友们都说,要换着自己逮着黄大仙,那基本上都是放了了事。可偏这老李胆子大,又饿得慌,就把这倒霉狸子给杀了。
然后就地取材倒把它用火烤上,要说这好歹也算是个野味,一烤熟了那叫一个肉香四溢,当下就有好几个工友给这肉香吸引了去。一见老李不知道在烤什么东西,那肉上的油给烤得滴到柴火里滋滋作响,立刻冲了过去要和老李“分赃”。老李也不是个小气的人,再说大家都是苦哈哈,有点吃的分了也就分了。
但这不分还好,一分坏事了。
听说那几人当,有个叫小顺的小伙先尝了口。顿时听不了嘴,一个劲地吃。起初大家还以为这小子使坏心眼,可一看不对劲啊。要知道那黄狸子刚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