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该企业在中央干预下,暂停合资谈判)
变压器:
合肥变压器厂
合肥变压器厂在1985年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220kV变压器的定点厂,占国内同类产品产前10名以内。1990年后工厂生产跌入低谷,寻求和外商合资。1993年,不顾有关方面的反对,成为ABB在
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合资企业,ABB控股51%。外方派人控制了总经理、财务、生产、人事主管等要职,不管公司赢亏,外方每年从的销售收入中提取5%的技术管理费,并租用合变的现成地皮和先进设
备。
合资后,企业连年亏损,于是外方提出增资建议,中方无奈下只得认可。2002年,外方股本占到85%,为理顺老厂和合资厂之间的重重矛盾,双方协议,外方出钱补偿合变离退休和富余职工的
安置费,同时合变不得生产与合资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产品。
1996年,负债1。6亿的合变破产,在国家核销部分债务后,剩余职工资产重组成合肥金环变压器厂,最后被保安变压器集团收购。合变在220kV变压器领域具有一定技术实力,且刚刚进行了技术
改造,因一时的经济困难而选择合资。正是合资使自己原有的优势丧失殆尽,导致最后破产。这值得国内相关企业的合资借鉴。
常州变压器厂收购悬案
常州变压器厂建于1980年,在国内变压器生产企业中排第八位,“常州牌变压器”被评为2005年名牌产品。该厂领导职工多年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效益不断提高,同时
带领广大职工努力钻研,进行220KV变压器技术的学习和储备,而且在整流变压器、特种变压器等领域获得了突破,但在“国企就是搞不好,必须产权改革”的大环境中,市政府两次给他们选择日
本东芝和TMTD当“婆家”,但管理层和职工希望愿意选择国内企业。
电机:
原大连电机厂曾是我国最大的电机企业,生产规模、质量和技术国内领先,Y系列、Y2及派生系列产品在国内的机床、通用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等行业有良好的信誉,市场占有率很高,20%
多产品出口,是全国中小型电机协会理事长单位。大连第二电机厂主要生产特种电机,是原机械部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企业、企业管理样板,在全国特种电机行业排名第二,产量占国内特种电机
市场的1/4-1/3,仅次于佳木斯电机厂。
1990年代,由于行业不景气,加上内部管理出现漏洞,两电机厂陷入困境。1996、1998年,两厂分别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合资,大连电机中外各占50%股权,二电机被外资控制2/3股权。由
于外商控制了经营权和购销渠道,合资企业连年亏损,收入流失境外。外资掏空了企业后收购了中方全部股权,仅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合资存在资产严重低估问题,大电机
资产作价1亿元,企业有人认为,至少应该是2~3倍。一半以上职工丢了饭碗,地方政府贴钱承担职工分流、银行债务减免费用,税收大量流失,外商赚了大钱。更有甚者,国家多年培育的行业技
术自主创新的平台被瓦解破坏。
两个电机行业骨干企业的消失,给电机行业技术进步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大连电机因技术国内领先,产品种类齐全,当时是中小电机联合设计的骨干企业,承担行业联合设计汇总的功能。该
厂合资后技术骨干大量流失,行业汇总功能也消失了。淘汰热轧矽钢片、推广冷轧矽钢片是技术进步方向,节能的重要措施,但受到大连电机合资的拖累。国家需要在原来大连第二电机厂一些产品
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冶金、石化电机,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投入,二电机厂被外资控股后,就失去了依据。
锦西化机:
锦西化机是中国著名的化工设备生产基地,无论产值、利润及所涉及的专业领域,锦西化机都是国内第一。其透平机械分厂的石化装置维修能力很强,拥有一支通晓各国装置的技术型、专家型
队伍,国内独家,国外少有(在华跨国公司的维修队伍一般只懂本公司的设备),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在锦西化机的改制中,西门子表示要参与锦西化机整体改制合资,其后又很快改口,提出只要收购透平分厂。2005年,在葫芦岛市政府主持下,锦西化机被迫拿出透平分厂与西门子合资,外方
占70%的控股地位。自此锦西化机失去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惟一的利润点,面临存亡考验。这一合资案对国内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带来巨大震动,影响到相关核心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
、陕西鼓风机(集团),也在和跨国公司谈合资。
无锡威孚和无油所:
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1990年代末,国家出台了汽车排放法规规定了达到欧Ⅲ标准的时间表。提高排放标准,关键在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2004年,德国博世投资6亿欧元,与威孚成立合资公司,博世控2/3股权,主要从事欧Ⅲ及以上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卡车/轿车共轨喷油器、电控VE泵及共轨油嘴),将建设国际先进的生产
基地,这也是博世在亚洲最大的投资项目。从此,威孚只能生产欧Ⅱ以下产品,欧Ⅲ以上全部由合资企业生产。威孚基于自身风险的考量,为经营安全放弃了欧Ⅲ以上的技术积累、研发能力和开发
权,国家投巨资长期培养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技术人员全部被收进合资企业。我国原本就不强、但尚能与跨国公司较量的技术队伍,少了一支主力。博世在吞并了中国最有潜力的竞争对手后,
由于控制了销售渠道,新公司将P型喷油泵产品的销售单价由7000元提高到13000元。
威孚与博世合资后,行业惟一的希望是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有无油所在,跨国公司就不能一手遮天。一位研究员说:“开发高压共轨系统,国内不是没有能力和条件,产业化也完全能做得到
,问题是我们没有组织起来。”2005年该所电控高压共轨项目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样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进入中试,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同类产品中独树一帜
。
跨国公司给我们上了关于竞争力的生动一课:企业的技术能力,来自于由中国人组织的技术团队的能动性,这是多年积累的企业财富。中国企业比国际一流大公司存在巨大差距,但不能就此放
弃自主创新的努力。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但没有了自信和勇气,中国工业的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就没有了希望。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1980年由机械部支持,佳联从美国农机大鳄约翰迪尔引进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技术,结束了大型联合收割机全部依靠进口的历史
,佳联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
1994年,约翰迪尔提出与佳联合资。当时在要不要合资、由谁控股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有人主张:如合资必须坚持:1整体合资,2由佳联控股。而外方提出只与佳联的优质资产合资,由外方
控股,并威胁到别处投资。外方并邀请佳木斯市赴美考察。折服于美方的巨大技术优势,考察团当即决定让外方控股。
1997年,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到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同时给国家留下3亿多元不良资产,合资7年来基本
没有上缴税收。
鸡西煤机和佳煤机:
鸡西煤机生产的采煤机占有国内市场的37%,佳煤机生产的掘进机占国内的46%,都是行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沉寂后,两个煤机企业在2002~2004年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近年来两企业每年各
投入4000万左右研发资金,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鸡西煤机2000年至今,已陆续开发15个系列40多个品种的新产品。佳煤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135型掘进机供不应求。由于近三年煤炭需求旺盛,
两企业生产形势很好。
2005年,黑龙江省拟把这两个煤机龙头企业的全部产权卖给美国国际煤矿机械集团,资产收购评估仅3亿元,加上银行、税务还债,外资一共拿8亿元。该美国公司的技术实力远逊于两煤机厂(老板
曾在我国煤炭部工作),是为了赶上收购两企业的末班车,才联合美国著名投资公司(乔丹)拼凑的。
业内专家指出:采煤机和掘进机是煤矿机械中技术量密集的部分,鉴于黑龙江两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研发实力在国内领先,谁控制了这两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