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德国“远东舰队”被击溃,也许还有尝到了甜头,认为唐帝国的态度已经软弱了下来。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英国人的要求就变得更加的无理了。从当时的谈判记录上来看,英国人甚至提出,在战后又唐帝国援助英国建造两艘战列舰,而且唐帝国还得向英国出售新式战舰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雷达,高强度装甲钢板的锻造工艺,超高压蒸汽锅炉的制造工艺,自紧锻造大口径主炮身管的生产线等。
英国人的无理要求最终导致谈判破裂,不要说向英国出售这些先进技术,在整个战争期间,唐帝国没有向任何一个国家出售过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技术,就算是提供给德国与波斯帝国的武器装备,也多半是二流货,而不是最好的。为了打掉英国人的傲气,让英国认清局面,帝国首相薛希岳亲自下达了歼灭英国本土舰队的命令。谈仁皓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使命,打掉了英国人最后的一点希望,也使英国人失去了最后一点点谈判的筹码。三月二十四日,也就在“英吉利海战”后的第二天,里约热内卢密谈就再次开始了。
在重新回到了谈判桌旁后,唐帝国的代表就首先重申了帝国的谈判要求,即只答应在战后让英国保持3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4艘战列舰,2艘航母。这要比之前开出的条件还要少了10万总吨位。另外,这其中还对战列舰与航母的性能做了明确的限制,战列舰的最大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0毫米,且主炮数量不得超过8门。航母的最大排水量不得超过25000吨,且载机数量不得超过60架。
毫无疑问,这是唐帝国要教训一下英国佬,让英国佬明白唐帝国的拳头更硬,而且更有获得胜利的信心。也正因为如此,谈判很快就陷入僵局,英国人已经降低了要求,可仍然希望保留50万总吨位的战舰,同时保留的4艘战列舰的最大排水量为55000吨,航母的排水量要能达到45000吨,载机数量为100架。
到三月底,谈判眼看就要再次破裂。此时,薛希岳派遣内相宗汉钦前往里约热内卢,替换了副外相,直接负责谈判。英国也派来了外交大臣,谈判的级别提高了不少。很明显,到这个时候,双方都不希望再拖延下去,派遣更有决策能力的大臣来进行谈判,也更有助于解决实质性的分歧与矛盾。
到四月一日,英国在战后所保留的舰队规模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最后确定的具体指标为,英国海军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包括4艘战列舰,2艘航母。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不得超过5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0毫米,主炮数量不得超过9门,这基本上就是“新省会”级的标准,这也保证了英国的战列舰在性能上无法超过“新省会”级。航母的排水量不得超过45000吨,载机数量不得超过100架。这个性能与“湖”级非常接近,而当时帝国海军已经在建造“岛”级航母了,因此英国在战后保留的航母也不可能在性能上超越唐帝国的航母。
除了在战舰的排水量等性能方面做出了让步之外,最后达成的指标与唐帝国最初要求的非常接近。而且,当时德国海军已经没有一支像样的舰队了,因此英国人对这一结果也比较满意。如果战后唐帝国能够协助英国建造新式战列舰的话,那么英国海军就不会比德国海军差。当然,又有谁能想到,随着战后技术的飞快发展,战列舰将迅速的退出海战舞台呢?
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双方开始着手处理一些次要问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德国闪电般的占领了亚平宁半岛与撒丁岛,德国空降兵的迅速出击让里约热内卢的唐帝国与英国人都相当的震惊。而在四月二日的时候,宗汉钦与英国外交大臣就已经确定在四月八日正式签署投降协议。四月五日夜,两人进行了数个小时的秘密商谈,将英国签署最终投降协议的时间延迟,同时确定,唐帝国远征军将在英国正式宣布投降之前进驻英国本土,防止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德国出动空降兵占领英国!
四月六日,宗汉钦将电报发给了首相薛希岳,英国外交大臣也将相关的谈判结果报告给了其首相。在得到了最高当局的同意之后,双方就唐帝国远征军进入英国的具体事宜展开了新的谈判。为了避免在行动中出现无辜伤亡,有很多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到位。因此,直到四月十二日,也就是在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回到了直布罗陀要塞的那一天,双方这次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唐帝国将首先派遣三个陆战师的远征军前往英国的扑茨茅斯,布利斯托尔,以及利物浦,随后用三天的时间接管英国南部与中部地区的控制权。在确定唐帝国已经成功了控制了英国最关键的地区,并且已经进入了伦敦市区之后,英国国王才正式宣布投降。而在此期间,英国将出动宪兵以及警察部队协助唐帝国陆战队行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与伤亡。
四月十二日晚上八点,谈仁皓收到了由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这份电报是由海军最新使用的密码发送的,电报内容超过了十页纸。这正是行动开始的命令,舰队与陆战队必须要在天亮前全部离开港口,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前往英国,完成占领英国的行动!
第七章 明修栈道
在四月六日到四月十二日的这六天时间里,不仅仅是唐英双方的秘密谈判代表在商讨英国投降的方式方法,同时,唐帝国内阁,以及陆海两军司令部也在为此做着周密的准备工作。当时,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德国空降兵。如果德国人有所察觉,并且迅速做好了准备的话,那么英国就很有可能被德国人占领,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导致唐帝国与德国的同盟关系破裂!
怎么在德国人之前占领英国?这个难题由内阁踢给了陆海两军。当时,陆军提出派遣空降兵进入英国,这样就不会在出兵速度上输给德国人,可这个提议立即就被薛希岳首相否决了。而首相否决的理由也很简单。
首先,帝国陆军并没有在欧洲,以及北非地区部署成规模的空降兵,如果从后方调遣空降兵的话,那至少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其次,要大规模投入空降兵,那么就得在距离英国本土1500公里范围之内拥有足够的机场,可当时除了在西班牙有几座机场之外,就只能去葡萄牙借用机场,而这也需要烦琐的外交活动。第三,大规模调遣空降部队的行动不可能做到彻底保密,这很容易引起德国人的怀疑,最终会导致德军首先出动空降兵攻占英国。
这三个问题,足以让薛希岳首相否决陆军的提议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把德国人挡在英国之外,就只能迅速的,而且必须要隐秘的派遣部队前往英国,而不能因此而引起德国的怀疑。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帝国海军司令部直到四月八日晚,才将行动计划提交给了首相。在陆军提交的行动计划被否决之后,首相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够采用海军的行动计划。
海军所提出的行动的规模非常庞大,并且详细,全面的分析了各项行动的意义,以及最终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隐蔽性是必须得到保证的,可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任何大规模的行动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隐蔽。当时,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已经多次出现在直布罗陀要塞附近,很明显,德国人也在监视唐帝国舰队的活动,如果此时让舰队出动的话,德国人肯定会起疑心。因此,仅仅通过隐蔽行动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海军司令部就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到,为了达到隐蔽,突然的目的,必须要找一个充足的理由让舰队与陆战队离开直布罗陀要塞,并且让德国人相信,这些部队不是去占领英国的。
当时,唯一能够让舰队离开直布罗陀要塞,同时又不引起德国人怀疑的办法只有一个,即以派遣舰队前往加勒比海地区作战为由,让舰队出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海军司令部做出了更多的部署与安排。
四月八日夜,在薛希岳首相批准了海军的行动计划后,海军司令部就电令第三舰队,提前发动攻打大安德烈斯群岛,即以古巴为重点,建立进攻美国本土前进基地的作战行动。在此之前,有第三舰队与韩绍锋共同确定的进攻时间为四月底,而当时不管是在巴拿马临时休整的第三舰队,还是韩绍锋手下的陆战队都没有做好发动战役的准备,两人在收到海军司令部的电令后都惊讶不已。直到四月九日凌晨,两人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第二封电报,确认之前的命令并没有修改之后,才不得不启动了战役行动。
四月九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