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维克之战。随即调往地中悔, 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布朗·坎宁安的旗舰,先后参加卡拉布里 亚海战和马塔潘角海战。1941 年 5 月,在克里特岛战役中被德国飞机炸伤。 修复后,1942 年至 1943 年上半年在印度洋活动。后调回地中海,支援盟军 对西西里和意大利的登陆战役,在萨莱诺登陆战中被炸伤。修复后调回英国* 本土舰队。1944 年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1943 年 1 月 24 日至 2 月之日,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及*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 实施。*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后,德军第二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军 共 12 个师处于苏军南北夹击之中。苏军乘胜进攻,1 月 25 日解放沃罗涅日 (Вop0Heж),28 日将德军 9 个师合围于卡斯托尔诺耶(КасTophoe) 东南地区,但未能歼灭。2 月 2 日起,德军突围西退,苏军在追击中重创敌 人,共推进约 120 公里。
沃罗涅日哈尔科夫进攻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 战役。1943 年 1 月 13 日—3 月 3 日实施。包括*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 役、*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以及*哈尔科夫战役中从 2 月 2 日至 3 月 3 日实施的进攻。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以此名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进行的防御战 役。1942 年 6 月 28 日至 7 月 24 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 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协同实施,*德军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把沃罗涅日 (BopoHeж)作为首先突击目标。7 月 2 日,德军突入苏军防御纵深,合 围部分苏军;苏军投入战略预备队与敌展开激战。7 月 6 日,德军占领沃罗 涅日城大部,并将突破正面扩大到 300 公里,构成对苏军迂回包围态势,然 后向伏罗希洛夫格勒(Bopoшиловград)方向进击。苏军迅速退却。 至 7 月 24 日,德军共推进 150—400 公里,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对斯大林格 勒构成威胁。
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鲁中抗日根据地军民 1941 年反击日伪军“扫 荡”的战役。1941 年 11 月 2 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率日伪军 5 万余人对山东省沂水、蒙阴地区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及鲁中军区部队巧妙地跳出日军的“铁筒包围 阵”,转移至外线。随后,又针对日军的分区“清剿”,以一部兵力转入内 线进行分散的游击战,主力部队则在外线出击。12 月上旬日军被迫分路撤 退,八路军乘胜追击。至 12 月 28 日,共歼日伪军 2000 余人,保卫了沂蒙山 区抗日根据地。
沂蒙山区一九三九年反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伪军“扫 荡”的战役。1939 年 6 月 1 日起,日军调集第五、第二十一、第三十二、第 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和伪军共 2 万余人,采用长驱直入、分迸合击的战术,分 兵多路“扫荡”山东省中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避开日军 的合击,以分散的游击战,内外线配合,打击敌之交通线与薄弱点,至 7 月 14 日,共作战 20 余次,歼敌千亲人,粉碎了日军在山东的首次大规模“扫 荡”。
汾离公路战斗1938 年八路军在山西省汾(阳)离(石)公路对日军 的 3 次伏击战。是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在罗荣桓指挥下,截击进 驻离石企图渡黄河进犯延安的日军第一○八师团,14 日,首次在汾阳县薛公 岭伏击日军,歼敌 200 余人,击毁汽车 20 辆。17 日,在离石县油坊坪再次 伏击日军,歼敌百亲人,击毁汽车 9 辆。20 日,在汾阳县王家池伏击从离石 撤退的日军,歼敌山口少将以下 800 余人。此战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泛美中立区(PanAmericanNeutralityZone)即“泛美安全区”。
泛美安全区(PanAmericanNeutralityZone)亦称”泛美中立区”。大 战爆发后,根据 1936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和 1938 年利马美洲国家会议关于西 半球防御的精神,在美国策动下,美国、巴拿马等 21 个美洲国家于 1939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3 日在巴拿马城召开外长会议,通过 16 项决议案,以维护 美洲的中立。其中第十四号决议,即根据罗斯福的倡导建立泛美安全区,其 范围包括加拿大及南大西洋沿岸周围 300—1000 英里的区域,不许有任何非 美洲的交战国的任何敌对行动,以此作为美洲国家中立和自卫措施。
沪西反日大罢工1932 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上海沪西地区 17 家 日本纱厂 4 万余工人为反对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而举行的反日大罢工。1 月 30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沪西反日罢工委员会和义勇军、救护队、 运输队,封锁日厂,检查日货,积极支持第十九路军对日作战。罢工坚持两 月余,中华苏维埃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曾赠款万余元支援其斗争。
沈钧儒(1875—1963)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字秉甫,号衡山。毕业于日 本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曾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九·一八事变后,支持第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1933 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法律委员,进行反 蒋抗日活动。1935 年底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执行委员,发表宣言 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次年 5 月与宋庆龄、马相伯等领导成立*全国备界救 国联合会,任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 11 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被国民政 府逮捕,为“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37 年 12 月在汉口组 织抗敌救亡总会,任主席。1938 年与邹韬奋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并任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 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 年任民盟中央 常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沈雁冰(1896—1981)中国作家。原名德鸿,笔名茅盾。1916 年北京大 学预科毕业,1921 年先后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1930 年参加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任执行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长沙、九龙 等地,主编《文艺阵地》杂志及《立报》副刊《言林》等,进行抗日救亡运 动。1938 年 3 月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 年春到新疆学院任 教,并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次年 5 月去延安参观,并在鲁迅文 艺学院讲学。后任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1941 年皖南事变后去香 港,创办《笔读》杂志。日军占领香港后,转赴桂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曾任中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作品编为《茅盾文 集》。
沈阳审判1956 年 6—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对关 押在华的重要日本战犯进行的审判。袁光任审判长,王之平任首席检查官, 在 6 月 9—19 日和 7 月 1—20 日的两个阶段审判中,先后对日本前第一一七 师团长铃木启久等 8 名战犯和“满洲国”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 28 名战犯的战 争罪行进行了审讯,并对他们分别作出 12—20 年徒刑的判决。
完作战日军制定的缅甸南部作战计划代号,1944 年 5 月日本第二十八 军制订以此为代号的计划,将驻防区分为持久作战地带、机动决战地带和反 击地带,并决定确保仁安羌和若开至伊洛瓦底江口的重要地区。8 月,在*乌 号作战已失败的情况下,日第二十八军调整部署,完成作战准备。1945 年 1 月 3 日,盟军在阿恰布(Akyab,即今实兑)登陆,揭开此战序幕。日第二十 八军节节败退,4 月 20 日弃守仁安羌。5 月 2 日,仰光光复。该计划失败。
宋子文(1894—1971)中国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外交家,早年留学美国, 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 行政院副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多次发表演讲,揭露日本侵华罪行。1932 年 资助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一度代理行政院院长。支持蒋介石发动“剿共” 战争,筹措内战经费。1933 年与美国签订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