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宋朝实际上地方就是四个机构。到了元朝他不会玩儿嘛,他又来一个行中书省。等于这个四司合一了。合一你这个权力就大了,大了之后到了明朝,等于又给分回去,从四司变成了三司。相当于省长由一个变成了仨。所以明朝一个省有三个省长,另外这省的名称变成了布政司,后来又简称藩台。你看电视剧里边老提藩台衙门,藩台就是布政司。
按察司,简称是臬台。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后来感觉到这个权力太分散,政出多门不好办,就由中央派出官员巡抚某地,无定期、无定员。到了明末,巡抚变成了正式的机构,就相当于省长了。然后三司就变成了巡抚的下级。到了清朝,巡抚是正二品,布政司和按察司都变成三品,成为巡抚的下级,相当于民政厅、财政厅、司法厅、检察厅。都司就更低了,成为绿营兵里边的中级官职。
五个车轱辘
中央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洪武十三年(1380)以大都督府权力太大为由,在废丞相制的同时,为防止军权的过分集中,也废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反正一堆都督。而且这些都督们没有调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互相制约,到打仗的时候,都督府统兵,兵部调兵,皇帝临时派你为提督军务总兵官到某地去打仗,所以像提督、总兵到后来也就变成了一个实职,一开始都是差遣。这个性质有些类似如今的市容整理办公室,一开始就是临时治事,后来这就成了常设机构了。所以这样一来的话这个兵权就也被分散了。
这是我们讲的明朝怎么在中央,怎么在官制上进行改革,废丞相,地方设三司。然后中央五军都督府分立。
遗体捐赠法
明朝律法森严,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的内容。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朱元璋的时候规定,官员贪污超过六十贯,就相当于六十两白银。你贪污如果超过六十两银子,就被剥皮实草,皮扒下来,添上稻草,做成标本传递。这是贪官的下场。不许危害百姓。然后你这剥皮实草怎么弄呢?就是说,传递完了干吗?你的皮做成那个法鼓,就是那个县衙门口那个,百姓击鼓鸣冤,那鼓皮都是贪官皮。然后做这个县官的椅子的坐垫。你坐在那里你就得想想,你前任怎么死的,你小心点。然后包括咱这汉字数字的大写,这都是朱元璋发明的。你看他不认得字,能造字,省得你改啊。一两银子,你把这数变十两了,这你怎么改啊?都是朱元璋发明啊,剥皮实草,这个非常的残忍。能解决贪污问题吗?解决不了。你扒一个十个站出来,因为能被扒的毕竟是太少数了,你解决不了。杀几个贪官,表扬几个清官,解决得了问题吗?它是制度的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3 大臣靠边站 太监说了算(1)
处处有监控
另外就设立这个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有一个官员叫钱宰。这哥们儿上朝啊,朱元璋就问,老钱啊,昨晚干吗来了?钱宰说玩儿牌,纸牌,打拖拉机。跟谁玩儿了的?我们部里的老赵、老孙、老李一块玩儿,所以结果呢?玩儿着玩儿着发现少了一张牌,玩儿不下去了。朱元璋微微一笑,从袖筒里摸出一张纸牌,这是不是你昨天丢的那张牌?钱宰一看吓的,隆冬季节内衣都湿透了。那说明跟他玩儿牌那帮人里有一个人是谁?锦衣卫,特务。你要在后边骂皇上两句,这王八蛋,得,今天让你血溅当场。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吏部尚书,太子的老师。上朝时朱元璋问他你昨天晚上干吗?喝酒来着,开家宴,喝酒。你都跟谁喝?你左边坐着谁,右边坐着谁,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很高兴,你没骗我。笑着摸出一张图,你看这是昨天你们的座次图。是吧,你看这玩意儿,这特务到无孔不入的这个地步。所以锦衣卫好歹还是国家机构,锦衣卫都指挥使正三品,还是国家机构,只不过不受这个朝廷管辖,皇帝直接指挥。
明成祖的时候设立东厂,宪宗设立了西厂,武宗设立了内行厂,东厂西厂内行厂,由宦官统领。这可就更麻烦了,大臣一旦有事要犯在宦官的手里,那可就惨了。明朝因为是贼王八建立的王朝。像唐太宗,魏征揪他衣服,抓他衣服,唐太宗说你干什么呀?你等着,我要宰了你这乡巴佬。这个唐太宗对他进行什么?威胁。唐太宗已经都给自个儿气成这样了。但是他能杀魏征吗?当然不能,朝廷律法在,你凭什么随便杀大臣,他犯什么罪了?他抓你衣服,他犯哪条罪了?朝廷有律法在,不能随便开杀戒,你随便骂大臣也不行。你骂大臣,大臣就可以抗辩。你凭什么我骂啊?你哪毕业的?你念过学吗你?你跟朱元璋说那个,哎哟,我就没念过,我是流氓我怕谁?甭来这个。朱元璋在朝廷上设立廷杖,你这个跟皇上顶嘴,一言不合怎么着啊?拉着就打。有个大臣也讨厌,给皇上上一道折子,一万七千字,你难道不知道皇上认不了那么多字?这么厚,拉下去一百板子!正打着呢,皇上看着折子,哎哟,这小子说得还有点儿道理,把他召回来,已经打烂了。你想那太监打你,可有报复你的机会了,往狠里打。当然你要有钱就另当别论,所以那时大臣上朝都身上揣着银票子,一看自己要受刑,赶紧给钱。你要给钱的话,拿那空板子打你,那板子是空的,听着倍儿响,啪啪啪,没事儿,就让你屁股有点儿淤血,然后你回家就没事儿了。重点儿的就实心板子打,最狠的是罐铅的板子,一板下去这人就完了。受杖的时候,就看监刑人的双脚,监刑人两脚分开,你死不了。双脚一闭,立毙杖下。而皇上他传令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这皇上要恨这个大臣,“着实打”,那这就打死,一般说认真打,就没事。每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有打死大臣的事发生,就在午门外边受杖。朱元璋这个老东西越到晚年越厉害,这家伙可能有更年期,心理阴暗,到晚年动不动一点儿小事就动用廷杖。所以那大臣上朝之前,全家抱头痛哭啊,壮士一去不复还,够悲壮的。那辞职吧,你敢吗?你什么意思?圣天子在朝,你说不干了,什么意思,立毙杖下。没办法,只有哭,哭完了之后,还得去上朝。今天我没死,我回来了,这就是运大福大造化大。明朝这黑暗,非常黑暗。
3 大臣靠边站 太监说了算(2)
回回考一样
清朝就不这么黑了。清朝皇上特别有意思在哪呢?他恨谁让太监上你们家骂你去,堵着门骂你。奉旨申斥,就是皇上口谕,我奉旨来骂你来,你想那太监,他什么他都敢骂,你那点儿事全给你折腾出来。大臣一听,这太监奉旨申斥,赶紧地给塞钱,要不然他堵着门骂,太难听。你赶紧塞钱,他不关痛痒地骂你。你下次注意啊,你这样不对啊,是吧。就走了。你要不给钱是吧,那就有你的好看。有的那个穷官他给不起钱,被那太监骂的,太监一走就上吊了。因为那古人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个,重名节,那个被骂的,上吊,他只轮到那分儿上。清朝皇帝不直接打人。骂死人这招更厉害。
控制什么都不如控制人的思想。朱元璋的文字狱厉害到什么程度啊?有一个举人叫徐夔,给他上疏:“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话恶心到不好意思的程度。光天化日之下,诞生了您这么一位圣人,为世间做出表率。朱元璋一看:“腐儒胆敢如此侮辱朕,剥皮实草。”身边的人说,没看见他怎么侮辱您啊?为什么要把他做成标本啊?对,光什么意思?他不说我没头发吗?他不说我当过和尚吗?则是什么呀?就古汉语的则跟贼怎么样了?同音啊,你看今天京剧里边,提起贼寇心肺炸,他也这么唱。这哥们儿就拍皇上马屁啊,拍错了地方,都给做成标本了。那你要骂皇上,还不把你打成相片了?
为了严厉控制世人的思想,明朝科举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准。只能用朱熹的注释,别人的都没用,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就考这九本书。这九本书字字金玉,句句珠玑,但您就这九本书,能把天地宇宙,世界万物都包括进去吗?那我读书就读这九本书。所以当时明朝就说科举考试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