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魔的饱食-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31部队的人员死亡后,送往哈尔滨火葬场,郑重地进行火化,已成为这支部队的惯例。可是,只有大月,部队上级在解剖她的尸体以后,同马鲁太一样,把她的尸体放在焚尸炉烧掉。当时部队人员私下议论说,也许是由于婴儿处于刚刚长骨头阶段,怕发现胎儿的存在或防止怀疑毒杀的缘故吧!”大月之死仅仅是一个事例,在高等官宿舍里,妻子和年轻雇员通奸、干部引诱女文职人员以及其他的不正之风到处横行。“由于石井四郎部队长带头行为不轨,所以干部们都向他学习,这也是很自然的”,一个原731部队人员这样说道。
 
 
第09章 日本陆军的私生子
 
 
 
 ——第一期少年兵的苦斗

少年见习技术员

“(前略)最近《赤旗》报发表了满洲731部队的纪实,立即托朋友找来,很有兴趣地拜读了……”,1981年7月下旬,我们收到原部队人员的一封信,信的一开头这样写道。

信的末尾只写了“KK生”,写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都隐蔽起来。投递邮局的邮戳,好不容易才判读出来,上面是“京都西阵7·25·81·12~18”。也许我判断得不对,从来信的字面看,估计是一位上年纪的男子写的。

信中继续写道:

“……特别是第一回发表了731部队的要图。关于这一点,我作为原部队的有关人员,想说几句话。

“战后,通过各种报刊等已发表原部队人员秋山浩著的《特殊部队七三一》等20多种关于731部队的记录和报道。令人觉得,关于731部队的秘密全部都已发表,主要情况已揭露无遗,其中有部分消息是从兴趣出发的或者是带有煽动性的,但是,我觉得不少人一直在认真地追踪,使内容更加准确,这种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在连载第一次发表的‘要图’,虽说我们部分同事知道它的存在,但是,迄今却未在社会上发表过,正是由于这张图是在部分有关人员手中流传,并不断修改、复制,一直珍存的贵重文件,所以这次森村先生搞到手并公布于世,不禁使我大吃一惊。”

“对我们原731部队有关人员来说,再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这份‘要图’更加珍贵了。但是,从秋山的著作到最近发表的其他著作看都刊登了一个不准确的略图,对此,731部队的人员一直保持沉默,而未做要求订正的发言,主要考虑这种发言对社会会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认为,至今731部队人员仍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友情。‘要图’发表以后,由原731部队人员补充了原来写的20种记录和报道的不足,修正了夸张之处,并在森村先生的连载文章中再现出来。我认为,不论事情本身好坏如何,作为731部队准确的集大成,应该留下它的真正纪实。”

“在这里,我想向提供‘要图’的人进一言,时至今日,公布这张图,并非背叛了731部队人员之间的信任和友情。战后已过了30余年,原731部队人员中,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已削发为僧,有的逐渐退出社会第一线,进入了回顾往事的时期。正如森村先生在执笔意图中所说的,必须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白。”

“……731部队还存在着世人尚不知道的秘密历史,诸如石井中将和战后占领军之间的关系;731部队的真实沿革;当时十四五岁入伍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几百名年轻人可爱的青春以及他们战后隐瞒自己经历的苦难的人生航程,等等。”

“希望笔者森村先生写出731部队这些真实的记录,向731部队的正史挑战。匆匆就此搁笔,匿名写这封信,有些失礼,请原谅。

 敬具KK生”

我把投递邮局的邮戳上的“京都西阵”作为惟一线索,设法找出写匿名信的人,但是直到今天,这些尝试还是以徒劳而告终。

(一)石井中将和美国占领军之间的关系;

(二)731部队的真实沿革;

(三)称为少年见习技术员的特殊队员的轨迹。

这恐怕就是暗示要我写的内容。

虽然我说自己正在写“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总部——满洲731部队的纪实”,但是,KK先生指出的(一)至(三)部分,确实是我写得最不充分的地方。

我的意图并不是写日本陆军的一支派遣军或者一支部队的战记,而是把731部队作为战争罪恶的象征来解剖军国主义和战争罪恶的机制。

可是,KK先生信中提到的“……当时十四五岁入伍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几百名年轻人可爱的青春”,是指何而言呢?

若干文献中都提到731部队中有一批称为“少年见习技术员”的青少年的事实。读秋山著的《特殊部队七三一》一书,大致能推断出KK信中提到的“原部队人员秋山浩”,可能就是第四期少年见习技术员(战争结束时约十六七岁)。

机关刊物《房友》

这里有一本只有极少数有关人员才能看到的机关刊物《房友》。

每一期都是打字印刷的,约20至25页,是一个封皮只由红、绿两种颜色绘制的小册子。

翻遍了每一期的任何一页,也找不到发行单位的标志,也未写明发行负责人和事务局的所在地的底页。这是为了防止新闻媒体进行采访。

打开最新一期(65号),下述报道立即映入眼帘:

房友会——这是原731部队少年见习技术员建立的战友会,《房友》是它的机关刊物。

“房友”的“房”字可能是取自当年731部队驻守的平房,也许“房友”两字也是表示同学的中国语。“BO”(汉字“房”)表示“房间”,(日语中)“FUSA(汉字也写作‘房’)”意思是同根生出的一串花或果实。也可说表示同窗、同期毕业生。如果是后者的意思,那就是指原731部队少年见习技术员的同窗会。

《房友》创刊于1957年11月15日。在创刊之前,曾向会员们征集过这个会的名称。他们提出了“731”、“平房”、“炼成”、“杂菌苦乐部”、“房友会”、“明魂”、“平房友之会”、“光”、“向上”、“友”等各种方案,最后定为“房友会”(据《房友》创刊号)。

今年(1981年)1月发行的《房友》第64号刊登一名会员的如下来信:

“……听说,对‘房友会’的做法,似乎也有人提出了种种批判,但是我们并非乐意回顾过去,赞美过去,而是由于我们在少年时期曾经是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屋檐下同甘共苦的伙伴,若干年见一次面,互祝健康,重温旧谊,进一步加深友谊关系。难道不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吗?”

在同一期上,还有如下内容的一封信:“……每当我读到刊登的记事时,就立即回想起各位的活跃情况和少年时代,每当我见到精神饱满的各位时,对满腔热情的诸君就产生很大的期待,觉得只有你们才能拯救今后危机中的日本。石井先生等各位对我们进行化学基础教育的情景,犹如昨天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石井先生”恐怕就是指731部队长石井四郎军医中将而言,读者来信的内容和倾向因人而异。

还看到了使“昭和一代”的我也感到惊异的语句:“无论在战前、战时或战后,我们昭和一代人都是作为国家的核心活跃至今天,这也是由于平房精神的恩惠……。”

如果追查一下“房友会”及其机关刊物《房友》的根子,那么,就会出现1942年4月上旬107名年龄仅十四五岁的少年从日本内地来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火车站时的情景。

731部队少年兵——集结之后立即被人们这样称呼着。

731的侍童队

参加731部队的少年兵有两个共同之处:

第一,他们出身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富裕;第二,少年们都正在国民学校(相当于今天的小学)里上学,在校时是成绩优秀,头脑聪明的人,都是有上进心、求知欲很强的人。

关东军司令部和731部队教育部派人到日本全国各地,动员那些希望求学但由于家境困难又不得不放弃的少年们说:“当军队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吧!”

对于当时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升学的少年们来说,军队的少年见习技术员是一个获取资格、求学上进的好途径。

这和进幼年学校不同,少年见习技术员有获得军队文职人员身份的保证,虽然为数不多,但是还可以领到月薪,而且根本不用担心吃住等一切问题。部队中,也有教育设施(学校),当时是“为国奉公”的教育气氛笼罩着全国小学的时代。731部队通过学校当局进行动员,许多少年应征入伍。

北起青森县南至鹿儿岛县,经过考试合格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们只身从内地(日本)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