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武装部的大院里,每人领了一杆全自动步枪和20发子弹,跳上车直奔西岗子的曹集屯待命。
学校的一个辅导员、复员军人任排长,直到这时才向我们宣布:今晚的任务是抓苏联特务。说是在富拉尔基的沙滩上发现了刚埋下的一双苏式蛙鞋,苏联特务是从船上靠苏方一边潜水过来的。
夜里11点,我们从待命点出发,急行军走30多里地,穿过坤河、富拉尔基两个村屯。在坤河村外公路上小休时,为驱散蚊子,有人点起香烟。这时我们才发觉,这一点点的〃萤火虫〃足有二三里长,组成了一条长龙。
半小时后,前面队伍动了,后面的人也呼拉拉地站起来继续前进。有一个人站在在村口,低声重复地命令每一个人:“把烟掐了!”于是地下留下一片烟头,闪亮着,就像银河系里星星最密集的那一块。
来到山里一片高过人头的灌木林前时,已是6月24日凌晨2点多。太阳还没升起,但东方的亮光已经揭开白昼。朦朦胧胧中可以感觉到这里离黑龙江很近。
凌晨3点,天已大亮。上级命令我们排搜查这片灌木林。
我们压上实弹,踏进了齐胸高的野草和没顶的灌木。露水立即像雨一样泼洒在我们身上,倾刻,全身上下从里到外全部湿透,连鞋子的胶皮都被洗得漂白。
3个小时后,我们搜索到一个小山包前,这是灌木林的尽头,什么也没发现,只惊起了几只鸟。排长命令我们再从灌木林原路撤回。
乌云把太阳遮住了,非常冷。我们坐在土道上等待新的命令。
有人脱下了衣服,能拧出半脸盆的水。不知谁点起了篝火取暖,大家干脆脱得精光赤条,拧干衣服的水,放在火上烘烤。一夜行军又困又饿,有人睡着了。
我坐着抱枪眺望远处山脚下,如同细线一般的道路上,能看见不时路过的巡逻车队和一队队扛枪而过的民兵。
突然,一辆小型吉普车在我们面前停下,下来一个满脸胡碴、胖乎乎的军人。他气呼呼地上来就抬脚朝躺在地上的排长踹了两脚。排长光着的雪白屁股上留下了清晰的两只皮鞋底印。
排长坐起来,在朦胧中揉着睡眼,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只听那胖家伙大声吼道:“你为什么不听从指挥调动?为什么不去连部汇合?”
然后,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排长,骂道:〃他妈的,还是个复员军人呢!〃
突然,他瞥见有几支上了剌刀的枪倒插在地上,枪把上晾着衣服。这下他更来火了,气得跑过去把衣服甩得远远的,拔下枪扔进了吉普车。他肥胖的额上沁出了汗珠,累得呼哧呼哧直喘,双手叉腰,嘴里骂道:“他妈的,你们还要枪?要个屁吧!”
骂完,他转身上车,小车起动,绝尘而去。
排长连屁股上的鞋印也没擦就套上还湿漉漉的裤衩,怨气十足地对远去的吉普叫着:〃我们把枪都交了吧!奶奶的!〃
到连部汇合要翻过几座山。一夜急行军,再加上钻进灌木林里全身湿透着凉,路上,有人盲肠炎发作,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大声哼哼。我们找来两根手臂般粗的树枝,脱下衣服绑成一个担架,轮流抬着他,到了连部。
当晚,宿于一个村庄的机耕队车库里。太冷了,我把垫在地上防潮的麻袋盖在身上,还是不行,于是找个人多的地方挤在一起,互相用体温抵挡着寒夜。
第三天,6月25日上午7点多,我们接收指令,又钻进深山,穿过蛤蟆沟,到达蛤蟆岭,这一路大约有20多里。一路上,遇到平地,大家便畅开衣襟,让风吹掉一些汗水;碰到密林,就扣紧衣扣,扒开树枝,在闷热的林子里猫腰前进,还不时地抹去挂在脸上的蛛丝。
10点多,我们来到黑北公路,那儿早有汽车等着我们。等到各路人马到齐后,车载着我们回到了西岗子。
夜里11点多,队伍突然集合,全部开回了黑河。
说是当天下午四五点时,有个孩子发觉苏联特务藏在路边的树上,被闻讯赶去的边防军抓住了。
一年后的1975年9月,爱辉古城建了一个“反修展览馆”并对外展出。
展览馆内,陈列着一双蛙鞋,还有这样一段记录:
1974年6月23日,苏修特务张-尼古拉?彼得洛维奇乘军舰,在黑龙江富拉尔基段潜水越过主航道,进入我国国境。6月25日,被我方军民抓获,判处徒刑7年。
蛙鞋上方,有一张放大的人头照片,我仔细看了看,是张娃娃脸,典型的纯毛子种。
165、炕头说书 '本章字数:1777 最新更新时间:20131007 13:33:39。0'
秋已深,萧瑟风起。
道路旁一溜大杨树下,落满了金黄的枯叶。
地里的苞米叶垂,亮出了棒子上的红胡须;稻子灌满了浆,聋拉着脑袋;大豆也脱去绿衣,挺拔的茎杆上,挂着一串串胀鼓鼓的豆荚。
秋收大忙季节,工作队又来了。这次,他们不是来搞反击右倾翻案风,不是来搞批林批孔,而是来传达粉碎***的文件了。
一大早,队里分工前先紧急开会,听工作队传达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讲话。
会场上鸦雀无声,弥漫着苦涩的烤烟味,有人甚至忘记了手指间夹着的烟卷,烫着了手。
一遍传达完了,大家嫌不够,叫嚷着:“再来一遍!”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
1月份周总理逝世,4月份*****,7月份唐山地震,9月份毛主席逝世,10月份粉碎“***”。老百姓面对接二连三的大事,急于想知道国家以后会怎么样?
对很多知青来说,也想从中捕捉到能决定自己将来命运的蛛丝马脚。甚至知青中已经流传着一首小诗:
“高飞之鹰有落时,远航之船有归时,
悠悠蝉鸣有了时,蒸蒸热气有凉时,
接受再教育也会有终时。”
不过,就要调回上海的慰问团干部老沈私下告诉我:“粉碎‘***’后,中央各部门正忙于清理与‘***’有牵连的人和事,无暇顾及知青问题。因此,原定11月召开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也被无限期推迟了。”
外调宋集屯水库大半年的肖明回来了。晚上收工后我没见到他来食堂吃饭,就问云龙:“肖明人呢?”
云龙说:“今晚他又要炕头说书,汪永德已经把饭给他打回去了。”
炕头说书,是知青后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那时有一些手抄本小说,如《第二次握手》,讲的是一代知识分子在事业和爱情上的故事,在知青中广为流传。而“梅花党”系列手抄本,讲的是国共之间的谍战故事,包括《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火葬场的秘密》、《一幅梅花图》等,悬疑惊悚,更是在全国一路疯传。可以说,只要有知青,就有“梅花党”。
肖明平时有个爱好――摆忽政要人员的内幕逸闻,比如中国十大元帅是什么地方人,任过什么军职,打过什么仗,有些什么逸闻,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两年来,他常常被派外出,东南西北接触的人多,晚上无聊时就同南来北往的人在一起摆忽,把这些地下手抄本背得滚瓜烂熟。当然,也不排除他自己又在其中再加工编造了一些。反正每次他一回到知青点,他那屋子就开始人影晃动,挤得密不透风,大家鸦雀无声地听他坐在炕头上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停尸间外面的走廊传来‘嚓嚓’的声音,一忽儿,走来一个秃脑壳,酒糟鼻子的老头,他手里拎着一只酒瓶子,打着酒嗝,来到停尸间门前,吱扭一声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这些扣人心弦的情节,把知青听得心都要跳出来,以至于忘了给肖明递烟。这时肖明就会故意卖关子:“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知青可不愿意等到下回,有人会大叫:“谁还有烟?拿出来!快拿出来!”
肖明微微一笑,如同皇上一般,呷一口别人给他泡好的浓茶,接过一个知青给他递上的烟,等另一个知青为他点好火,把火柴插进他面前烟蒂已经满满的一只碗里,这才慢悠悠地再说下去:
“走上楼梯,猛一抬头,只见在楼梯口出现一个高大的身影,那身影愈来愈大,愈压愈低……啊!那个中国修女头戴黑教巾,两只眼睛露出凶光,脸色惨白,身穿一件镶有金色梅花的黑色旗袍,赤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饰有金色梅花的绣花鞋……”
“哎哟――哎哟――”有女知青听得害怕,闭起眼睛叫。
男知青着急地喝止:“安静!安静!继续听下去!”
听完炕头说书出来,地上已经刷白,雪花凉爽地飘落在大家的脸上;身后,留下了串串脚印。女知青边走边交流听后感:“老嚇人欧,明朝勿来